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和对策

2021-09-22列艳华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校园足球农村小学策略

【摘 要】由于受学校方面的重视程度不高、足球场地设施有待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农村小学的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将广州市增城区某某镇作为分析对象,重点研究农村小学校园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216-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足球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其目的在于实现足球后备人才的有效培养。现阶段很多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门因地制宜,以改革创新为原则,对当地小学校园足球发展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以此推进当地校园足球的稳定发展。目前广州市各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整体形势相对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将对此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希望能实现对足球后备人才的有效培养。

一、增城区某某镇农村小学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概况

(一)生源特点

增城区某某镇共有农村小学7所,其中属于区级以上足球推广学校的只有2所,其生源主要来自学校周边。参与校园足球的学生以校内选拔为主,在确保学习和训练合理运行的基础上,校园足球队要关注学生其他科目的平均成绩和体育成绩两个综合指标。严格的选拔条件下,仅有极少数学生能成为足球后备人才。

(二)队伍建设情况

队伍建设是足球队生命力的保障,充足的生源和良好的队伍培养体系是校园足球能够长期发展的基

石[1]。笔者根据实地调研发现,某某镇5所小学的足球队伍建设都是按照1~2年级、3~4年级、5~6年级3个阶段(男、女)对队员进行划分。其中1所学校因场地不足,学生人数少,只能成立高年级(5~6年级)的足球队伍。还有1所学校因硬件设施不足及师资不足,把男、女队员混合训练。

(三)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1.学生受家庭影响而放弃足球训练

很多农村小学在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采用“兵带兵”模式,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终导致仅有的人才也流失掉[2]。受傳统教育理念影响,部分家长、教师认为足球只是学生的一种玩耍方式,没有什么可学的,而且参加足球训练不仅在锻炼身体上效果一般,还影响学生的学习。有时学生因训练或比赛而受伤,家长的意见就更大,不让学生继续接受足球训练,认为学生平常玩一下就够了。

2.学生受自身因素影响而放弃足球训练

有些学生体质弱,运动能力差,觉得足球训练很难,加上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合理的教学评估,因此,这些学生容易在足球训练中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失去信心,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就会失去参加足球训练的兴趣。再加上客观存在的训练场地简陋和设备短缺等问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训练需要,部分学生会放弃参加足球训练。

鉴于上述两点,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自觉主动地参加足球训练,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二、农村小学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问题

(一)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足

校园足球在具体开展中,学校领导是重要的决策者,对整个校园足球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很多学校领导以及管理层对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普遍比较重视,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全方位有效推进校园足球,学校领导应当遵循时代发展的要求,采取一系列行动支持校园足球活动的有效开展[3]。

(二)足球场地等设施有待完善

笔者对目前增城区某某镇农村小学足球场地设施以及其他器材的数量、质量等条件进行调查时,发现大部分农村小学足球场地设施过于老旧,影响了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想实现对农村小学校园足球后备人才的有效培养,就要完善学校足球场地设施,这样才能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三、农村小学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策略

(一)教育部门针对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策略

1.改善足球场地设施

如果没有良好的足球场地及相关设施作为支持,就很难实现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因此,广州市教育部门从多个渠道对社会力量进行深入挖掘,将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断筹集校园足球的经费,加强对校园足球场地设施的建设。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足球场地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加强建设力度,将校园足球场地的建设纳入城镇发展规划中,实现对校园足球场地以及现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优化,为培养校园足球后备人才提供良好的场地条件。

2.加强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校园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要想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就要保证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以推动整个校园足球的稳定发展。对广州市教育部门而言,要结合现实要求,不断强化校园足球的师资力量,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专项培训,保证教师足球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强化其足球教学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要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教师在足球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以此推进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有序开展,实现对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二)学校针对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策略

1.制定和落实校园足球发展规划

学校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校园足球进行广泛宣传,科学合理地确立发展目标。这样不仅能普及校园足球,还能保证学生对足球技术的掌握,在实现对足球后备人才有效培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有序开展课内外足球活动

足球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足球知识以及技术技巧的重要渠道,能够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科学合理地开设足球课程,同时定期开展课外足球活动,实现课内课程与课外活动的有效结合,以激发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学生足球技术技巧的提升。

3.优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足球训练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是实现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在实践中,要不断完善和优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定期组织足球队展开训练,还要在日常训练中不断强化整体战术以及比赛作风,以此实现对足球后备人才的针对性培养。这样不仅能有效推广校园足球,还能实现校园足球队伍训练梯队的合理构建,以此推动整个校园足球的稳定发展。

4.拓宽队员的培养出路

学校应针对校园足球的发展合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计划和方案,促使足球队员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参训的理念,为取得良好成绩打下坚实基础。但校园足球开展竞赛的机会较少,因此各校应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在校内举办各种竞赛,激发队员与教师的参赛热情。对于队员出路比较狭窄的问题,学校要多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与各初级中学、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给队员提供更多的升学选择机会。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校园足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具有非常强的普及性。广州市增城区某某镇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出现生源渠道狭窄、场地资源紧缺、教师数量较少、训练时间和内容不合理、教师对队员学习缺乏监管、队员出路狭窄等问题。校园足球在各校中的全面落实,不仅是为了实现对足球后备人才的有效培养,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保证校内足球课程、校外足球活动的有效结合,才能保证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议

学校应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潜能,构建、完善足球教师队伍体系。各学校应多鼓励教师(转岗教师)参加足球培训或自主学习,提高校园足球专业水平,并建立相应的绩效工资奖励机制,提高教师(或足球教练)的工作积极性;规范训练内容并有效提高学生的训练专业性,同时合理规范竞赛体系,从班级—年级—学校—校外多个维度设置竞赛级别,给予队员更多的参赛机会,促进队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扩大学校的校园足球经费来源渠道,改善现有的基础设施;建立男、女足球隊员的训练梯队,提高生源的基数和广度;通过外聘足球教练来丰富校园足球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段炼,张守伟.我国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J].体育文化导刊,2019(11).

[2]张长城,袁静.区域校园足球发展特色及启示研究——以梅州市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9(3).

[3]孙科.心态·体制·形式——中国校园足球改革障碍及其突破策略访谈录[J].体育学研究,2018(1).

【作者简介】

列艳华(1974~),女,汉族,广东广州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校园足球农村小学策略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