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入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22邱江汉
【摘 要】代入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词汇,释义为:在小说、影视作品或游戏中,读者、观众或玩家产生的一种自己代替了小说或游戏中人物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英语教学中,大多数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就是因为在学习中缺乏这种“入境”的感觉而成绩不理想。本文从代入感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入手,探索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好地将学习融入生活,入情入境地提升学习主动性和成就感的方法。
【关键词】代入感;入境;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129-02
初中英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分水岭,很多学生对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感到吃力,有的学生甚至因此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与动力。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造成学生初中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被动式的学习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缺乏应用的“应试英语”让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代入感英语教学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形成情感认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在过去初中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台上,教师滔滔不绝,讲台下的学生一脸茫然,慌忙记笔记。课下,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教师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1]。而通过代入感教学,教师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英语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生活中的英语。教师与学生情感共鳴,学生会逐步尝试将英语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学习的一部分。教师只有帮助学生萌发将英语学习辐射到课堂外的生活中的意识时,才能让学生走上英语学习的正轨。教师可以通过持续推行晨读和全英语教学,让学生尽快适应英语的日常应用。同时,教师还要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尽快摆脱由于英语听力困难而产生的烦躁心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源动力。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共情”可以迅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而这种感情上的共鸣,也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教师及其教授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代入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代入”英语的情绪中,将教师与学生共同“代入”理解的情感中,这样能逐步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结合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会有挫败感,这种不良的情绪会消磨他们的英语学习意志。教师要格外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以英语教材为蓝本,让学生进行展示。学生的展示可以是单一的对话,也可以是借助一些小道具进行角色扮演,且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在教育心理学来看,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表达欲,当学生不再羞于表达自己,不仅是他们表达能力的一个飞跃,对他们的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小组展示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融入英语学习氛围中,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与。如初中英语教材中有一些科普类文章,这类文章往往比较枯燥,内容较抽象,单词也较复杂,但学生为完成小组展示,都能尽力去准备,从小组分工到文章背诵,从小组的质疑、合作、探究再到得出结论,学生能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什么是集体荣誉感。
小组学习是当下教学的主要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小组合作学习与代入感教学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的工作也不再是围绕教学来展开,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2]。
三、代入情境预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创设一种包含真实问题或者是真实事件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问题探讨中能够自主理解知识以及建构意义[3]。如果说小组合作展示中学生是有本可依的,那么情境创设的剧本就是随机的。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选择个别学生在其随机设定的情境下进行对话练习,这是小组合作展示的延伸,由文章背诵到临场发挥,由组内展示到任意组合,学生不仅是背诵英语句子,而是学习运用英语。在教学实践中,虽然方式有所改变,但由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很快适应这一教学模式,并跟上教学节奏。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在问题刚刚抛出时,学生可能会因怕出现错误而不踊跃参与,尤其是在需要大量使用新词汇、新句式、新语法的情况下,他们的思路容易受到词汇、句式、语法等局限。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慢慢去发现其实只是情境发生了变化,只要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就可以应对,学生的思路也就能渐渐打开。
情境创设让学生能自然而然地将自己代入情境,让学习由枯燥变为生动,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情境创设时要大胆创新,为学生设置合适的、有趣的、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走入”角色中,同时,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退出”,将时间留给学生。教师还要注意情境教学也是一个让学生学会组合已有知识、打破固有思维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及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寻找合适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在确保教学目标完成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利用自习时间组织学生召开小型讨论会,讨论会中,要求学生全程用英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醒但不要刻意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问题。在学生自由表达时,教师不应纠正学生不准确的发言和不严谨的语法,而要营造全体学生参与的热烈氛围。教师可抛出话题,让学生自己去查字典、造句,大胆地在所有人面前表达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看法,这一方式的意义就在于学生会因此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明白英语对生活的意义。尤其是一些符合时代背景的话题,学生不仅讨论热烈,而且为了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会认真准备资料。学生探讨中的热烈气氛,会让所有学生都受到感染,达到激励学生自由表达的目的。
五、模拟应试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在教育机制不断改革和创新、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课程设置还需要与考试相结合。代入感教学也比较实用,其要求学生做到“入境”有两层含义:一是能静下心来,给自己打造一个认真阅读的环境,让浮躁的情緒尽快安定下来;二是能够置身文章之中,让自己融入文章的环境中,以文章中角色的角度来阅读,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明晰作者及出题人的意图。以阅读来训练学生的代入感,能推动学生语感的提升。这种练习持续一个学期以上,会对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还能增强学生对作文、改错等其他题型的理解。
六、注重课外延伸,将学生的学习代入生活
语言学科,是用来交流与交际的,而这些要在实践中展开,也就是说学习英语要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结合在一起。这就决定了英语语言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局限于课堂,而要延伸到课外,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在宽广的生活世界开展丰富多样的语言交
流[4]。在英语学习中,由于受大环境影响,一些学生的“学”与“用”往往是割裂的,学生的英语使用范围总是只限于课堂、作业、考试,在生活中很少使用。通过课外延伸,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有效联系,形成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学习氛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范围及使用频率。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布置学生回家后的“课外作业”,通过家长的配合,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习惯,让学生将自己和英语“代入”生活,潜移默化地带领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
代入感教学,目前在语文课堂的应用较多,因为学生很容易将自己作为文章中的主人公。而在英语课堂上,推广代入感教学的意义就是要让英语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接受英语,愿意学习英语。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英语学习也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代入感能够让学生持续自主学习,产生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李淑丹.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英语广场,2018(10).
[2]杨德息.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分析[J].英语教师,2016(7).
[3]王莉.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1).
[4]高福生.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5).
【作者简介】
邱江汉(1971~),男,汉族,福建三明人,本科,中学一级英语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