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范例式”阅读教学
2021-09-22张琳玲
【摘 要】“范例式”阅读教学在教材选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三个方面均具有可操作性,学生通过“范例”可以获得语文知识,培养构建知识结构的新能力。“范例式”阅读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教养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使其获得活动性的、“生产性”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范例式”;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067-02
语文教学应该是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教育,应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观念,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并逐渐形成完善、开放、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如何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使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实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三者的结合,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探究的热点问题。
笔者根据范例教学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思想,结合教学实际,融合自己的理解,就“范例式”阅读教学展开论述。
一、“范例式”教学的基本思想
根据克拉夫基的理论,“范例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在校内外活动中的独立和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批判、判断和决定事物的能力。克拉夫基认为,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帮助学习者树立自己的学习思想。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而不是要学生复述式地掌握知识。这是一种“教养性的学习”,它能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别的地方,从而进一步发展所学知识,改变学习者的思维方法和行动力。这是可以改变学习者“自我”的一种学习,也可以说,其目的在于通过有限的、精选过的例子来掌握一般的知识、观念,并可借此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要求教师用少量例子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能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三个任务:引进新概念,介绍新内容;组织运用知识的活动;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1]。
二、“范例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范例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包括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这三种特性遵循“学习——运用——归纳”这一规律层层提升。
基本性是指基本方法,基础性指的是类似阅读题的思维原则,前者指教给学生各学科的基本要素,如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结构、科学规律等,后者指教给学生与其基本经历、智力水平等相适应的基本经验,使其智力得到更好发展。基本性着眼于教材的客观内容,基础性则要求开发教学对象,即在提升学生智力上下功夫,这是更高层次的教学要求。至于“范例性”,这是沟通学生主观世界与教材这一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实现基本性和基础性教学的重要形式。坚持这三种特性所要达到的基本任务有二:一是使学生通过“范例”获得关于语文和社会文化的一般知识;二是使学生得到构建知识结构的新能力、解决问题的新策略、了解事物的新方式、新的行为观点。开展“范例式”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教养性学习,使之发展独立学习能力,获得活动性、“生产性”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范例式”阅读教学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范例”
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包含阅读文本,文本是学生积累知识的直接对象。选择教学内容是语文“范例式”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具有文体知识、突显写作意图、激发读者情感共鸣、引发读者深入思考的文本才能成为“范例式”阅读教学文本。
以《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为例,这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作者在文章中解释了“海市蜃楼”“魔鬼的海”“鸣沙”三种神奇现象的表现和成因。作者紧扣文章标题,紧紧围绕文章的说明对象“沙漠里的现象”及其特点“奇怪”展开说明,全篇语言精练、解释精准、浅显易懂。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追问、总结等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基本知识,将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在一处,让学生在学习文本过程中确立说明文阅读、写作的标准。
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说明方法的作用。如文章列举了孟奇与拿破仑的军队见识“魔鬼的海”的史实,让读者明白沙漠中奇怪现象的真实性;引用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展现了沙漠的恐怖、震撼人心,很容易将读者带入文章,达到吸引读者兴趣的目的;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地解释了“海市蜃楼”“魔鬼的海”以及“鸣沙”三种神奇现象的成因,让学生更能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极好地体现了说明文的作用。
作者的遣词造句经过深思熟虑,结论有据可查,言语不能确定者会添加限制语,充分体现了说明文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如“据一些专家的意见”中的“据”和“一些”就是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典型表现。作者不妄加定论,不以偏概全,实事求是地进行说明。为提升文章的可读性,作者又在文章中生动地将沙漠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将行走于沙漠时人的状态展现于读者面前。如“蓄着碧蓝的水”“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等,这些词句使文章生动不枯燥,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者依次解释了“海市蜃楼”“魔鬼的海”以及“鸣沙”三种奇怪现象的成因,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无关,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写作顺序为逻辑顺序。教师再适当补充有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知识,利于学生掌握说明顺序的相关内容。
教师选择《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为说明文教学范例,充分展现说明文的四个要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学生能学习到说明文的知识点,在之后的阅读中便可以举一反三。
(二)教师教学“范例”
语文教师是学生进入文学殿堂的引路人,是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参照,教师如何阅读、如何教授阅读显得至关重要。在科学选择“范例式”阅读教学文本的基础之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流程、课堂操作便成为学生可以学习的操作范本。
以初中文言文教学为例。文言文学习之所以成為难点,是因为学生不理解文章内容。因而文言字词、语句的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进行首篇文言文教学时,笔者带领学生在掌握翻译技巧的基础上明确重点字词的含义。这个过程不求快、只求稳,力求让学生强化印象,逐步在大脑中形成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操作方式。长时间、多次重复能够让学生初步构建起文言文学习模式,这是学生理解文言文不可跨越的阶段,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文言文主旨、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之后笔者要求学生以第一篇文言文学习模式为范例,自行翻译文言文,疏通大意,明确重要的词句含义。这样,将学到的文言文学习模式多次实践并不断完善,融入自己的技巧方法,学生慢慢形成语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学生学习“范例”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范例式”教学最终应落实到学生的“范例式”学习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创设提升阅读能力的机会,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小组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对推行“范例式”教学大有裨益。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完全由他们自主学习,收获有限。所以,在学生当中也应树立学习的“范例”,以供其他学生参照学习。
划分学习小组应科学合理分配组员,以期优势互补,互相学习。教师可引导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其他组员,使他们成为组内的领头羊,成为语文阅读学习的“范例”。以《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为例,在完成诗歌鉴赏教学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各组组长模仿教师讲解这首元曲,允许组长进行合理且有创意的改动,再对组长的讲解适当评价、点拨,避免出现偏差,而又保证他们的讲解有亮点。随后,让组长带领组员自主学习,小组可以进行二次创新,不断完善组长对曲作的理解。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示,其他小组可以质疑,展示小组可针对质疑进行解答。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至少经过三次思考,能充分挖掘曲作的内容、写法、情感等,能够准确把握同类作品的重点、难点,形成一整套知识体系,其协作学习、团队精神、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总之,“范例式”教学的应用仍处于摸索阶段,但其最终的目的是优化课堂,让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范例式”教学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有利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宋桂全,郑虹.范例教学思潮新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4(1).
【作者简介】
张琳玲(1982~),
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