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

2021-09-22李爱华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初中历史

【摘 要】近几年,中小学教育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主要倡导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特体验和感受,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体验者、发现者和探究者,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研究,以期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065-02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推进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教学目的之一。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真正对相关知识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建立历史知识体系,全面提升其历史文化素养。

一、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概述

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方式,三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自主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是学习的方式,探究则是学习的本质和核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有机结合,才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创新和发展[1]。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感知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升历史素养,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助者、引导者、激励者。当学生开展交流合作的时候,教师应当及时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学生的参与情况、团队的合作情况,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小组或个体的失误并给予指导,要对小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解答学生产生的疑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像是一个“医生”,对合作小组中存在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有效干预。教师需要迅速适应自身的角色变化,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跑偏”。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更要了解学生,要明确每位学生的优势和劣势,清楚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然后科学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顺利开展探究活动。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从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先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深厚感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注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望。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激励,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有创新性的,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当学生的认知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也不应急于否定学生,而是应当先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然后慢慢加以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索历史的意识。

(二)树立“大教材”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加灵活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元。教师要抓住重点进行创造性设计,让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生动鲜活,让学生迅速掌握关键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先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历史教材,可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报刊杂志、上网查阅等形式自主预习,接着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针对搜集到的历史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引导对课本内容进行细读精读。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分析历史背景和历史影响。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梳理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结构,进而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三)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是灌输式教学,而是教师启发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进而让学生掌握概括分析学习知识的方法[2]。简而言之,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现代教学理念中的核心思想。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探究,进而主动参与到实践创新之中。

(四)加强课堂演练,增强学生学习成就感

课堂演练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答问题的综合性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应当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应注重提升学生利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望。在选择试题时,要遵循少量高质的原则,综合考查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知识运用情况,要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将课本知识与时政新聞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和解疑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五)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当首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科学分组,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性和竞争性,从而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如可以四个人为一个历史学习小组,选择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组员开展合作学习,积极开展交流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六)学习任务难度适中

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应当注意任务难度的设定。如果学习任务太简单,学生会认为没有必要合作完成,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动力和意义;如果学习任务太难,小组通力合作依然难以完成,会影响学生的信心和兴趣[3]。因此,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学习任务在有一定挑战性的同时也具备可行性。如在“改革开放”一课中学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可让学生课后询问祖父母关于改革开放的史实,然后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这样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够对调查结论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

(七)灵活组织课堂讨论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体现方式,能够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但是,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应注意避免个别学生出现“人云亦云”“浑水摸鱼”的现象,灵活运用小组讨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总之,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个有机整体,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这一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但是,这一方式的运用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和不断创新,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苏巨胜.浅谈初中历史课的合作探究学习[J].新课程·中旬,2019(7).

[2]向朝兰.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学习浅谈[J].速读(上旬),2014(5).

[3]吴军见.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学习[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7).

【作者简介】

李爱华(1982~),汉族,山东潍坊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初中历史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