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如何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

2021-09-22林虹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户外体育活动课程游戏化幼儿园

林虹

【摘 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开展幼儿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开展教学活动能将活动设计的方向性与计划性凸显出来。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其体育活动安排及户外活动设计与其他阶段的学生有一定区别,教师在游戏设计中应注重幼儿的性格特点与心理需求。但事实上,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幼儿园开展的户外活动存在形式单一、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为切入点,探索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如何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250-02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容易接受也是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推进,幼儿教育中课程游戏化的发展趋势已十分明显。首先,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有助于幼儿活动兴趣的激发,同时符合该阶段幼儿的心理需求,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其次,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采用游戏的方式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更具创新价值。

一、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现状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更关注幼儿的安全。尽管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下,部分教师开始将游戏应用于户外体育活动中,但对幼儿安全的关注程度仍远高于其他方面。由此,幼儿园的一些户外体育活动无论是在组织上还是在时间分配上都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除此以外,现阶段一些幼儿园在户外体育活动开展中还存在目的性不强的问题。由于缺少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经验,部分幼儿教师在活动内容设计等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及实际情况,更多的是盲目遵循以往的成功经验。在此情形下,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往往十分单一,尽管教师也将游戏元素掺杂其中,但并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部分幼儿园还存在活动器材数量不足、种类不够丰富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教师的游戏设计,导致户外体育活动形式固定,不利于幼儿活动兴趣的激发[1]。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策略

(一)丰富活动器材,合理安排活动场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充足的活动器材是确保户外体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能为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与课程秩序的维持创造条件。这要求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开展前对游戏内容进行思考,并根据游戏内容及游戏形式等,提前准备器材,如跳绳、皮球等[2]。幼儿正处于智力发展时期,教师可带领幼儿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手工制作,或开展其他类型的创作游戏,这样既能实现废弃资源的重复利用,又能培养幼儿节约资源的好习惯。在户外体育活动中,为使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与手脚协调能力有所提升,同时降低游戏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教师有必要在游戏正式开始前组织幼儿进行热身活动。

另外,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较为开阔的运动场地。基于此,操场就成了幼儿教师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首选,这会导致游戏内容与游戏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场地限制。对此,教师应“跳出重围”,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场所,为体育活动的设计提供思路与可能。这样一来,教师既可以根据场地特点对游戏内容等进行设定,也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需求等因材施教。户外体育活动开展前,教师应先让幼儿挑选个人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将挑选同一运动项目的幼儿分为一组。如让幼儿在“跳绳、皮球和龟兔赛跑”等游戏中挑选,让选择“跳绳”游戏的幼儿在视野开阔的区域开展运动;选择“皮球”游戏的幼儿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到操场的球类运动专区。“龟兔赛跑”游戏相较于前两者更具教育意义,不仅能让幼儿得到身体上的锻炼,还能让幼儿懂得坚持不懈的道理。为了较大程度地发挥该游戏的教育作用,教师可适当参与其中,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体会故事内涵,促进幼儿理解能力的提升[3]。这样的课程安排方式,既能满足不同类型幼儿的心理需求,也能实现安全教学与针对性教学,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

(二)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提升幼儿综合素质

由于部分教师缺少教学经验等原因,现阶段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存在目的性不强的问题。基于此,教师有必要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内涵进行反思,在安排幼儿进行合理的体育活动的同时,适当地将游戏与课程教学结合,在提升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使户外体育活动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首先,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的安排方面要有计划性与目的性,要结合不同阶段幼儿的实际需求适当安排。一般来说,幼儿园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固定的,这就为教师进行游戏安排提供了时间条件。就户外体育活动的基本模式而言,教师可将其分为集体户外活动与个人户外活动两种,让幼儿自行挑选。让幼儿在游戏中展示自己,享受户外体育活动的快乐,在活动中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齡问题。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多数存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给予其适当的引导与协助,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完成游戏任务。相较于小班幼儿,中班、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针对他们的户外体育活动安排可侧重于独立游戏的设计,即要求幼儿独自完成游戏任务,以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发散性思维。为有针对性地对后期户外体育活动的游戏方向与游戏种类等进行调整,教师可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对其相关数据及具体表现情况等进行记录,通过数据汇总与分析实现户外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全面提升,不断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创建多样的活动形式,实现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家庭和社会都更加注意幼儿的全方位培养。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推行课程改革更具实践意义。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设计方面,很多教师将游戏作为活动的主要载体,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程游戏化并不只是将游戏掺杂其中,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的开展对幼儿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进行培养。就要求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创建多样的活动形式[4]。

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较弱,因此,该阶段户外体育游戏的设计应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可设计趣味性强的互动游戏,如音乐游戏等。很多幼儿对音乐有明显的反映,会跟随音乐节奏哼唱或翩翩起舞等,对音乐游戏的接受程度较高。因此,教师可采用随机播放音乐的方式,将小班的幼儿分组,让幼儿在音乐播放时进行曲名抢答,或用自己的方式表演该歌曲,最终得分最多的一组获得小红花或其他奖励。这样的活动形式对小班幼儿来说容易接受,幼儿的参与兴趣也很高。“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也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活动需求,教师可让幼儿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方式确定“鸡妈妈”或“老鹰”的人选,也可以让幼儿自行制定选择方案,为其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供平台。

中班、大班幼儿各方面能力都比小班幼儿强,教师可适当升级游戏难度,如开展智力拓展游戏或体育游戏等。“跳房子”是智力游戏中的经典,能锻炼幼儿的脑力和协调能力。教师也可选择升级版的“捉迷藏”游戏,让幼儿在捉迷藏的过程中留下简单的线索,负责找人的幼儿由一人变成两人,两人合作才能找到其他幼儿。这样的游戏形式在锻炼幼儿动脑能力的同时,也能锻炼幼儿的合作意识。除此以外,“踢毽子”“打沙包”等经典的游戏也可以应用到户外体育活动中。

综上所述,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幼儿教育不断进步,户外游戏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教师有必要对活动方案等做出调整,发挥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让幼儿能在游戏中收获更多知识,体会学习的快乐。将户外体育活动与游戏适当结合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等。同时,教师要对现阶段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结合不同阶段幼儿的实际情况等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增强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庆.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35).

[2]刘秀荣.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0(80).

[3]王加梅.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

[4]徐露.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探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6).

猜你喜欢

户外体育活动课程游戏化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试论如何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现状研究
浅论幼儿计算和幼儿体育教学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巧借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研究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