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研究

2021-09-22周雨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技术型新建应用型

周雨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推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不仅是适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加强内涵式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此,要努力从政府、市场、高校三个纬度着手,优化政府职能,提供宏观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创设中观氛围、推进高校重塑,把好微观要点,切实推进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又好又快地實现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

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5-0139-03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新时代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党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改革政策,从政策上规范、机制上保障,引导和鼓励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和发展,这为新时期我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优化政府职能,提供宏观环境

政府是社会秩序运行的主导力量,在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中扮演着其他群体无法比拟的重要角色。

(一)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应发挥政策引领和资源配置的功能优势,切实从政策和法律层面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首先,国家要根据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发展情况,做好相关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解决好转型过程中涉及到的人事纠纷、管理权限、资源配置等利益矛盾问题,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要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出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转型方案,并紧密结合转型发展的实际状况,给予适当扶持和照顾。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有关转型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有效协调转型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从而有序推进转型发展的进程。最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亟须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政府应从全局出发完善各项立法。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以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和保护。

(二)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多元经费投入机制

资金是影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因素,解决转型中首要的资金拦路虎问题,这是政府推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关键。综合研究型大学和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教学成本相差较大,综合研究型大学因其办学时间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因此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相比较而言,应用技术型高校存在办学时间短、基础差、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此,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应加强对转型院校的资金支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拨款制度建设路径,针对转型困难、发展落后的院校给予更大的财政支持,同时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通过绩效考核和评价,为转型效果显著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给与适当的奖励。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多渠道筹集资金,丰富和扩展办学经费来源。除了财政投入之外,还需要多渠道吸纳企业和其他组织的资金助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使得高校的转型发展从单纯依靠财政供养到依靠企业、杰出校友捐赠等为支撑的发展道路。

(三)扩大办学自主权,激发高校办学积极性

适度的办学自主权是激发高校办学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制度,明确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法律地位,充分保障并扩大其办学自主权,为转型发展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地方政府应要重新审视现有政府主导办学的管理体系,给予地方新建本科办学一定的自主权,明确其法人的独立实体地位,政府在转型过程中要有规划、有步骤、分阶段下放高校办学的自主权,从一定程度上释放高校的办学活力,激发办学的积极性。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快职能转变,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同时出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相关政策,明确保障转型高校的事业法人地位,使转型高校能有更多的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力,进而激发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积极性。其次,逐步扩大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自主权和引进教师的自主权,地方新建高校根据地方产业、行业和经济发展需求,自主设置专业,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和响应机制,并根据专业的就业情况,适度调整专业方向和招生人数。最后,给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内部管理机制的自主调整权,增强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转型高校办学灵活性的特点,更好地实现与市场、社会等主体的有效对接。

二、激发市场活力,创设氛围

纵观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市场经济越发达,经济活力就越强。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企业参与度、更新社会认知,为推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

(一)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互动合作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这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在,也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型高校的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突出实践和应用这两大特色,而实现这一特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校企合作。我国可以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以项目为纽带将企业、学校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合作项目在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通过亲身参与项目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专业知识,获得实践经验,也可以与心仪企业保持联系以便日后就业。校企合作时应规范管理,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力和义务,以及园区的管理、运营模式及资金来源、使用等问题。不仅要在高校内部建立合作组织,还可以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合作协会组织,搭建长期交流合作平台,实现企业与转型高校的互利共赢。

猜你喜欢

技术型新建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浅谈技术型管理者的成长修炼
浅析民办高校音乐学(师范)本科专业钢琴课程的特点
2016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2016年6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独立学院在城乡规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