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教学方法探索
2021-09-22黄文翠李娜
黄文翠 李娜
[摘 要]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科学技术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教学以它特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三大特点,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可能。尝试将网络教学与音乐课堂相结合,目的是为了解决高校缺少配套设备,改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础不平衡,并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并进一步促进视唱练耳教学更好地发展。
[关 键 詞] 新媒体时代;视唱练耳;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014-02
202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重点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改革教学课堂,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分别是“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这三个课堂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改革,对农村薄弱学校缺少师资、教师教学能力弱、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进行“对症下药”,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以及区域之间教学差距等问题,并进行展望,在2022年,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中小学常态化的应用,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一、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基础音乐知识掌握程度较低
通过笔者的亲身经历,大多数学生对视唱练耳的学习,始于艺考时期,少部分学生是由于从小学习器乐而学习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但对视唱练耳的学习少之又少。因此,在高校课堂中,学生大多是通过艺考集训对视唱练耳有了初次的认知,但是并没有系统地进行学习,学生只是知道简单的音高、音准的概念,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唱,节奏为什么要这样拍,这就出现了学生基础较弱,并且一个班级的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费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视唱练耳课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视唱练耳教学主要通过训练学生的视、听、唱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这就需要视唱练耳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及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在一些专业类艺术院校以及综合类大学中,往往技能类的课程更受学生的喜欢,“通宵练琴”的事件屡屡发生,但不会有学生通宵进行理论课的学习,枯燥的理论学习并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这就意味着毕业后学生优先选择的就业岗位是技能类教师,并非是理论类教师,因此,理论类教师的比例往往比技能类教师低。
通过访谈可以得知,在高校音乐专业中,几乎所有专业都要进行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这对视唱练耳教师的需求就比较大。在我国,只有一些知名的音乐学院才能配置专门的视唱练耳教师,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音乐专业都无法聘请到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师,并且在普通高校的教师比例中,技能类的教师往往高于理论类教师,更有一些地方性高校中,理论类教师往往身兼数职,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理论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缺少视唱练耳教学配套的设备
在视唱练耳课堂中,通常是以教师的嗓音和钢琴作为教具,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仅仅是按照教师单一的意见进行改正,而对于视唱练耳专业而言,若想有较强的专业技巧,仅从教师身上获得知识是不够的,按照之前的教学方法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在二三线城市的高校中,仅使用一台钢琴作为教具,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无法保证学生的音准训练。本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简单的音准、节奏等基础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较好的“音乐耳”,对于“音乐耳”较好的学生来说,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时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使用辅助乐器。在实际的视唱练耳课堂中,更多的是使用钢琴进行教学,并且在上课之前未对钢琴进行调试,导致学生出现音不准的问题。
二、新媒体教学融入视唱练耳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
传统的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课堂中仅以教师的嗓音和钢琴为主,因此视唱练耳课堂无法实现多音色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过度注重技巧的连续,导致技巧训练与实际音乐作品脱节。将网络教学引入课堂中,可以利用网络信息量大的特点,拓展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的音乐文化,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系统进行多种视唱练耳内容的收集与整理,包括单音、旋律、节奏等,例如同样的旋律用钢琴和笛子的音色进行对比,可以形成不同的场景,在场景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让视唱练耳真正成为理解音乐的工具。线上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超越了时空的限制,线上教学可以一天24小时不间断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自己学习的时间,这种教学方式超越了时间,突破了教育本身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资金本身的限制。
(二)促进新型视唱练耳教学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视唱练耳课堂主要以教师的嗓音和钢琴为主要教具,新时代教育改革要以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课堂为主要教学方式;以班为单位将教师现场集体教学转化为学生自主网络学习和教师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择上课时间、地点,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训练,并且能够通过线上完成和提交作业并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线上就提出的疑问进行讨论。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学习者不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利用微信、邮箱等社交软件协同工作,利用网络共享学习资源并协同合作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