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升语文教学质效

2021-09-22刘巧薇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有效性初中语文

【摘 要】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各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应深入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095-02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各教育阶段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日常教学中占用时间较多,各方面投入也较大,但其教学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效果还有待提升。语文教师应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探究和反思各教学环节,认真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解决问题,促进语文教学过程不断完善,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做好课前准备是提升教学质效的前提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围绕学生的学而确定的,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组织实施的[1]。教学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综合素质以及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为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情,结合实践,围绕学生的学来思考和设计,以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突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背影》一课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可设计如下教学目标:①感知文章自然朴实的语言特点;②学习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③感受文章中的父子情深,激发情感共鸣。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趋向成熟,内心迫切需要独处的时间和空间,与父辈间的情感有疏远的趋势,时常会对父母产生不满的情绪,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育,亟需教师的情绪引导与心理疏解。以上幾个教学目标的设计,可帮助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体会作者与父亲的深厚感情中受到启发,尝试与父母和谐相处,有效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理解和体会父母。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能真正体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前预习是提高教学质效的保障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养成预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新版语文教材相比旧教材增加了较多的篇目,学生只有提前做好预习,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合理布置预习作业,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以《辛弃疾词三首》的教学为例,在正式讲课之前,笔者布置预习作业:①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三首词的创作背景,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对三首词的内容、主旨有基本认知,为正确理解词的内容奠定基础;②反复诵读,正确把握词文节奏,感受词人创作时的情感,与词人进行一次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③标注问题,课堂求解,结合注释自主学习词文内容,将不懂的、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带着问题去听课,效果会更好;④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进一步深化对词文的理解;⑤做好预习笔记,将疑难问题记录下来,然后正式上课时在课上提问或与同学交流讨论。语文学习是对字形、字义的研究学习,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探索中理解、掌握语文知识,在长期的学习积累中发展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实践证明,语文学习是建立在字词知识积累基础上的,深厚的词语积淀是学生语言理解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二、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一)注重课堂问题设计

质疑是思考的开始,教师在课堂上的巧引妙问,可以启发和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具广度和深度,强化思维的深刻性,促进学生心智发展。新课程理念强调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应避免一言堂,应设法设疑激思,循循善诱,在问题的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学会思考,加深对语文知识理解,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发自内心地喜爱上语文。当然,课堂上的问题并不是越多越好,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强调问题的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问题的导向性,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认识到课堂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服务的;注意问题的深刻性,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思考有深度,这才能使学生透过现象抓住问题本质,这才是思考的价值所在。可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术,语文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设计有价值的提问,才能提升课堂教学质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二)善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创新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便利,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然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在多媒体应用实践中问题却层出不穷,有的教师奉行“拿来主义”,对网络上的资源不做处理和加工直接照搬过来;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全程依靠多媒体组织教学,教学就像让学生“看电影”;有的教师课件制作很精美,内容也很充实,但偏离了教学目标和内容,“文不对题”现象严重。实际上,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精心选择与加工。如朗读能力训练教学中,可以在朗读时配上与文章内容相符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中朗诵课文,有助于情境的渲染和情感的激发;有些文章表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可以播放与内容相关的影像、图片等资料,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起到较好的情感导入效果。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读懂一篇文章,才能体会作者笔下的世界,这对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也有积极意义。

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充分展示语文学科的丰富内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积极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尝试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完美融合,促进新时期语文教学创新发展。

(三)合理的课后练习设计

课后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掌握的语文知识,提升综合运用能力。所以,课后练习设计必不可少,这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之一。由于班里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在课后练习设计时应合理分层,使所有学生都能完成,提升整体学习水平。为此,可以设计两类题,一是必做题,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练习题目,所有学生都要完成;二是选做题,这是为能力突出、有更高需求的学生设计的题目,它可以满足少数高水平学生的求知需求和知识拓展需求。如笔者设计的《我的叔叔于勒》的课后练习如下①必做题:发挥想象力,结合文中的某一情节,续写故事,并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等反映人物的情感。②选做题:用对比手法写人;以“***变了”为题,写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题目不限;根据文中某一情节,进行情景再现表演;喜爱文学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莫泊桑的其他作品。

這种分层练习设计,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考虑到了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明确的导向性,使所有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的设计是科学的、有效的,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

三、适时的课后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学质效的动力

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由多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总会有某些环节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因而,课后教学反思应成为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课,积极反思教学过程,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才能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为构建完美课堂奠定基础。

以《食物从何处来》一课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一些教师在讲授此课文时,把语文课上成了生物课、科普课。语文课与科学课的着力点不一样,教学目标和任务也不一样,语文教师一定要从语文的角度对此类课文进行教学设计,突出说明文的属性,不可偏离主题。再如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文本三者间的互动过程,其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背影》中有一段关于“父亲”为我买橘子的细节描写。在学习这部分时,教师无需多讲,而应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情景画面自然就会呈现在脑海中,就能体会到“父亲”深沉的爱。

反思是进步的助推剂,经过反思的课堂才会精彩,才会充满生机,才能不断完善。反思正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不二法宝,是保持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助力。

总之,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应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哪些方法,手段无论怎样变换,都应建立在教学实效的基础上,应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应是育人成长的沃土。让学生在大语文的学习中,汲取成长所需的营养,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J].中学教学参考,2019(12).

【作者简介】

刘巧薇(1979~),女,汉族,甘肃庆阳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有效性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