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建构游戏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
2021-09-22邱萍
【摘 要】深度学习不同于机械式、识记式的浅层学习,是以发展高阶思维为特征,旨在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建构游戏是幼儿用各种建构材料,通过想象和造型活动构造建筑物等形象的游戏,如何使其成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值得幼教工作者深思。本研究结合“叠高”主题建构游戏,从游戏的组织方式、投放材料、指导策略和评价方式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切实促进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渐进展开式;建构游戏;幼儿;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232-02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建构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它是指幼儿通过和各种游戏材料的互动,创造性地进行游戏。有研究者从多方面开展了针对建构游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笔者在此基础上展开观察指导与研究,助推幼儿园建构游戏的深度开展,以建构游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建构游戏概述
建构游戏属于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它是指幼儿利用各种各样的材料,通过创作建构,反映现实生活。2017年,冯晓霞在中国学前教育专家讲座上分享了《区域游戏中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受到重视,幼儿阶段的深度学习就是丰富的学习、充满热情的学习、与材料互动的学习。那么,如何在建构游戏中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究。
二、建构游戏存在的问题
笔者观察发现,当前幼儿园教师组织的建构游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开展的时间较随意,缺乏持续性。教师通常把游戏放在时间较短的餐后活动或者是幼儿离园前准备等时间段,幼儿并没有真正从建构游戏中获得发展。②材料较单一,不够丰富。教师提供的材料种类单一,数量不足,导致幼儿建构的作品也形式单一,使幼儿失去了参与建构游戏的兴趣。③游戏内容无主题,缺乏计划性。幼儿在无组织无计划的情况下会失去建构兴趣,往往会拿着建构材料追逐打闹,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④搭建过程缺乏指导。部分教师指导意识不强,有的甚至不参与、不指导幼儿的建构游戏,只是单纯地作为纪律的管理者。⑤教师过于关注结果,缺乏过程性评价。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只评价幼儿最终的作品,缺少对建构过程的评价[1]。
三、通过建构游戏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路径研究
(一)游戏组织方式
在建构游戏组织方面,可以采用有层次的组织方式。本文将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全园联动主题建构游戏的“快乐叠叠高”作为案例进行阐述(如图1所示)。
1.简单结构游戏
从小班开始,教师就应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结构游戏,让学生运用不同的建构材料练习简单的建构技能。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以及单排叠高—多排叠高—交错叠高—交错围合叠高—借助隔板叠高—旋转叠高的游戏活动设置,帮助幼儿逐步掌握搭建的技巧[2]。
2.区域组织形式
在区域中划分一个幼儿喜欢的建构区域,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有计划地创设情境或是制定简单的计划,投放丰富的建構材料,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小班幼儿尝试建构简单的“事物”,中班幼儿建构稍复杂的“整合事物”,大班幼儿建构有主题性的复杂“创造事物”。
3.主题融合方式
笔者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兴趣,设计了“快乐叠叠高”的主题活动[3]。
案例:“快乐叠叠高”实施计划(大班)
实施背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本班多数幼儿对建构活动比较感兴趣,于是设计了主题为“快乐叠叠高”的活动。笔者和幼儿搜集了各种各样的建构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叠高活动,开展个人、小组合作的叠高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会耐心等待,耐心建构,以此培养幼儿的耐心。
活动前准备及相关环境创设:①区角。a.建构区:投放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和废旧材料(如纸杯、罐子、扑克牌等),让幼儿合作叠高,体验合作的快乐。b.益智区:投放若干把尺子,引导幼儿认识尺子,学会简单测量,尝试测量一组叠高物体的高度。c.图书区:投放有关叠高知识的图片和书籍,让幼儿欣赏。②在墙上张贴一些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叠高作品,引导幼儿学习模仿与创新。③家园互动。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生活中可以叠高的物品(如罐子、酸奶瓶、木头积木、纸杯等),和幼儿一起玩叠叠高的游戏。
活动总目标:①幼儿能自主探究不同材料的叠高方法,小组合作利用不同材料叠高,挑战高度,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②幼儿在叠高过程中,学会等待,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表达与沟通。③幼儿能坚持完成叠高任务,不怕苦不怕累。
活动过程:
活动一:小积木“叠叠高”
活动目标:幼儿能自主尝试用小木头积木叠高,小组合作尝试用四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叠高,并做相应的记录。通过自主尝试,最后得出哪种叠高的方法最稳固。
活动准备:小木头积木每组一筐、记录表格6份、水彩笔6支。
活动过程:①幼儿分组自主尝试小木头积木叠高。教师在幼儿选择材料时,不要过多干预,要体现幼儿的自主性。②幼儿小组合作尝试叠高,并做相应记录。幼儿自主分配任务,制定记录计划和叠高任务。③师幼总结叠高的方法(单排、多排、交错、围合),得出最稳固的叠高方式。
活动二:借助隔板叠高
活动目标:幼儿能自主探索借助隔板叠高的方法,并且能与同伴分享交流,将长条积木与隔板结合在一起叠高。
活动准备:KT板若干、长条积木每组一筐。
活动过程:①出示“隔板”,教师向幼儿提问:如果加入KT板可以怎样叠高?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②幼儿分组自主尝试KT板加木头积木叠高,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和同伴分享交流结果。③师幼一起分享交流叠高的方法,并进行尝试。
活动三:旋转叠高
活动目标:幼儿能自主探索旋转叠高的方法,知道旋转叠高需先找到重心,再进行叠高。
活动准备:长条积木每组一筐。
活动过程:①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怎样进行旋转叠高。②幼儿分组用长条积木尝试旋转叠高。③师幼第一次分享交流,得出旋转叠高的关键是找到重心。④幼儿第二次尝试旋转叠高,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四:叠叠高比赛
活动目标:在前四种叠高方式的基础上,幼儿能大胆地用长条积木创新叠高,并用回形针测量叠高的高度。
活动准备:木头积木若干、回形针若干。
活动过程:①教师通过图片导入活动主题:东方明珠。②幼儿大胆地尝试“东方明珠”叠高,分享交流叠高方法。③幼儿相互测量叠高高度,选出叠高最高的一组。
(二)游戏材料投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学习并获得经验。教师应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的优势,注重投放材料,把握投放材料的策略,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4]。在建构游戏开展初期,教师让幼儿以年龄段为单位统一采购与分发建构材料。如小班以纸板砖块与泡沫积木为主,中班采购中型的清水积木,大班采购小型的原木积木卡普乐,再由班级根据本班幼儿需要,添加一些辅助的材料。笔者将“统配”的方式改成了“自选”的方式,支持幼儿的个性化及自主探究。
(三)游戏指导策略
教师在建构游戏中应细心观察、了解每个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幼儿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四)游戏评价方式
在“叠高”建构游戏中,幼儿的经验从零散无序转化成整合有序。笔者鼓励幼儿用视频、照片、语言描述、绘画等多种方式观察和记录学习过程,进行丰富、完整和连贯的表达[5]。通过视频回顾整个活动,培养幼儿的互助合作精神和坚持探索的良好品质。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幼儿才能完全体会游戏的自主自由,才能提高游戏的质量。
在建构游戏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使游戏的实用价值充分发挥。在游戏指导、组织时,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合作和分工,适时有效地介入幼儿的游戏,让幼儿在建构游戏中体验快乐、深度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秦元东.关于游戏指导的理论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1(2).
[3]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王华芬.幼儿园建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導[J].当代学前教育,2012(2).
[5]师远贤.浅析游戏材料投放的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0).
【作者简介】
邱萍(1987~),女,汉族,浙江湖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