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都孤儿》的人文关怀与现实意义

2021-09-22李卫民

牡丹 2021年14期
关键词:雾都孤儿雾都奥利弗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主人公奥利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10岁小男孩,他在济贫院里遭受虐待,在社会上被恶人欺骗控制,但也遇到了愿意收养他、善待他的好心人。虽然奥利弗的经历坎坷,但仍然保持着善良的本性,他与恶人斗智斗勇,最终取得了胜利。

作者狄更斯在童年也有着相似的经历,9岁时父亲因欠钱入狱,11岁在工厂当学徒,历尽了艰苦磨难。正因为如此,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对孤儿这一社会底层群体投入了极大的人文关怀,并赋予主人公奥利弗善良、勇敢的美好品质。本文着重分析《雾都孤儿》中的人文关怀精神,并思考《雾都孤儿》在当下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一、狄更斯及《雾都孤儿》概述

英国作家狄更斯对孤儿群体的关注与作家自身经历有很大关系。狄更斯家境清贫,父亲因欠债而入狱。为了生存,10岁的狄更斯不得不出去讨生活,表演卖艺、当学徒、做苦工,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童年时的狄更斯历经了辛酸苦楚,也尝遍了人情冷暖,但他凭着自身的勤奋、努力自学成才,成为一名卓越的作家。年少时的苦难记忆在狄更斯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使得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不幸人群的悲悯与同情。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投射了自己年少时的经历,写出了孤苦儿童面临的生存困境,并在作品中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二、对孤儿生存处境的悲悯与同情

《雾都孤儿》中,孤儿群体的生存困境主要包含三个层面。

一是物质层面的饥饿。在济贫院,奥利弗等孤儿被安排做苦工,而他们劳累一天,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因长期营养不良,这群孤儿看起来身形瘦弱,随时可能昏倒。饥饿使得孤儿的生命受到威胁,这种情况下,奥利弗向济贫院管事提出了一个所有孤儿都不敢提的要求:请再多些粥,然而这个卑微的请求未能实现。奥利弗在殡仪馆当学徒期间只能吃狗粮,在去往伦敦的路上甚至一度饿晕过去。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而奥利弗等孤儿则一直挣扎在饥饿的边缘,这让他们生存面临危机。

二是情感层面缺乏爱与关怀。奥利弗从小寄人篱下,从未被人真心善待。在济贫院时,所有管事都把奥利弗等孤儿当成廉价劳动力,只希望他们多干活、少吃饭,没有丝毫怜悯。遇到扒手“机灵鬼”后,奥利弗本以为遇到了好心人,却不料进入了贼窝,费金等人只把他当作摇钱树,给他的衣服、食物也并非出自真心关怀。直到遇见绅士布朗罗与罗斯小姐,奥利弗才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情。布朗罗和罗斯小姐对奥利弗的照顾是出于怜悯和同情,是不带任何私利的关怀。而大多数孤儿则没有这么幸运,缺少爱与关怀是他们人生的底色。

三是精神层面的压迫。奥利弗在进入贼窝后,遇到了“机灵鬼”等一群与他年纪相仿、身世相似的少年,他们没有亲人,从小就在费金手下学偷盗技术,靠偷窃谋生。在严酷的生存环境和费金的控制下,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忘记善良本性,成为人人喊打的扒手。在费金团伙中,南希是一个善良勇敢的姑娘,虽然曾帮费金等人做过偷盗之事,但当得知奥利弗同父异母的哥哥蒙克斯要独吞遗产,并意图销毁能证明奥利弗身份的证据时,善良勇敢的南希冒着生命危险告密。她也想做个好人,可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是无法选择的,残酷的生存环境影响着穷苦少年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善良正直的本性发生改变。

对饱受苦难的孤苦儿童,狄更斯充满了同情。在小说中,奥利弗历尽艰难终于结束了孤苦无依的日子,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美好的结局是作者对孤苦儿童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望。不论是对恶劣生存环境的披露,还是对美好结局的设定,《雾都孤儿》都包含着作者浓厚的人文关怀意识。

三、正直、善良、勇敢的人性光辉

对于底层孤苦儿童来说,生存已经非常艰难,在艰难中还能保持善良本性就显得极为可贵。《雾都孤儿》中,尽管有费金、赛克斯、蒙克斯等恶人,但也有奥利弗、南希、布朗罗与罗斯小姐等正直善良的人,在他们身上,读者可以看到正直、善良、勇敢的人性光辉。

奥利弗在费金、赛克斯等人意图入室盗窃时坚守正直的品格,不与盗贼同流合污,并在危急時刻通知房主,自己却身受枪伤。南希十分同情奥利弗的遭遇,为阻止蒙克斯恶行,勇敢地向布朗罗告密,却被费金同伙赛克斯残忍杀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布朗罗作为一名有地位的绅士,对穷苦的奥利弗不仅没有歧视与偏见,反而心疼、怜悯这个孩子,他以善良真诚之心对待奥利弗,为救奥利弗出贼窝而东奔西走。这些人物身上具有的正直、善良、勇敢的人性光辉为灰暗的社会点亮了一盏灯,也赋予了小说《雾都孤儿》宣扬真善美的精神内核。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雾都孤儿》不仅描写了底层社会众生相,揭露了孤儿群体悲惨的生存现状和苦难的命运,更重要的是让读者看到了底层社会民众的真善美,这种美好的品质给人们带来了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因为相信人性的真善美,未来才有希望,社会才能有美好的前景。

小说中,狄更斯将人性光辉彰显得淋漓尽致,这是狄更斯对善良、美好人性的信仰,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希冀。《雾都孤儿》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人们对崇高品德的信仰不会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变。小说中善良、正直、勇敢的美好品格引起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读者的共鸣,其精神内核对当今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雾都孤儿》的现实意义

《雾都孤儿》是19世纪的文学作品,虽然与如今的时代背景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对儿童成长过程的关注

《雾都孤儿》关注孤苦儿童的成长历程。当今社会,留守儿童问题也同样值得关注。农村青年大多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则留在农村,由老人抚养。没有父母的陪伴,孩子的感情世界是有缺失的。正如小说中的奥利弗渴望得到关怀与爱,留守儿童也有着同样的渴望,即使父母一年回家一次,也能让孩子兴奋好久。

父母的爱关系到孩子人格的塑造,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只注重给孩子提供物质,认为挣钱寄回家就是对孩子好,但却忽视了陪伴的重要性,忽略了孩子对感情的需求,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留守儿童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参与,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

(二)对儿童价值观的塑造

《雾都孤儿》中,奥利弗虽然生活艰苦,但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布朗罗、罗斯小姐等人的善意对待,这对他形成正直、善良、勇敢的高尚品格有着极大的影响。反观现实,一些青少年受网络低俗内容的影响,呈现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很多人都把网红当作自己的理想职业,因为挣钱快。这对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童价值观的塑造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维度,应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创造有利于儿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五、结语

主人公奥利弗的童年是悲惨的,但他又是幸运的。他在成长中饱受饥饿威胁、缺少亲人关爱、良善品质也为贼窝所不容。对比南希的悲惨结局,奥利弗又是幸运的,如果说南希代表了大多数孤儿难以改变的命运,那么奥利弗的幸运则体现了狄更斯的人文关怀,他的幸运是作者的一种社会理想,对后世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唐山学院)

作者简介:李卫民(1971-),男,河北迁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

猜你喜欢

雾都孤儿雾都奥利弗
大象奥利弗
“雾都孤儿”奇遇记
剧场 21 雾都战记(连载二)
雾都战记(连载四)
雾都战记(连载九)
奥利弗的伙伴们
《雾都孤儿》:绽放于陈旧中的光辉
电影《雾都孤儿》与文学原著的对比研究
论幽默艺术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
“雾都”伦敦如何走出霾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