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视域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方法初探

2021-09-22王立文郭璇王晓刘凯辉朱爱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3期
关键词:视域双一流一流

王立文 郭璇 王晓 刘凯辉 朱爱荣

[摘           要]  面对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研究生数量的跨域式增长,国家相关部门研讨开启“双一流”培养模式,致力于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双一流”视域下的研究生培养立足于新目标与新定位,近年来,建设成果有目共睹。然而,与世界的一流大学相较,仍有不足。立足于此,拟在阐明研究生培养新的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具体探析“双一流”视域下研究生培养质量体制与提升方法。

[关    键   词]  “双一流”;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078-02

一、前言

当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与社会教育的普及,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呈现单极化的增长趋势。同时,以往使人望而却步的研究生教育也逐步走向普遍。鉴于我国研究生数量与质量都已跻身教育前列,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研究生数目已接近290万(内含在读博士42.42万人),成功跻身世界前三甲;另外,我国研究生在培养质量方面也不容小觑,经由他们之手直接参与的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数不胜数,他们无疑成为“人才强国”基本国策下生机勃发的生力军。然而,虽然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相比以往已经实现了巨大的质变。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发展历程尚短,因此在培养质量仍然与许多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存在差距。由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相当重视,“双一流”便是为此服务的链条之一。2017年1月相关部门颁发名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指导性文件,成为孕育我国“双一流”大学的雏形。同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双一流”的概念与范围,确定出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的各个实体。在“双一流”持续推进的背景之下,进一步探讨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体制建设及具体的实施途径,无疑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二、“双一流”视域下研究生培养质量体制

(一)建设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是高校构成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载体。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要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就必须积水成渊,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石,实现学科数量、质量以及结构化的综合性、全方位提升。要实现这一既定目标,首先,需要确认本校的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这是在学科建设中区别于其他高校的关键所在,也是一所学校最具备发展潜力的部分。由于教育资源有限,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在所有学科上都卓绝群伦,因而,精准把控、重点建设就显得至關重要。其次,在“双一流”视域下,想要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体系,还需要学校具有较高的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国家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要让人才反馈社会、服务社会,所以学科建设的内涵是否深刻,前瞻性与全局性把握是否得当,都会直接影响学科的建设水平。高校应时刻立足于内需,凝聚专业力量,开展专门研究,以解决国家最迫切的需求,体现社会价值。

(二)实现一流管理

建立一流的管理体系是“双一流”视域下的研究生培养所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各大高校应该时刻保持高度的自觉,精准定位,不断优化体制,升级管理模式,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的提升时刻把关。首先,学校要保证管理模式最大限度贴近化,以零时差、涵盖全面的跟踪管理来整合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另外,除却纵向的时间轴,在“横截面”上的管理也十分必要。学科类型与层次、导师水平与能力、校园氛围与文化都会对研究生的成长发生影响。因而,学校应该普遍树立全局观与全面化、针对化的培养理念,面对不同的方向与理念,分别确立纵向时间轴上的全部过程管理以及横向解剖面上的全部因素管理,以最严谨的态度把控全过程。其次,监督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也是研究生管理链条中的关键内容。在监督体系下,学校应该切实建立专门的督导小组,周期开设研讨会和专家会议,时刻追踪研究生的生活状态与学习状态,并不定时以抽查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研究进度与专业态度。总而言之,“双一流”视域下的研究生培养,在监督体制的建设过程中,要内括全要素、紧跟全过程,致力于实现“督教”“督学”“督管”三方并进,从而对研究生培养体制建设产生助力,促进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提升。

三、“双一流”视域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方法

(一)构建分层递进式的培养模式

我国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层次分明,根据年龄阶段与年级进行阶段的分层教学。这是由于处于各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从而各阶段的培养重点也不尽相同。这样的普遍性原理,在研究生的培养与教学之中依旧适用,构建分层递进式的培养模式对于提升研究生的学生质量至关重要。具体到各个阶段来说,就是:研一的学生刚刚入学,对于研究生生涯的认知尚不明晰。因此,在这一阶段除基本的课程学习外,教学的重点需放在基础技能的培养上,理工科的学生需要多进实验室,锻炼实操技能;而文科类的学生就需要多做文献检索方面的练习,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一阶段的基础技能锻炼,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融入研究生生活,还可以使他们充分了解国内外的学科动态与研究进展,启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为以后的学术生涯奠基。走出初学者的阶段,步入二、三年级,培养重点就需要转移到更加专业的方向,也即是专业的课题研究和论文的撰写工作。在这一时期,教师不仅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与应变能力,也要注重学生严谨学术思维的养成。这种专业的科研素质,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得以体现。如:对学生论文的反复修改,便是严谨治学态度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这种多次反复中,学生能够以递进式的状态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对导师的治学品格和严苛的时间观在耳濡目染中内化成自己的优势所在。这一态度与观念的养成,不仅能使他们在研究生阶段受益无穷,还能作为一种优秀的品格让学生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视域双一流一流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双一流”建设不应“降维”
后浪与前浪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