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视野的产业融合互动及其路径初探
2021-09-22王军
王军
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再完全依赖于农业建设,适当的产业融合互动能够为农村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途径,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本文主要从产业融合互动推进机制以及发展路径方面展开相关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深水区,全国各领域支出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持续增加财政支农支出难度越来越大,农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等刚性约束越来越强,使得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在这一复杂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如何持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当前亟待改善的关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即农村三产融合),随着概念的提出,迅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在农业多元化价值的实现方面,农村产业融合互动属于必经之路。融合发展模式必须有所创新,更符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及发展特色。产业融合互动应立足于发展实践,重视产业发展条件、历史文化条件、生态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形成融合的优势与特色性,因地制宜下避免“千村一面”。要想在现代化视角下推进产业融合互动,必须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发展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其关键在于将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要素合理配置,有效整合资源,完善利益联结,通过人才引进、技术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流转等机制的推进实现产业融合互动的不断完善。
一、农村三产融合当前的研究方向
(一)概念界定
当前针对三产融合发展是指以农业为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邮寄整合在一起。最终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村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大和农民增收。
(二)发展思路
自提出农村三产融合依赖,各行各业学者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与建议。大多数学者主要针对三产融合的基本思路提出的具体建议。例如:以农民增收为落脚点,提出以农业为依托、农产品加工为引领、技术创新为动力的融合。以这条主线来进行相关内容的有效服务,根据发展势头逐步拓宽产业链,增加各阶段的附加值。有学者指出:首先,在地区农村发展中要明确融合的基点——农业;其次,要明确融合的关键领域在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方面;再次,明确融合的主体在新型经营体系;最后,明确融合的保障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下完成。
(三)三产融合的国际视角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晚,从西方列强的发展中,我们可以汲取一些有益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三产融合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当前我国学术界对农村三产融合的研究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讨论的很深刻。诸多研究表明,通过对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在农村三产融合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尝试从理论研究的视角深度挖掘农村三产融合的基本内涵,分析在中国推进农村三产融合的现实意义,并探讨农村三产融合的驱动因素,为中国大力发展农村三产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农村三产融合的实践发展理清思路。
二、产业融合互动推进机制
(一)基础条件支持机制
农村产业融合互动的前提在于生态宜居以及村容整洁。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在发展水平上明显提升,但在农村风貌建设方面仍有待完善。整洁程度与美观性是人们前来消费的初级门槛,也是产业融合的入门基本条件,尤其是部分农村以发展旅游业为主打特色,必须强调村容的整洁性以及环境的舒适性。农业发展与旅游业的融合属于城镇居民付费市场行为,因此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乡村社区环境应逐渐从以往的公共品转化为具备交易价值的市场品,形成农户维护及改善环境的内在动力,将农村具有特色性的生态效益逐渐向经济效益层面转换。要想实现产业融合互动,必须加强学校、医疗、水电、公路的配套设施,建设并强化生产污染的治理,让农村环境呈现出更高的吸引力,为产业融合创造基础条件。
(二)利益联结机制
农村产业融合互动的发展主体不应呈现单一状态,应根据农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资源状况、人口情况以及发展特色呈现多元化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可适当引导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激励相容、互惠合作、风险共担的关系,鼓励各类服务主体以及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共同参与到产业融合之中,实现相互激励、相互约束、共同发展。支持农民合作和联合,提升农民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话语权,不可在融合发展互动中过度压制农民的地位。在农户利益联结关系处理方面,应以共享激励与引导为主要手段,通过政府推广提升农民对产业融合的认知程度。在适当的推广与宣传下吸引更多的主体聚集,鼓励农户参与到产业融合互动之中。可通过农业机具、资金、土地经营权等方式入股,股金收入按照保底收益和按股分红结合的方式获取。发展并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多方协商契约约定,形成利益组织联盟,让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实现共同发展。
(三)人才引进机制
产业融合需要建立在新型农民积极投入的基础之上。在农业现代化视角下,产业融合互动的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经营服务能力,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适合的科学文化素质,这对新型农民的培训要求逐渐提升。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在此方面可围绕社会保障、基层文化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等方面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创造更优质的条件,让新型农民更符合创新农业发展以及产业融合互动的人才需求。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與引进力度,可适当探索挂包服务、定向培养、挂职交流等方式,让科技人员和基层干部合理流动,实现技术层面的有效交流。从长远来看,可鼓励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家库,考虑到相关专家在职业发展、生活保障等方面的诉求,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特色新型智能库,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为产业融合互动贡献力量。
(四)技术投入机制
在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机制中,,技术的投入属于关键环节需推进信息技术与消费、服务、管理、流通、加工、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有效集成与融合,确保技术水平得到整体适应,提升符合产业融合互动的基本需求。考虑到农村地区在交通、经济、信息等方面发展的特殊性,需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信息化发展的必备基础,引导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大产业融合技术研发力度。在大数据时代下,农村现代化发展必须依靠智能制造、生物科技、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此类技术与企业的有效对接,打造高效性、开放性的农业科技成果孵化市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