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布局中的数字货币
2021-09-22林瀚
林瀚
货币数字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在虚拟货币不断遭受强监管的境遇下,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却在如火如荼的探索中进行着。
比特币、以太币、狗狗币、柴犬币、瑞波币、莱特币、币安币……近年来,各种虚拟货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仅与比特币相似的虚拟货币,就有超过800种在流通。2021年4月,全球加密货币市场首次增长到2万亿美元以上。
当下,24小时运转的矿机对用电量的大规模消耗,特别是对虚拟货币引发的各种金融风险的担忧,以及暴涨暴跌的币价,都让各国对虚拟货币开始了强监管。
事实上,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关于它的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今关于“虚拟货币有没有价值?”“对传统金融业务来说,虚拟货币是机遇还是挑战?”等问题的争论也愈演愈烈。
在重拳挥向虚拟货币的同时,各国也都在加速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的布局,似乎谁都不想错过这趟快车。
虚拟货币的隐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货币也搭上了科技的快车,数字货币正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新型金融产物。
通常,国际上将数字货币认定为法定货币的一种数字化表现形式,在形式上用来替代传统纸币与电子货币,也具有流通、记账单位和价值存储等功能。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法定信用货币的电子表现形式的电子货币,另一类是作为法定货币与特定虚拟商品或服务转换中介的虚拟货币。比特币就属于后者。
数字货币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和密码学家DavidChaum 创立了DigiCash,同时推出了两种数字货币系统:E-Cash 和cyberbucks。因为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且不能做到完全匿名,最终以失败告终。
2008年,一个名叫“中本聪”的人发布比特币白皮书和《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和技术。2009年,比特币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数字货币。2010年,一名美国程序员用一万个比特币购买了一块意大利薄饼,这是比特币的第一次交易,也意味着比特币开始进入货币流通领域。2013年,德国正式承认比特币合法化。之后,比特币被更多国家、地区和组织认可,成为全球知名度最高的数字货币。
中本聪创造比特币的初衷,是认为通过点对点技术建立的新型货币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体系自身所存在的信用危机问题。
虽然虚拟货币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基于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也促进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但是也有其明显的缺点。比如,其无法担负起传统货币作为衡量价值的尺度;难以监管,不利于监控,匿名、隐蔽、跨地区、无国界的交易特点,也为洗钱、贪污等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
虽然基于区块链技术,通过哈希算法、分布式记账及共识机制可以实现对交易信息的加密及验证,可以防止交易信息篡改,但交易平台的安全隐患却令人担忧。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在虚拟货币发行、交易和流通领域,因欺诈、挪用资金以及交易所盗窃和黑客活动等造成的损失总计约45亿美元。
对虚拟货币的监管,全球正在达成共识,并在不断加强。
2021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就虚拟货币炒作交易提供服务问题约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和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6家机构。此后,比特币中国宣布退出虚拟货币交易业务。
事实上,早在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2017年,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并开展专项整治。
在国外,2018年,英国成立虚拟货币特别工作组,主要调查因虚拟货币可能导致的金融犯罪行为;2019年,新加坡通过《支付服务法案》,监管新加坡的虚拟货币支付系统和支付服务提供商;201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金融科技保护法案》,成立专门工作组,调查用虚拟货币从事非法融资和恐怖活动的组织和人员;2020年,日本《资金结算法》修正案和《金融工具和交易法》修正案生效,主要就是为了加强对虚拟货币交易所用户资金的监管,防止欺诈、盗窃和洗钱行为;韩国认为虚拟货币不可被识别为货币或金融产品,并计划从2023年5月开始对虚拟货币交易资本利得征税。
货币数字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在虚拟货币不断遭受强监管的境遇下,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却在如火如荼的探索中进行着。
央行数字货币的未来
央行数字货币不同于虚拟货币。广义上,数字货币指的是电子货币、法定数字货币、虚拟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主要指的是数字化人民币,是一种法定的加密数字货币,是货币,而不只是支付工具。
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没有集中的发行方,而是由网络节点的计算生成,谁都可以制造比特币,而且可以在全世界流通。但央行数字货币不同,国家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每一元钱都由央行背书,持有它可以在国内任何地方使用,而且由于其具有法偿性,交易对方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接受。如果说比特币的自然属性是去中心化,那么央行数字货币则必须坚持中心化地管理模式。
央行数字货币,被认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未来全球经济金融竞争的高地。
2021年初,国际清算银行对中央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的央行都在积极研究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潜力,60%的央行在试验这项技术,14%的央行已经在部署试点项目。
我国是全球最早进行数字货币研究的国家之一。我国央行自2014年就开始了对数字人民币的研究。2017年,我国的数字人民币项目正式启动。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启动试点测试。到2020年10月,试点测试地区名单中又添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表示,迄今为止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是相当成功的。我们正在考虑让更多的场景,以及更多的城市进行试点,在试点项目中涵盖更多的使用场景,进一步加强生态系统建设。还要进一步打造数字化人民币的基础设施,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建设一套法律和監管框架来监管数字化人民币业务。
在数字货币方面,我国之所以推进较快,其中一个原因是,欧美国家因为银行业和信用支付体系发达,以及对网上交易的严格限制,对数字货币的需求并不那么迫切。而近年来我国在“微信”“支付宝”等数字支付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数字货币的推进打下了基础。
数字货币便捷、高效的特点,是纸质货币无法比拟的,也顺应了数字时代的发展浪潮。对于我国而言,央行推进数字货币也可以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保护货币主权。此外,数字货币可以实现货币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为货币的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数字货币的发行,将会替代流通中的现金,导致基础货币M0中的现金减少和存款准备金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货币结构;由于数字货币可以降低现金漏损率,不同层次货币转化更为便捷,使居民现金持有的意愿进一步降低,将更多货币用于收益率较高的资产,短期将会放大货币乘数,提高货币体系运行效率和货币流通速度。
此外,数字货币的发行还会使央行利率决策机制更加精准,提高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精准度,也为负利率政策实施创造了条件,使量化宽松政策更精准,并为央行其他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打开了窗口。
传统现金一旦脱离金融机构,将很难被追踪和监测,而央行的数字货币具有安全性高、有限匿名、可追索的特点,货币的来源、去向、支付原因、支付金额及频率,以及数字货币本身都可以被分析,将有助于打击诈骗、腐败、反洗钱、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活动。
传统货币体系下,货币传导往往效率不高,资金的流向监管难度很大,而数字货币流动性易被记录,更有利于监管,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维护金融稳定。
由于数字货币减少了纸质货币在流通中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现金管理的成本,提高了银行的运营效率,并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但是,数字货币也会给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带来冲击,主要表现在大量存款将会从商业银行账户转移到央行的数字货币,银行存款下降、低成本业务比例下降、放贷能力减弱、盈利能力下降等也将降低商业银行的弹性,使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变差。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速数字货币的布局。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全球已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在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
一边是虚拟货币的备受冷落和强监管,一边是央行数字货币的加速推进和未来愿景,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折射出一个国家货币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性、货币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不可逆的数字化趋势。
随着全球数字货币热潮的升温,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数字货币,未来依然有很多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难题。
(作者单位系中银富登村鎮银行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