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例分析法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的运用研究

2021-09-22郑美金陈梨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典例分析法高三

郑美金 陈梨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的要求与变化,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真正提高复习效率,文章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为例,探究典例分析法在高三一轮复习中的运用,具体从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两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三 地理复习 典例分析

一、典例分析法

“典例”指有代表性的学科例题,在设计思想、命题原则上能够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检测知识能力方面具有相应的效度,且对解决类似的习题具有明显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1]。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例的教学设计

1. 设计思路

笔者所授课的学生虽然是高三的学生,但对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统一的演化过程尚未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知识零散,综合思维欠缺,特别是本节课涉及到“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运用,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因此在这一部分应侧重引导学生理清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基本要素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案例方式具体分析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统一的演化过程以及地理要素的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最后让学生能结合身边现实案例,切实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内涵及现实应用。

2. 运用典例分析法的教学过程设计(节选)

典例1: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稳定,几乎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迁徙至此。随后气候转暖,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读加里曼丹岛位置图、末次冰期及其以后东南亚海陆分布变化示意图及该岛典型气候资料。

(1)说明该岛气候对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6分)

(2)分析該岛土壤贫瘠的原因。(6分)

(3)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原因。(6分)

(4)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4分)

典例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例的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结合近些年高考分析,地理学科侧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在第一轮复习这个的关键时期夯实基础尤为重要。因此,笔者设计了探究活动,通过典型案例探究,帮助学生梳理清楚五大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为接下来理解重难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三大表现、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和问题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典例1一百多字却融汇气候、水文、生物(植被和动物)、地貌、土壤五大自然地理要素,笔者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形式完成典例1,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深刻体会整个环境中五大要素的环环相扣,预设效果达成度高。

在涉及土壤的知识部分,虽然在农业的学习中总结过“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但学生对“土壤”的认识较少,且这也是中图版新教材必修一的补充内容,于是笔者选取了小视频《土壤的形成》补充学生的认知空缺,大体上认识了“土壤的结构、形成因素、颜色和肥力的影响因素”。小视频形象生动,深受学生欢迎,也给高三紧张的学习增添了几分趣味。

有了典例1的铺垫和基础,典例2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解就比较顺畅了,基本都能领会“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含义,形成了“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

2.学生创新

典例1小问 (2) “分析该岛土壤贫瘠的原因”中,部分学生能类比“水量平衡原理”的“补给和支出关系”思路分析,指出“土壤贫瘠”就是土壤养分“损耗>补给”,较全面地分析出4个答题要点。

小问 (4) “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中,个别学生能结合材料情境考虑到“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不适合大型动物捕食等活动,补充完善了参考答案,这是笔者备课时也没有考虑的点,确实是一点灵光闪现,值得肯定。

3.教学机智

典例1小问(4) “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中,谈及“生物进化”,学生的理解只是“进化速度”与环境变化,这也是笔者备课时考虑到的疑点,查阅资料了解到“环境稳定→物种持续进化但缓慢”,如澳大利亚的生物古老,而“环境多变→物种进化速度快”,更新了学生的片面认知。这也充分说明了地理学科的外延性强,更要广泛涉略多学科知识。

4.不足之处

典例1小问 (4) “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中,学生只考虑“体型变小”的分析,基本忽略了“持续进化”这一问点,因审题不清、提炼关键词能力差造成的失分情况频繁。

典例2答题中,学生基本形成了“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但表达仍欠缺,表达口语化,思维链条虽初步形成,尚不能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亟需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

四、典例分析法的实用价值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复杂,知识点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高三教师在高考地理备考中应用典例分析法,给予分析指导和知识建构的点拨,能帮助学生从繁复的学科知识中抽丝剥茧,增强学生地理备考的信心。典例分析法便于学生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有效促进高考提分;有利于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对促进学生的综合化系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及思维品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利于教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孙仲平,高三生物学复习方法探讨—“典例”分析法 生物学通报, 2008年43卷第3期

猜你喜欢

典例分析法高三
分式复习指导
不等式(组)参数取值范围典例解析
非性染色体决定的性别关联遗传的归类与典例分析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高三·共鸣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性住房选择模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性住房选择模型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并列连词和状语从句考点精讲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