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土景观到大地艺术景观的转型路径
2021-09-22闫启文朱伦江
闫启文 朱伦江
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大量位于城市深度建设区中的乡土景观相继出现,这些乡土景观正面临着急切的改造需求,以达到生态环境与开发利益保持平衡的状态。如今城市建设由原本的大量拆建转型为城市增量与存量并行,在此背景之下,乡土景观作为非保护建设的主体所在,是极具改造潜力的存量空间。
如今,乡土景观的改造设计是以人文及生态系统达到相融合的状态为出发点,建构出顺应当代社会的客观现实、历史文化背景的乡土景观意象。乡土景观的改造深受大地艺术影响,逐渐转型以达到生态环境与开发利益相平衡的状态。
一、大地艺术概述
大地艺术又名“地景艺术”,是指广大艺术创作家以自然景观为创作主体,将艺术与自然景观巧妙地糅合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富有艺术性情境且基于视觉层面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大地艺术的起源
大地艺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欧美,在最初的时候极力推崇极少主义的简单及无细节的表现形式。大地艺术的艺术家所认同的是重返自然,将朴实的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根本对象,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挖坑塑形、移山填海、垒筑堤岸,将艺术智慧泼墨于这片朴实无华的大地。第一届大地艺术作品展于1968年在美国纽约举行,基于此,大地艺术这种新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诞生。
(二)大地艺术的发展特征
大地艺术的创作主体是自然景观,尤为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的原生态系统,通过一定的艺术创作手段将原生态系统与人为参与性这两个层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所互动,从而引发出新的创作意义。大地艺术的主要发展理念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随着工业时代的迅猛发展,其化学污染严重威胁原有的自然环境,在某一时间段内,人们以践踏、舍弃自然的方式换取最为核心的利益。二是公共性的高度体现。大地艺术表现形式属于众多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当中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发展特征是公共性。
二、乡土景观现有问题
乡土景观与乡村生活所积累下的生活经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乡土景观的形成受到乡村生活中所固有的自然及人文因素的影响,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一理念。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产物已逐渐被城市化进程消磨殆尽,乡土景观建设也因此受到影响。
(一)缺乏生态保护意识
现如今,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逐渐提上议事日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逐步向生态型城市化进程转变。即使如今林地面积占乡村土地总面积的大多数,但其实际情况是生态绿化带的发展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具有优势,对于“绿量”与“生态”这两者的领悟还存在一定偏差。
(二)审美观的历史错位
景观设计产生伊始就与艺术表现形式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艺术当中涉及多个领域的艺术表現形式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隶属于艺术层面的色彩及形式表现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三、乡土景观解决方案及大地艺术景观的优势体现——以野口勇为例
当代景观设计与大地艺术紧密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地艺术的产生为景观设计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向。大地艺术基于工业社会背景下,自然与人文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背离后所自发生成的自省与补救,通过艺术的表现方式阐释出对大地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回归意义的情感展现。日本雕塑家野口勇所创作的景观艺术作品集东方日本造园艺术与西方现代极简主义风格于一体,这使得他的作品兼具东西方历史文化相融相合的美态。
(一)丰富景观设计的艺术形式
大地艺术景观的出现拓宽了众多景观设计师的创作思路,受众对于景观设计的固有观念有所转变,具有积极层面的意义,例如,以艺术表现形式为媒介塑造地形轮廓及起伏。众多景观艺术家基于罗伯特·史密森的螺旋形防波堤,提炼出一种全新的景观设计语言:不同种类的景观元素,如水、风及重力都可逐步进入并影响景观形态呈现。
景观设计运用现代设计语言于某些层面丰富了景观设计原有的形态系统,同时有力地推进了现代景观设计的有效发展。艺术语言同景观设计形态紧密关联,以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地艺术景观设计。
(二)树立生态环保思想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景观艺术家在坚持崇尚自然的理念之上,开展雕塑地形的艺术手段,将水元素与大地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结合。该艺术手段同现代艺术的追求,是与以地域文化为其基本特征,保护自然生态为其设计主体,极简主义为其运用手法,生态理念为其内部驱动力,景观场地为其艺术基础这一观念相一致。
(三)促进景观设计的个性化
个性化的发展是基于景观设计具有独特性而言的,要有明显的辨识度,并不是一味地按照前者千篇一律地借鉴。多元化的发展是基于如今人们对于景观设计作品的基础功能及对于地域历史文化和美的审美需求日益趋向多元化而言的,这与大地艺术具有先锋模范及创新性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四、大地艺术景观具体原则及方法
当今社会环境所产生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与众多设计师以艺术实践为基础目标这二者之间的平衡,营造出符合生态需求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美学属性这一如今仍旧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审美体验不再是艺术评判的最终标准,而符合现代化生产的相关需求及针对生态发展的设计艺术才能够永久流传下来。
(一)人性化探索——雕塑地形
大地艺术通过对于地形的雕塑式处理,使其与周围自然环境逐步达到和谐共生。景观设计师由此受到启发设计出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它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通过雕塑地形达到生态环境得以修复的景观公园。利用景观原有系统中的地形高差,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段进行艺术化处理、再造。
(二)地域性材料的合理利用
大地艺术景观作品受地域性历史文化及原有地域材料的影响,对于这一地域所特有的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建筑风格及材料的运用,这些方面都会影响大地艺术景观作品的诞生。不同景观艺术家创作景观的艺术方式有所不同,有的艺术家会采用大量非原地材料,花费一定精力将材料搬至创作地;有的艺术家以自然元素为主,对当地地域性材料进行合理利用,就地取材的创作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与自然的相融相合,其作品更贴近于大自然,符合艺术家所建立的生态观。
(三)改造工业废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工业废地和遗迹在景观设计师的眼中成为能够进一步再创作的场所。工业废地承载了工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设计师从中探寻相关信息,了解变迁过程及那一时期人类社会的历史。大地艺术景观远离城市,它的创作立场基于工业文明的对立端,因而大地艺术设计师更着重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其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唤起人们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
五、结语
大地艺术作为当代乡土景观改造的重要设计手段,正在逐步应用于设计实践中。大地艺术作为乡土景观的改造灵魂,其艺术作品与自然无缝衔接,传递着艺术语言造型的转变,使得原本艺术化的作品转变至与生态环境所相融的一部分。
(沈阳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闫启文(1963-),男,辽宁沈阳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