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觉醒年代》与观众的情感链接

2021-09-22韩浩月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陈延觉醒年代刑场

韩浩月

安徽合肥市肥西县要改造延乔路,有网友提议改造时增设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的雕塑,对此官方给予回复,称将完成上报备案等工作,努力争取设立烈士雕像。

延乔路的名字,来源于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在改造时设立他们的雕像,是民意体现,这件有意义的事值得去完成。

2021年7月4日是陈延年烈士英勇就义94周年纪念日,从合肥的延乔路,到安庆的陈延年雕像,再到上海的龙华烈士陵园,都摆满了人们表达哀思的鲜花……这是英烈的故事通过电视剧的艺术形式,传递到人们内心之后,一种情绪或情结被激活的表现。《觉醒年代》的编剧龙平平说,陈延年、陈乔年走向刑场的画面,他看了不少于20遍,每看一次都忍不住嚎啕大哭。对于观众来说,两位烈士在刑场上的回眸,也的确能击中人心,让人不忘过往,感念将来。

“年轻人要追随这样的偶像”,这种声音得到广泛认同,除了有建党百年的契机之外,《觉醒年代》对陈延年、陈乔年的成功塑造,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剧中,观众看到了陈独秀与两个儿子之间深沉的情感联系,看了陈延年、陈乔年的朝气蓬勃,以及他们为了革命理想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通过剧作的衔接,观众仿佛看到两位烈士的形象穿越了时空的限制,在向当下的人讲述他们的时代与生活、向往与追求,无形中,角色与观众具有了某种强烈的互动,彼此的情感实现了无障碍的双向流动。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视剧作品,《觉醒年代》展现了一种生动鲜活的创作理念与拍摄手法,它既有令人荡气回肠的史诗感,又用平视的视角对角色进行真实的塑造。在陈延年、陈乔年身上,《觉醒年代》把握住了年轻人的特质,兄弟二人有独立思考能力,对父亲并非顺从听命,两人在成长过程中,也有过激烈的争端。无论在校园、社会,还是在革命队伍当中,他们都敢于表达,展示目标追求……

因此观众看到的,绝非脸谱化的英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年轻人。随着剧情进展,当已经与观众建立感情的两名年轻人,毅然决然面对刑场时,观众为之落泪痛惜,便成为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

现在的人们,给烈士送上鲜花、建议给烈士设立雕像、呼吁修缮烈士故居等做法,是观剧后的一种情感转移,是对烈士表达敬意的现实行动。而促使这一切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逐渐淡化于历史中的烈士形象,有机会以生动的形式再现,存在于人们的心目当中,让人们意识到,历史并未蒙尘,英雄并未走远,时时刻刻让英烈守望当下,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余音选自光明网)

文本解读: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一中学  刘久娥

角度一:敬仰英雄。

《觉醒年代》里,陈延年、陈乔年两位英雄奔赴刑场回眸一笑的那一刻,不仅让观众为之落泪痛惜,更唤醒了国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只有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武汉抗疫、郑州抗洪中逆行者的伟岸身影就是最好的证明。

角度二:偶像。

《觉醒年代》成功塑造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大批人物,他们为人民意识觉醒,不做亡国奴而进行的思想解放和革命斗争,令国人振奋。何为偶像?偶像应该是大寫的人,是民族的脊梁。

角度三:责任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与使命。陈延年、陈乔年那代人为民族独立和未来而不惜生命。现在的人们对烈士表达敬意的现实行动,更是当下这代人的责任担当,时刻让英烈守望当下,现实意义非凡。

学生运用示例:奉献精神,是陈延年所说的“报效国家,报效民众”的精神,也正是英雄内涵的要义。揆诸当下,诸多新时代英雄践行奉献精神,将自身奉献给社会,将生命奉献给国家,将赤子之心奉献给人民。新冠疫情中,金银潭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患有渐冻症,用日渐僵硬的双腿奔走在病房间;张桂梅终身不嫁,燃烧自己的生命只为烛照大山中女孩们的前程。可以说,他们真正做到了“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在了无光亮的地方葳蕤生光,照亮许许多多人的方向。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刘诗语《你我如群星,葳蕤自生光》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陈延觉醒年代刑场
陈延年:中国少年共产党创建者之一
陈延年:光明磊落 视死如归
《觉醒年代》:直叫人上头的主旋律
聪明的战俘
聪明的战俘
从杀戏与戏杀看刑场与戏场的异质同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