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们
2021-09-22董彦芝
董彦芝
搬来这个小区数年间,与邻居们见面最多,多是在早晨上班路上的电梯间里。特定的时间点上,很容易遇到。我生性不喜在公共场所说话,人多时,基本低头沉默;人少时,会点个头问候。日子久了,也渐渐记住了一些熟悉的面孔,对他们的生活细节,也略有所知。
楼上有位女士,黄昏时会出来遛狗。她牵着,尽量将绳子拉紧,靠近自己。有时我在电梯口遇到她,她会说,你先上,免得你不方便。推让之中,对她颇有几分好感。
一楼右手的住户,是个小伙子。他好像是租住在这里。房间大部分用来存放货物,多半是方便食品类的。他开一辆面包车,经常从屋子里搬运,我猜是送到各个经销点吧。有时,我早晨上班时,遇到他正忙碌,背着货物箱,往车上搬,恰好遇到那一刻时,也曾帮他把单元门扶着。也有些时候,我赶时间,他正好来回进出,我受阻的瞬间,也是皱过眉的。
一楼左手的女士,每次遇见,必是优雅笑容。后来知道,她是邓丽君的歌迷,多次登台演唱。有时候,我在一楼等电梯的时候,听到她在家里歌唱,正好没人的时候,我就偷偷靠近她的门,听上一段。嗓音温润,不失大气。再后来,加了好友,朋友圈里偶然互动,并无过多交流。
这些,是五六年间的了解。零星而片段。不承想,短短十多天里,与他们的交集或者说了解,竟胜于数年。
這三位邻居,在这段日子里,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6号楼一单元的志愿者。
那天在小区门口的超市订了蔬菜。想要个西瓜,又怕太沉,送的人太辛苦。超市老板说,他有小推车可以解决。不多久,一大包蔬菜和西瓜送到了门口。拉开一点,看到口罩下的面孔,是一楼的小伙子。他递进来菜,走时又把门口的垃圾带走。我对着门缝道谢。答,应该的,姐。匆匆离去。晚上来发消毒药片,也是他。都很晚了,一层楼一层楼地奔波。群里,居民们每次向他道谢,他就是那句话,应该的。我想起他背着货物的样子,也想起自己曾对他皱眉,一时有说不出的感受。忽然想,等一切都过去了,我希望看到他天天忙着运货,希望他赚到更多的钱。
从单元群里看,一楼的女士,还承担了帮老人买药的工作,每天很忙碌,有时过了凌晨,还在群里回复居民的要求。但她的朋友圈,却看不到一丝劳累。每日制作美食,简单的食材,却也搭配得讲究。那天她来我家通知事,门缝里忽然递过来一大盘子过油肉拌面。无法推辞,唯有接受——那芬芳,那友善。自那天,她只要来我家通知事项,必是端着刚做好的饭菜。我在心里称为“香喷喷的赠与”,这样的时日里,格外滋味悠长。
那天晚饭时间,看见她在群里@一楼她对门的小伙子,问,还没吃饭吧?给你留一碗粉汤。小伙子答,谢谢姐。那个瞬间,忽然感慨人生交集的奇妙。那位女士的朋友圈,常常是茶,书法,舞台,而那个小伙子的生活则是辛苦和汗水,但在那样一个时刻,他们有了最日常最朴素的交集和对话——人与人总是会有间隔的吧,而间隔,必有打破的时候。
日子过着,头发长着。那天群里发出通知,有需要理发的邻居,请告诉志愿者,上门去理。正是那位让我先上电梯的女士。原来她还有这手艺。她在群里登记着,回答着邻居们的问题,她先前对我的礼让,与那一刻的耐心——隔着屏幕,她温和而友善的脸,在眼前清晰起来。
(和风朗月摘自《乌鲁木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