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言故事的朗读指导小策略

2021-09-22钟文静

师道·教研 2021年8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寓言语气

钟文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更是一种主体的生命活动。朗读与“理解、把握、体验、领悟”等密不可分,朗读不应外在于这些活动形式,而应包孕于这些活动形式。也就是说,朗读在性质上应从属于“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文本所蕴含的寓意进行解析,而忽视了通过对故事语言文字的品读来加深对文本的感悟,较少挖掘故事的朗读素材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把握文章层次,读出变化

魏书生认为:朗读寓言故事首先要把议论语句和对故事情节的叙述区分开来。朗读叙述部分和故事情节时应该置身其中,根据情节的变化用激动、活泼等语气来朗读;而朗读议论部分则要跳出故事外,语气要严肃、郑重、从容、发人深思。议论部分如果在故事开头,朗读时要有一种申诉感,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如果在结尾,则要有一种归结感。朗读时,要肯定、有力、质朴、平稳,不可犹豫、轻飘、草率,但也需注意分寸,要点到即止,给人留下思索、体味……《还是盲人好》这则寓言正文部分简单易懂,情节诙谐幽默,可引导学生抓住盲人的狂妄自大以及农夫的愤愤不平来朗读,以此形象地表达出人物的个性。议论部分则是一个问句——如果我们也常常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算是正常人,又和这两个盲人有什么区别呢?而且安排在文章的结尾,发人深省,给听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二、提炼故事形象,读出情感

寓言故事通常用动物当喻体,并采用拟人、夸张甚至荒诞的手法来揭示深刻的道理,备受小学生欢迎。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提炼出故事中的主人公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寓言中的角色定位,从而确定朗读的基调和情感。《狐假虎威》这个寓言广为流传,就是因为故事形象与故事情节非常契合。狐狸一向是狡猾的代名词,在故事中它利用森林之王老虎的威信“巧妙”地从虎爪中逃脱。而老虎仗着自己所向无敌,难免狂妄自大,盲目轻信狐狸的话。这两个故事形象非常鲜明,我先让学生认真揣摩这两个动物的性格特点,并思考如何通过朗读把这个特点展示出来。接着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坐到A组(狐狸组)和B组(老虎组)。不出所料,狐狸组人数占了三分之二,A组同学认为狐狸狡猾却不失机智,读狐狸的语言时要用镇定、自信的语气,不然老虎是不会相信它的话的;还要用比较尖细的声音高调而缓慢的语气才能突出狐狸的形象。B组同学认为老虎从未怕过谁,所以,狐狸的话他是坚决不信的,在朗读老虎的语言时疑问的语气不用过于强烈,要带有责问的语气……在两组同学深入地讨论交流后,大家对故事形象有了定位,读起来自然也就非常到位了。

三、拓宽想象空间,读出个性

教师在指导朗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激起内心的波澜,使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各种清晰具体的情境和画面,然后运用朗读技巧,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展示出来。还是以《狐假虎威》为例。当所有同学都认为狐狸非常狡猾时,有一位同学这样提出:狐假借老虎的威风撑自己的场面固然是不对的。但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它能想到这样的办法使自己逃生,不失为聪明之举。我认为读的时候肯定中还要加上一点夸张的语气,那样才能表现出狐的机智。另一位同學说:老虎作为森林之王在狐狸充满自信和夸张的语言哄骗下,心里没了底,这里不能读得那么强势了,语气应该是半信半疑。就这样,我鼓励学生在不违背文本价值观的前提下,大胆想象,并把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四、运用表演技巧,读出神韵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小学生通常都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演欲,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寓言故事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把许多故事性强的寓言改编成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本剧,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开展课本剧表演。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情感领悟,还可以使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更高的境界。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寓言语气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时装寓言
注意说话的语气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