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识在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22程洪娣
程洪娣
背景知识是与文章内容相关,但是独立于文章存在的内容,例如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写作目的、其余作品等。背景知识对了解文章内容、厘清作者写作思路有重要作用。利用背景知识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一、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效地开展阅读教学
将一些丰富有趣的背景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感受到学习语文的趣味性,积极地进行语文文本的阅读活动。当然,教师也要恰当地选择背景知识,注重背景知识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在教学课堂的阅读阶段插入背景知识,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需要教师提前做好教学安排。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巧妙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结合背景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高效地开展阅读学习。
(二)有利于丰富文化内涵,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些背景知识解释了阅读文本中的一些语言名词,向学生介绍了本文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历程,其中还包含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对一些包含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文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了解历史,就难以高效地开展阅读,也不能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做好文章的分析鉴赏。因此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为学生渗透恰当的背景知识,便于学生开展高效的阅读活动,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文化内涵。这些既可以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某篇文章中的资料,也可以是一些名著、文章、历史文献等,要通过为学生渗透这些丰富的背景资料,引导其进行课外阅读,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从而丰富其文化内涵。
二、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一)融合背景知识,进行课堂激趣导入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新课导入的手法,往往选择直接生硬的导学方法,严重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止步不前。小学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弱,对语文阅读课程的学习投入通常也是兴趣使然,所以教师的激趣导入方法非常重要。激趣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融合课文背景知识就是一种创新的导入方法。课文背景知识具有其无可比拟的导学优越性,首先背景知识和课文的关系十分紧密,很多课文需要结合背景知识教学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主题;其次课文背景知识中涵盖了广泛的其他学科知识点,包括与地理、历史等等学科相关的内容,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其阅读兴趣,将背景知识完美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在选择背景知识进行新课导入时,应该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注重背景知识的适宜性和趣味性。适宜性是指要选择在学生理解范围之内的背景知识资料,如果背景知识过于深奥,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不仅很难达到激趣效果,还会给学生带来理解压力,学生会对新课程产生畏惧心理,降低求知积极性。趣味性不言而喻,教师选择的背景知识资料一定要有趣,要以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选择趣味强烈的背景知识资料,或者利用其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导语引出背景知识,从而达到让背景知识在语文阅读课堂激趣导学的目的。
(二)结合背景知识,进行课文内容补充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仅限于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讲解,将背景知识抛之脑后,这是不科学的。在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下,学生构建的语文知识体系过于单调、不够丰满,单调的教学思维无法触发学生的联动思维,很多学生会出现当时理解、课程结束很快就忘记的不良现象,难以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记忆。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课文的背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一切机会为学生进行课文内容补充,让背景知识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加深对阅读文本整体的记忆和理解,让阅读内容刀刻斧凿般驻留于脑海,不会轻易忘记。例如,在学习《赵州桥》时,学生可能对桥梁没有太多的了解,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无法详细地分析文章。因此教师可以搜集赵州桥建设之前的桥梁类型和赵州桥的设计历程,学生了解了这一背景知识后,有了一定的桥梁知识,在分析文章时,就能巧妙地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明确拱形橋的出现对后世的影响。在背景知识的帮助下,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对语文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掌握更多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
(三)鼓励课本剧编创,增强背景知识应用效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课本剧是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教师将课本剧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巩固学生的文学基础,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激发其表演天赋,拓展学生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可以将语文背景知识和课本剧编创进行有机结合,鼓励学生以课文背景为出发点,对课文进行改编和创意,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带领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增强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使他们的品质思想受到课文内涵的启发,进而养成优秀的品格情操,发挥背景知识和课本剧的德育教学作用,让学生的文学素质与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在学生进行课本剧编创时,除了以语文教材为主要蓝本,还要结合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完善学生的课本剧剧情,让剧情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也让学生通过课本剧表演进一步加深对文本中心思想的学习和领会。而学生也在了解背景知识和编创表演中得到快乐的学习体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增强背景知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四)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教师在将背景知识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锻炼合作学习能力,养成优异的合作探索精神,拓展语文背景知识空间,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在具体的教学策略实施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5人为一单位的小组,然后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鼓励他们以合作的形式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最后将这些背景资料汇总给教师,教师来点评哪一组搜集的资料最丰富最全面,然后将这一组资料作为本课的教学资料。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搜集资料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乐于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教师选择最优秀的资料,也可以营造一种竞争的学习氛围,使合作探究在良性竞争中展开,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课后分享,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课后复习巩固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更为全面的背景知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学生在家长和互联网的帮助下搜集到更多文本资料,用以辅助课后复习,对所学的知识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从而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构建良好的思维模型,使之在复习和预习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有趣的背景知识能够吸引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丰富自身的文学涵养,拓宽知识面,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例如,在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教师可以将周总理年少时的历史背景作为本文的背景知识发放给学生,要求他们结合背景知识再次阅读本篇文章,感受文章字里行间中流露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情感反复朗读,深入挖掘文章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做好课后的复习和巩固。在学习《寓言两则》后,学生的兴趣被这类故事所吸引,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情况,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平台,定期在平台上分享一些和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总之,将背景知识应用到教学中,进而掌握高效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要有效地应用背景知识,发挥背景知识的实在价值,整体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