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2021-09-22隋兵

中国商论 2021年18期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较差、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低下,但又具有创造能力强、可塑性高等群体特质。本研究针对高等职业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与专业教育融入度低、与区域产业发展融入度低等突出问题,引入先进教育理论和理念,依托国家骨干校、山东省优质校等重大建设工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整体性、系统性改革,对全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重大示范作用。

关键词:财经商贸;双向融合;三维互动;城校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系统

本文索引:隋兵 .<变量 1>[J].中国商论,2021(18):-185.

中图分类号:F 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9(b)--03

2007年起,东营职业学院在财经商贸类专业开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开展18个学时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2009年,在国务院关工委指导下,建成了山东省高职院校首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东营职业学院财经商贸类专业通过构建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系统,着力提升专业学生主体活力、教师教学活力、校园文化活力,培养财经商贸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主动精神。

1 目前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创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而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但是,当前在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双创教育还没有切实融入到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存在各自为政的“两张皮”现象。

1.2 双创教育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脱节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而高等职业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财经商贸类人才,担负起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任务。而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在深入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存在脱节现象。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未能融入到区域经济和社会之中。

1.3 创新创业教学缺乏系统化设计

当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双创教育存在教学方式封闭化、教学资源孤岛化,创新创业教学缺乏系统设计、教学内容单贫、形式单调等突出问题。创新创业教学课程内容未能摆脱纯学科理论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分离,创业实践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评价单一性突出。

2 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双创教育系统的构建

2.1 探索实施双向融合的双创教育体制机制

2.1.1 专创融合,构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系链

依托山东省高校首家集成式创业学院,下设“四室一所两中心”。建立了创业导师准入制度,遴选校内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校外名家大师、成功企业家等领军人才组成产教融合的导师团队。成立创业指导中心,学生会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所有教学班配备创业委员,形成全覆盖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财经商贸类专业构建了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育人、科技研发服务、技术技能积累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研创”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新形态。实施学分制改革,面向所有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开设三门创新创业导引课程,列入必修课,6个学分108学时;所有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环节都嵌入岗位创新创业实践模块,让创新创业跟着学生走向企业,打通创新创业教育最后一公里;所有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毕业前都要接受6个学分108学时的创业实战训练。建立了“学训赛育创”制度体系,形成“课堂教学组团队、依托团队建社团、社团训赛育项目、遴选项目入基地、项目案例进课堂”的融合循环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2.1.2 城校融合,构建聚集区域优质创新创业资源的联盟链

依托山东省高校首家城校融合、混合所有制模式、市场化运营的地方性创业大学——东营创新创业大学和黄河三角洲创新创业产教研战略联盟,建立共同行动机制,构建面向区域创新创业青年群体和联盟学校创新创业学生骨干的服务性联盟机构;建立协同育人新机制,联盟成员协同开展创业导师选育、创业政策和信息咨询服务、项目指导、创业孵化等,拉长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支持链条,合作培养区域青年创業领军人才。建立双向资源转化对接机制,整合区域众创空间,把城市导师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平台资源、政策资源引进来,把学校人才资源、人力资源、项目资源、服务资源、成果资源输出去。建立面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科研项目培育体系,解决区域企业产业转型升级难题,支撑企业创新驱动发展。

2.2 创建三维互动的创新创业教学系统

2.2.1 构建“导引课程+成长课程+项目课程”叠加融合三步课程

“面线点”分层递进。面向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技能》《创新创业实践》等导引课程,面上普及,启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好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所有专业课程都植入创新创业元素、都开发与专业密切关联的创新创业成长课程,线上融合,项目课程跨专业学科整合渗透,基于专业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建立多元知识体系,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接,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撑,提升学生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面向创新创业兴趣群体、精英群体开设《项目运营与管理》《精益创业》等项目课程,点上突破,对创新创业知识进行深化拓展,提升学生的创新本领和创业能力,助推创业圆梦。将创新创业类课程内容重构整合为自选式模块菜单,设计了项目自选式学习菜单,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习需求选择学习模块。学习内容差异化,模块选择自主化,学习模式线上线下多样化,激发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实现个性化学习、异步化培养。

2.2.2 构筑“专业学训+项目学做+企业学创”链式拓展三阶课堂

一、二、三课堂贯通。一课堂依托自主开发的“创业总动员”3D仿真模拟系统和财经商贸类专业“众创空间”专业学训平台,学训一体,开展创新创业推演式教学,唤醒创新意识、激发创业精神,营造浓郁“创”文化氛围;二课堂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搭建的项目学做平台,大力开展“创业项目路演季”“创客大智汇”等项目化教学活动,形成集合学生创意创新创业项目资源库,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三课堂依托校企共建的企业学创平台,开展系列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在创业企业真实环境中投身实践,提升创业实战能力。

2.2.3 创立“课堂绩效+素质拓展+实践成果”成长激励三元评价

形成了泛在式、多点位的全要素激励导向机制。财经商贸类专业建立了关注学生成长的评价模型,静态与动态交融、过程与结果并重。课堂绩效评价利用信息化教学软件,从课堂投入度、课堂参与度等方面随时生成即时性评价,学生借助移动互联通信设备扫码进入学习系统,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及兴趣爱好随时随地开展移动式学习,创业导师利用交互式工具,关注在线作业完成、课堂互动记录、随堂测验反馈,发布知识拼图、分时分类答疑或交流,通过数据分析,跟踪督导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状况,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诊改,及时调整学习侧重方向,实现评价记录随堂化、趣味化、动态化;素质拓展评价打破时空限制,通过对学生参与大赛、社团、创业沙龙等第二课堂活动的贡献度、活力值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升学生创业素养,激发学生内在创造潜力;实践成果评价通过引入行企校多元评价主体,将学生专利获取、大赛成绩、自主创业、创业项目的成长性等实践成果折算为学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开发学分式银行账户,以学分银行为载体,契合学生对移动互联平台的兴趣取向,为每名学生设置创新创业学分银行账户,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运用存储与累积、零存整取、学分兑换等手段,将评价绩点等折算为创新创业学分,三步课程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架构,三阶课堂是开发学生创造潜力的组织载体,三元评价是激发学生创业活力的导向手段。三维互动,构成了契合财经商贸类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特点、具有内在活力的创新创业教学生态系统。

2.2.4 财经商贸类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说明

财经商贸类专业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每一门课程讲授和活动过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由创新创业入门和创新创业进阶与创新创业实践等环节构成。

3 东营职业学院财经商贸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构建与实践的特色和创新

3.1 探索中小城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城校融合新模式

东营职业学院财经商贸类专业依托东营创新创业大学和黄河三角洲创新创业产教研战略联盟,把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城市发展大格局,既解决了中小城市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薄弱问题,又承载起服务区域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拓展中小城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

3.2 创立三维互动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活力系统

在全国高职院校创造性构建了“三步课程、三阶课堂、三元评价”的创新创业教学系统。三步课程是基础架构,对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性、关联性建构,“面线点”分层次叠加递进,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全维度融入;三阶课堂是组织载体,搭建产教研创平台,一课堂学训一体、二课堂学做一体、三课堂学创一体,形成与创新创业课程特质相匹配的系列拓展课堂,开创了创新创业教学组织新形态;三元评价是导向手段,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课堂绩效、素质拓展、实践成果多元化观照,态度、过程、结果多向度耦合,置于新媒体手段支撑的学分式银行账户框架体系,形成高效度激励机制,实现了从单一评价到整合领域评价的跨越。

“三步课程、三阶课堂、三元评价”,三维互动,构建了激发学生主体活力、教师教学活力、校园文化活力,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学生态系统。

东营职业学院财经商贸类专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构建与实践研究探索了“专创融合、城校融合”双向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创建了“三步课程、三阶课堂、三元评价”三维互动的创新创业完整教学系统,创构了高职院校本土化、落地式的大双创教育新模式,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契合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特色鲜明,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较强的突破性、创新性。今后将实施教学提质培优专项行动,深化“三维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优化“面线点”融合递进的“导引课程+成长课程+项目课程”三步课程,强化链式拓展的“专业学训+项目学做+企业学创”三阶课堂,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落地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账户,推进成长激励导向的“课堂绩效+素质拓展+实践成果”三元评价,完善综合性信息化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功能,学训结合,学赛结合,学育结合,学创结合,培养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创新本领与创业技能培养。

参考文献

张瑶祥,蒋丽君.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

李晶.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2014(2).

毛淑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探讨[J].教育改革与发展,2018(2).

張育广.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前孵化器及众创空间[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44).

李龙起,高均昭,李娟芳,等.转型发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探究[J].长沙: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

王进.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J].南昌:南昌工程学学院报,2015(8).

張汝山.高职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5).

隋兵.推销实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21(1).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System in Finance and Business Major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ongy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SUI Bing

Abstract: At present, financial and commerc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enerally have poor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low interest 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they also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creativity and high plasticity. This research aims at the prominent problems of low integr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low integration with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hich are common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finance and commerc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ntroduces advanced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concepts.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lso relies on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such as national model schools and Shandong high-quality schools to explore the overall and systematic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hich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cross the country.

Keywords: finance and business; double-direction integration; three-dimension interaction; city-college integration;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