土家族丧葬文化中撒尔荷仪式的文化价值
2021-09-22刘小春
【摘要】 撒尔荷作为土家族独有的丧葬仪式,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它记录了祖先生活的画面,是对土家族文化遗存的传承,反映出土家族人对于生命的达观态度。撒尔荷的这些特质对于现代文化有着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对当代丧葬文化也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土家族;撒尔荷 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4-006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810518040)。
一、撒尔荷的起源
巴东野三关镇可以说是土家撒尔荷诞生的摇篮。撒尔荷是土家语,汉语意思为丧歌,是土家族人表达对于亡者哀痛怀念的媒介。关于撒尔嗬最早的记载出现在《隋书·地理志》:“始死,置尸馆舍,邻里少年,各持弓箭,绕尸而歌,以箭扣弓为节。其歌词说尽平生乐事,以至终卒,大抵犹今之挽歌数十阙,乃衣衾棺殓送往山林,别庐舍,安置棺柩。”[1]根据当地习俗,在死者入葬的前一天晚上,死者家属及其关系亲密的人会在亡人家守灵一夜,直到死者入土为安。同时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是与死者相关并且想要为其送去祝福的人,都可以跟随舞者在死者的灵柩旁歌唱、舞蹈。
撒尔荷仪式实际上也体现了亲友邻居对主人家极度的尊重。撒尔荷仪式与其他丧葬仪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并不把葬礼维持在认一种十分悲伤的氛围中,而是把丧事当成喜事辦,这突出体现了土家人对生命的达观态度,是土家人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肯定。[2]在他们的思想中,认为死亡是自然为人类规定的最终归宿,每个人都必然面临,应该欣然接受自己的宿命。撒尔荷形成于隋唐之际而传承至今,千百年来,丧葬对于土家族而言不是一家之事,而是家族内部、邻里之间共同参与的活动。尽管沧海桑田,土家族独有的丧葬习俗仍传承至今,在时代变迁中得到不断继承与发展,在保留一些原始特性的基础上,还在不断适应现代的丧葬习俗,演变成如今的丧葬仪式。
二、撒尔荷的文化价值
作为土家族独有丧葬仪式的撒尔荷,蕴含着土家族人对于生命价值的充分肯定,在维系整个土家族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经过长期了演变和发展的撒尔荷,对于土家族文化的传承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撒尔荷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表达了土家人的生死观和宇宙观
经历了3000多年发展的土家族是一个乐知天命的民族,他们用豁达的心态笑对死亡。死亡本是一件让人难过悲痛的事,可是土家族人在亡者下葬的前夜,亲朋邻里聚集在灵前载歌载舞,场面热闹欢快,这一反差体现出土家族人追求自由精神的特质,改变了传统葬礼的沉重气氛。[3]撒尔荷仪式的表演多是对亡者一生的概括,也是对其一生的庆祝与充分肯定。同时,仪式对逝者亲人起到的安慰作用和对宾客的娱乐作用非常明显,这对逝者和死者而言,都充分体现了土家族人通过撒尔荷所展现地对生命价值的肯定。[4]
撒尔荷这种将丧事当成喜事办的独特仪式,为逝者的一生划上完满的句号。2008年央视第十三届青歌赛上,评委田青对展示原生态撒尔荷的土家族农民和纤夫评价道:“他们整个表演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达观、潇洒……他们用歌声和舞蹈来豁达地面对死亡,这反映到生活中,土家族人应当是无所畏惧的。土家族人将撒尔嗬作为表达自己精神世界的窗口,所展现的是对死亡的淡然和豁达,是重要的人生哲学。”
(二)留存了远古时代活动画面,反映原始农业活动
撒尔荷最早在巴东境内的某些地方兴起,其动作也多是对于劳动活动的模仿。如“猛虎下山”“燕儿衔泥”等等,都带有地方性色彩。通过观看撒尔荷表演,可以看到一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印迹,撒尔荷侧面反映了土家族对于劳动的赞赏,也展示了土家族勤劳、朴实的一面。[5]通过撒尔荷的舞蹈动作演示,让人们动态地了解了许多农事活动。撒尔荷这种形式的呈现,通过展现原始渔猎时代和农耕文明的生活画面,为人们了解本民族先民活动提供了契机。[6]
撒尔荷的产生不是偶然,而是在人们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反映劳动活动画面的形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到了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化生产大规模替代了手工劳动,传统的劳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年轻一代很难看到传统的农作的活动画面,无法了解原始的农业活动场景,撒尔荷中对于原始农作的表现为当代人们提供了直观的呈现方式。尽管在传承的过程中也经历过变革,但不管怎么变,撒尔荷中许多的原生态依然保存着,这些保留至今的原始劳动画面对于我们来说本身就是 一种财富。
(三)继承了对图腾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敬
图腾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代表着这个民族的信仰,它是一个民族活动的指南,指引着民族前进的方向,同时它也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力量之源。对于具有图腾信仰的民族而言,死亡意味着回归自然,返回自己的图腾。所以,葬礼也不可避免要深受自己民族的图腾意识的影响。图腾观念在实际上对图腾民族的行为起着规范和支配作用,体现其生活活动的形式。对于大自然的崇拜,是图腾产生的基础。在原始先民的信仰中,认为大自然是一切的主宰,图腾民族认为本氏族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会与某自然物之间产生特殊的关系,这也就是图腾信仰和祖先崇拜产生关联的前提。撒尔荷表演中很多的动作可以在老虎身上找到原型,舞者在丧舞表演的过程中许多动作的神韵和动物形态十分相似。如表演者对于猛虎的模仿不仅停留在动作形态上,更表现在声音的模仿上,二者相结合,动作逼真,形象感人。[7]跳丧舞是土家人民自己创造的属于本民族独特的艺术珍宝,从多个方面展示了土家族的人情风俗,它当之无愧为民俗文艺的典范。经过上千年积淀的土家族丧葬习俗,既给死者带去一份安宁,同时也给生者带去了一份慰藉,这就让生者和死之间有了交集。[8]
这种对于图腾的崇拜和对于祖先的崇敬也是人们保留至今的重要精神财富,给了大家很多对于生命的启示。共同的信仰是一个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人们现在的信仰也是在原始信仰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的,我们继承着原始信仰中的积极合理成分,摒弃或改造那些不合理的成分,继承了那些本质的、有利的成分,由此形成了现在的共同信仰。而撒尔荷中对于图腾的崇拜和对于祖先的崇敬正是人们所继承信仰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至今。
(四)丰富了中国文化,加强同世界文化交流
撒尔荷作为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样式,对于丰富我国文化的多样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多年来,其面临的一系列传承和发展的危机,引起了国人的重视,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加以保护、推广,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1985年乌鲁木齐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土家族撒尔荷表演以其独特的形式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并赢得了“东方迪斯科”的美誉,以及后来的湖北民族歌舞原生态比赛,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等,这些活动让撒尔荷为更多人所熟知,撒尔荷用它独特的风格、粗狂矫健的舞姿、高亢热烈的曲调赢得了很多的心,并开始走上世界性的舞台。参加这些赛事对于唤起人们对撒尔荷的关注,加强撒尔荷与国内外的交流,丰富地方文化均有积极意义。因此有理由相信,土家族撒尔荷凭借其独特性在未来的国内外文化交流中必将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三、撒尔荷的现状和措施
诞生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撒尔荷,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承,早已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撒尔荷的发展却面临着异常尴尬的状况:一方面是频频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另一方面则是曲高和寡,即便是在它的诞生地恩施,社会关注的也越来越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如今的时代信息供给极大丰富,相比于形式丰富的其他文化形式,原生態的撒尔荷越来越难引起人们的兴趣。二是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丧葬形式的变革,除了极少数偏远农村,撒尔荷日益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在以上两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下,由于从业者难以满足生活所需,多年来学习撒尔荷的人数日渐减少,长此以往,撒尔荷恐将面临后继无人的窘状。面对现实,在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传承人的培养与保护之外,地方政府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譬如将撒尔荷纳入地方各级各类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从小培养青少年对撒尔荷的了解、认知和喜爱等。这其中,最具长久性的操作思路是将撒尔荷与地方文旅发展相结合,通过合理的引入商业力量,使撒尔荷这一传统的文化形式在为地方文旅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也能发展出造血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积极主动的学习、传承撒尔荷,从根本上化解撒尔荷的传承危机,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四、结语
撒尔荷是被土家族人格化崇拜的对象的具体形态,其从诞生开始就是一种文化形式,记载了土家人面对生死时豁达的人生态度,留存着土家族先民在远古时代的活动画面,以及对祖先和民族图腾的崇拜,它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时代变迁,作为精神和文化遗存的撒尔荷仍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它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也必将一代代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四川省黔江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川东南少数民族史料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2][3]杨昌鑫.试析土家族“贺生”“哭嫁”“歌丧”的哲理性[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01):26-28.
[4]李继国.土家族“撒尔嗬”舞蹈的体育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01):121-123.
[5][6]尚金霞.土家族跳丧“撒尔嗬”的文化解读[J].武术研究,2016,1(10):113-116.
[7]杨昊.鄂西丧鼓词的民俗与文学意蕴[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02):93-96.
[8]曹毅.土家族傩文化浅论[J].民族论坛,1995,(01):83-88.
作者简介:
刘小春,女,湖北恩施人,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研究。指导老师: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