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老师教你谈恋爱

2021-09-22王一博

视野 2021年18期
关键词:亲密关系婚恋女朋友

王一博

“如果以下的男性品质换算成金钱,而你的手里只有五块钱,你会怎么选?”武汉理工大学职业发展教研室教师张晓文在大屏幕上列出这道题,课堂上的学生们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帅气的外表三块钱,忠诚三块钱,富有三块,浪漫一块,身体健壮一块,风趣幽默一块,聪明机智一块。”大二学生邹涛把这道题发给在长沙上大学的女朋友,问她怎么选,女朋友夸了他一通,“你身上的品质远远不止五块钱。”

大部分学生都优先选择了“忠诚”。一个高个子、声音洪亮的女生站了起来,她是第一个选择“富有”的女孩,她认为物质是维持一段亲密关系的基础。底下有学生鼓掌,张晓文鼓励她说:“这是非常诚实的答案。”

另一位娇小的女生站起来,给出一个新的思路:“找男朋友和找老公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男朋友,她会选择帅气的外表、身体健壮和幽默风趣;如果是结婚对象,她会选择忠诚、浪漫、身体健壮。有个男生私下嘀咕:“讲这么多有什么用,还不是要有钱。”碰到价值观不同的学生,张晓文也想站出来理论一番。这是《爱情心理学》选修课上脑力激荡的时刻,各种观点在交锋。

这些年,《爱情心理学》一直深受大学生的追捧,张晓文后来又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开课,其他高校也将这门课程作为选修课。今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建议构建和完善高校婚恋教育体系,将婚恋教育设为高校学生必修课。还有媒体称,近九成大学生支持开设婚恋课。这是张晓文不曾预料的,她十年前开设《爱情心理学》,“更多的时候是让我们认识爱情,或者激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不是把你培养成一个爱情高手”。

一堂课,十秒被抢光

邹涛提前坐在电脑前,选课时间一到,他准备快速抢下张晓文的选修课《爱情心理学》。这一次,全校有1400人选了这门课,最后只有100多人选上了。

抢课成功后,邹涛松了一口气。他和女朋友高中时就在一起了,上大学后,异地恋中的邹涛遇到不少烦心事,他想这个课程可能对自己有帮助。

“十八九岁的男孩女孩,正是对异性充满好奇和渴望的年纪。但他们往往不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缺乏与异性相处的能力。”张晓文做过辅导员,当过心理健康老师,她很清楚这个年纪的学生在迷茫什么。她曾开过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学生们总是催促她“先讲爱情吧”。

在人际交往和亲密关系上,大学生们往往不会表达,不敢表达。张晓文说,女孩基本不用教,她们可能会面临很多选择,这个时侯需要帮助她们认清现实,而男生更需要的是鼓起勇气、树立信心,他们是不一样的。

但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面,人们普遍认为爱情不值得学,不该学,年纪大了自然就会。“这其实是最可怕的观念。”张晓文觉得,真心愿意学习的人,收获幸福的可能性会更大。

2011年,张晓文决定开设《爱情心理学》。四年前,《爱情心理学》上了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张晓文记得,第一期开课时就有13万多的选课量,讨论区有20多万的帖子。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设了恋爱课程,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情感心理学》、天津大学的《恋爱学理论与实践》,等等。

与其他婚恋课不同,《爱情心理学》最大的差别在于张晓文很少强调自己的观点,“它不是一门鸡汤课,更没有人生忠告”。她结合现实个案,让学生们开展讨论。

《爱情心理学》第一章是讲人际吸引,“我们喜欢什么样的人,这就是看脸的世界”。在课堂上,她一般先讲一下友情,然后是关于爱的表达,之后会谈一些爱情的理论。大部分学生其实很难获得爱情,孤独也是很重要的篇章。张晓文还会提及失恋的应对,关于大学的爱情与性等。

新西蘭奥克兰大学性别与教育研究博士崔乐在研究中发现,国内一些高校的恋爱课往往有很强的实用性,“一些课程除了会介绍关于搭讪、撒娇、沟通等相关的技能外,教师还会化身红娘,把课堂变成相亲现场”。上海大学《爱情心理密码》的课堂上,老师收集了一份正在谈恋爱的学生名单,并让这些学生分享恋爱的经验。

崔乐建议,教师的视野不应仅仅局限于婚恋,应当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反思主流的性与性别规范,提倡性与性别的多元平等,致力于建立一个公正的性别秩序。“比如说,我们是引导学生进入婚姻,视婚姻为人生幸福的唯一目标,还是鼓励学生批判性地反思主流的婚恋观念,尊重多元的亲密关系实践?”

年轻人都不恋爱了

张晓文曾受邀去计算机学院讲课,她发现学生们都一脸懵懂。张晓文忍不住发问,底下有学生小声回应:“老师,我们连恋爱都没谈过。”男生们普遍觉得生活压力大,认为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么恋爱?女生们有很多也更愿意追求事业,觉得未来可以和闺蜜一起生活。

有一次线上上课,有个男生觉得现在没必要谈恋爱,他认为:“男人有钱了,女人就会扑上来。”张晓文立刻反驳他:“这种话表达出来,好女孩就会离你很远。而且你有钱时想找的那些女孩,也未必是你真心想要的。”

张晓文希望自己的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不断地维护亲密关系。但现在大学校园里,最常见的爱情是,在一起很简单,只要遇到一点困难,两人就会立刻分开。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位男生站起来分享,自己谈恋爱三周就分手了,他的理由是:“我每天早上要给女朋友占座位,中午要陪她吃饭,每天要陪她八小时……我觉得好累,我没有自己的生活,我不能打游戏。”

听到这些,张晓文为他惋惜,为什么现在爱情变得像速食,来得快、去得快?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忍让。“大家都不愿意付出和忍耐,现在所有的奉献牺牲这些词全部变成了贬义词,助人型人格、付出型人格现在都慢慢消失了。”张晓文说。

这种趋势看下去也很可怕,大家又孤独又难受又压抑,其实并没有幸福可言。这让张晓文隐隐觉得,高校婚恋教育势在必行,需要大力地去引导学生们。

脱单不是最终目的

有的学生线上、线下听了三遍,张晓文问他怎么还来啊,学生回答,还没有脱单啊。“他们想多了,就是一些自我表达、与他人交往这种基本的技巧。”张晓文说。有时,她在课堂上也会传授一些技巧。大部分学生没有恋爱经验,他们可能有喜欢的人,只是在观望等待。为了鼓励他们做出行动,张晓文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们在本学期找到一个异性朋友,她还让学生制定一份详细的脱单计划。有人在作业里写道:“三天内,要勇敢地坐到喜欢的人身边。”

尽管脱单的学生能直接获得满分,但张晓文表示,脱单不是这门课的最终目的,“对爱情要有敬畏之心,学会维持亲密关系,这才是目的”。

邹涛也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可能会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定位,对未来不会过于焦虑,内心会有一个方向感。他和女朋友谈恋爱三年了,每次课后,邹涛总会将张晓文提出的问题和讨论,在QQ上发给女朋友。上一节课中,张晓文提到女生耍小脾气小性子,是为了看看男生有没有担当和责任心,邹涛觉得在理,以后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

张晓文每天仍在接收无数人的爱情故事。自从在慕课平台上课,很多人给她写信求助,多是在情感经历中遇到了困惑。张晓文一般会以鼓励为主,若对方有特别严重的情绪问题,她会主张去看心理医生。

授课的过程中,她也在感受这门课的意义。有一次,张晓文让学生们画一条生命线,在不同的时间点上,遇到的好事向上画一个箭头,坏事则向下画。一个学生的生命线上,所有的箭头都是朝下的。这个男孩个头矮小,从不主动回答问题,被点名时总是结巴、脸红。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了。后来,他父亲出车祸去世,他被寄养在亲戚家里。张晓文仔细看了他的生命线,发现有一个小小的箭头是朝上的,旁边写着“遇见晓文老师”。

(摘自《Vista看天下》)

猜你喜欢

亲密关系婚恋女朋友
Outpatient hybri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with SOUTE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followed by endoscopic suturing of the mucosal defect: A case report
做你女朋友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暴力 亲密关系中的致命毒瘤
我的“小”女朋友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婚恋陋习
婚恋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