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双腿健全,为何打仗时坐“轮椅”
2021-09-22
作为中国历史上拥趸无数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因其忠诚与智谋广受后人的赞许与称颂,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对其进行了十分细致的刻画,在各类影视剧中,你不难发现,明明双腿健全的诸葛亮,打仗的时候却总是坐着“轮椅”,这是为何?
作为三国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诸葛亮的一生颇为传奇。诸葛亮为汉室的复兴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以其无双智谋支撑起了三国中国力孱弱的蜀汉政权,他想尽一切办法来改变战争态势,为蜀汉赢得战略主动权。
双腿健全却爱坐“轮椅”
作为蜀汉政权的核心人物之一,《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外貌这样描写:“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单从外貌描写上,罗贯中就给诸葛亮刻画了一个美男子形象。
在“状诸葛之智近妖”的《三国演义》中,对于诸葛亮的智谋有着十分细致的描写。与之相对的,对于诸葛亮的外貌形象也同样不遑多让。而自从独力挑起蜀汉政权的大梁后,原本超尘脱俗的诸葛亮开始爱坐“轮椅”。
诸葛亮率军从崎岖不平的蜀道进发中原,在祁山一带多次与魏军展开对垒,“只见门旗影下,中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车中,纶巾羽扇,素衣皂绦,飘然而出”。两军对垒之时,诸葛亮的“轮椅”成为了胶着的战场上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细节。
其实,根据《世说新语》的相关记载,诸葛亮所乘坐的是酷似轮椅的四轮车,真正的名字叫“素舆”,是古代一种特有的载具,供腿脚不便的人士使用。然而,诸葛亮明明双腿健全,为何打仗的时候要坐这种“轮椅”呢?
李白在《蜀道难》中高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巴蜀地区与外部连接的道路要么崎岖不平,要么泥泞难行,这对于行军打仗来说更是噩梦。为了克服地理环境对北伐战争的制約,诸葛亮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为了在崎岖狭窄的蜀道中运送粮草,诸葛亮发明了可以代替畜力的木牛流马,不仅可以在山区道路中稳步前行,还不用在路上消耗粮草。
而诸葛亮尽管双腿健全,却始终是一个体弱的文人,如果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颠簸行进,必然十分耗费体力。
对于一支军队而言,主帅的安全与身体状况无疑会对战局产生很大的影响。诸葛亮深知巨大的体力消耗会影响自己进行战局决策,而“轮椅”则可以保证他在行军途中保存体力,养足精神进行决策布阵。
气定神闲的心理震慑
在“轮椅”的加持下,诸葛亮从容不迫地带领蜀汉大军由巴蜀地区出发,穿行崎岖坎坷的连绵蜀道,抵达前线与敌军交锋对垒。
而除却可以节省体力这一优点以外,诸葛亮在打仗的时候坐着“轮椅”,气定神闲地指挥作战,还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无论是魏国还是吴国的臣民都十分畏惧敬重,与诸葛亮对垒多年的魏军都督司马懿更是因为畏惧诸葛亮被人讥讽为“畏蜀如虎”。
而当乘坐着“轮椅”的诸葛亮出现在两军阵前时,无疑会给魏军将士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慑。在魏军将士眼里,诸葛亮气定神闲地坐着“轮椅”出现在面前,既不需要特别的防护,也不担心魏军的攻击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一副胸有成竹、气定神闲的样子。这使得原本就十分畏惧诸葛亮的魏军惴惴不安、无心作战。
如果单凭两国实力来看,蜀汉国力远不如占据着广大中原地区的魏国。然而,在两军对垒之时,却往往呈现出蜀攻魏守的局面。实力雄厚的魏军将士竟然不敢出击蜀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诸葛亮坐在“轮椅”上气定神闲的形象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通过运用一把小小的“轮椅”,就能够巧妙地对敌军造成心理震慑,迫使对方畏惧自己,从而弥补了由于兵力和物资不足形成的劣势,诸葛亮可谓把“心理战”玩到了极致。
与诸葛亮有着相同“爱好”的人
先秦时期,战车一度是战场上的主力,到了春秋时期,战车的多少更是成为了衡量战斗力的标准,强如秦国、赵国、楚国,战车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千乘,在战场上可谓势不可当、所向披靡。发展至汉代,战车仍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据《史记·孝文本纪》记载,汉文帝十四年冬,汉军为防备匈奴,“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
然而,一直到了五胡十六国时代,才终于出现了一个与诸葛亮有着相同“爱好”的人。据《晋书》记载,谢艾乃是一国之主簿,不但文武双全,而且喜欢在作战时乘小车。当年,羯族人发动三千黑槊龙骧军(装甲骑)进行突袭,直奔谢艾大军而来。一时之间,谢艾一方人仰马翻,阵容大乱。岂料就在这个时候,谢艾下了小车,坐在了一个胡床(木凳)之上。
见到谢艾的这个行为,作战双方生出了不同想法,羯族骑兵认为,谢艾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不知隐藏了什么阴谋诡计,于是变得畏手畏脚,不敢上前。而谢艾一方的将士,也以为他有什么妙计,变得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大败敌军,斩杀了一万三千余人,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显而易见,谢艾采取的是典型的心理战,他表现得越胸有成竹,越能让敌人心生畏惧。
此外,南梁的名将韦睿身经百战后因身体不再硬朗,只能坐着板舆(需要人抬)参战。并获得了“韦虎”的称号。由此可见,打仗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即使坐着“轮椅”,同样是可以获胜的。(《三国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