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管好“大国粮仓”

2021-09-22刘慧

新传奇 2021年32期
关键词:粮库转圈储粮

虚报冒领、“转圈”骗补……梳理近年来各地发生的涉粮腐败案件,作案手段花样翻新、“各显神通”,令人瞠目。有效识别“粮耗子”的腐败手段,有针对性地强化监管,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种粮难,管好粮食也不易。近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曝光了一批粮食系统违法违规案件,引起社会关注。虽然涉案人员已被严肃查处,但这些腐败案件暴露出粮食系统个别工作人员目无法纪、责任缺失,以及粮食流通监管体系存在的某些漏洞。对此,必须提高警惕,依法强化粮食流通监管,织密监管网,严厉查处涉粮违法违规案件,确保储粮安全。

粮食管理领域的贪腐乱象

安徽省明光市明光桂花收储库原负责人兼检斤员陈为国虚开结算凭证、虚增重量、虚构交易,以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28万元;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祥久在企业经营、岗位调整等方面以权谋私,以受贿罪、挪用公款罪、贪污罪等被判处有期徒刑25年,并处罚金370万元……近期各地通报了多起粮食系统腐败案件,揭示粮食管理领域的贪腐乱象。

梳理近年来各地发生的涉粮腐败案件,作案手段花样翻新、“各显神通”,令人瞠目。

有的粮库工作人员在收购时故意多扣收购粮食的水分、杂质,甚至通过操作磅秤等方式压低账面数字,将变相多收的粮食卖掉捞钱。如江苏省仪征市陈集粮站原站长高时林就通过这种方式14次贪污粮款,共计112万余元。

有的粮库负责人利用职务之便,伙同他人通过虚开结算凭证、虚增粮食重量等手段,骗取国家粮食收购资金。从查处的案例看,虚报粮食数量是主要的贪腐手段之一。据江苏省仪征市纪委监委第五审查调查室主任周建华介绍,该市15个基层粮站中有14名站长因违纪违法被查处,其中移送审查起诉5人。

有的粮库在政策粮收储过程中通过“买陈顶新”“先收后转”“低收高转”等各种“转圈粮”骗取财政补贴等。仪征市纪委监委第七审查调查室干部刘军说,按照有关规定,粮站应定期轮换储备粮,即卖出旧粮、购进新粮,旧粮市价低,新粮市价高,一些别有用心的“粮耗子”便将旧粮以低价卖出,再将其整理、除杂、装卸、过磅后,作为新粮以高价买回,原地“转圈”以骗取财政补贴收入。2016至2019年,该市共有12个粮站参与“转圈”20余次。

四川省青神县国粮管理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陶永鸿于2020年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经查,在2018年一批3100吨储备粮轮换中,陶永鸿伙同财务科原科长郭秀群通过“转圈”以旧当新,骗取国家资金近23万元。而早在2016年,陶永鸿等人从粮商手中收购旧粮入库,以旧当新的896吨“转圈粮”让其捞到20万元的差价。

看似简单直白的贪腐行为,为何能一再得逞?专家分析,最主要原因是部分粮站内部管理混乱,尤其是在粮食收购、储存、销售等环节的自主性较大。如,称取粮食数量、区分新旧粮、鉴别粮食等级等主要靠人工操作,实际上是“一把手”说了算。而上级部门对储备粮数量和质量、人事财务等方面的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筑牢“大国粮仓”防护墙

粮食流通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严重侵蚀群众利益,造成国家损失,影响粮食安全。有效识别“粮耗子”的腐败手段,有针对性地强化监管,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因此,有关部门要严厉处罚涉粮案件相关责任人,但不能一罚了之,要综合运用技防和法防等手段,筑牢“大国粮仓”的防护墙。

确保储粮安全,根本途径在科技。目前,一些地方粮库仍然存在着危仓老库多、安全隐患大、储粮技术落后、监管难度大等突出问题。要持续推动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和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充分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对粮库实行远程、实时监控,实现“穿透式”管理。无论是粮库保管员、粮食负责人,还是上级部门管理人员,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每一个粮库进行监管,确保储粮安全看得见摸得着,从根本上杜绝“人情粮”“转圈粮”等违纪违法问题。

要强化依法治理和责任落实,用法治手段堵上粮食流通监管漏洞。按照《粮食储备管理问责办法(试行)》,坚持“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的原则,把安全储粮的责任逐级压实到每一个收储主体、每一个承储企业负责人和每一个仓库保管员。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持续强化粮食流通事中事后监管。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今年6月份启动为期半年的全国粮食流通“亮剑2021”专项执法行动,对违反政策纪律、損害国家利益、坑害种粮农民和消费者的行为,发现一起严查一起,绝不姑息、绝不手软,用法治的方式守住管好“大国粮仓”,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经济日报》 刘慧/文)

猜你喜欢

粮库转圈储粮
走夜路 易转圈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全面完成“标准仓、规范库”创建
多思才会有多解
智商测试
财经微天下
官仓老鼠大如斗
粮商心声:放开粮食市场
盗亦有道,非常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