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引领下的亲自然创意美术活动的设计与思考
2021-09-22王倩
王倩
每一幅名画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有的作品形象逼真、构图巧妙,有的作品虽然抽象,但背后蕴藏的故事或意义让幼儿连连称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强调让幼儿走近大师、接触自然。对此,我们以大师的名画为引领,设计开展了小班“春之美”亲自然创意美术系列活动,引导幼儿有目的地欣赏、创作艺术作品,体验美好的艺术生活。
一、亲自然创意美术活动的环境资源支持
《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美的事物。基于《指南》要求,在小班“春之美”系列活动的开发实践中,我们携手幼儿家长,共同引导幼儿寻找春天里的色彩美、线条美、生态美,以唤起幼儿感知身边美好事物的主动性和敏感性。在我园,处处是美景,点滴皆意境。春天里,雨露的滋润让長廊上方的藤开满了紫藤花,高高低低地悬挂着,暖洋洋的阳光让花草地变得缤纷多彩,弯弯的小桥下池塘里的水随着喷泉跳跃在水面上,这种环境的营造让孩子们时刻能感受春天的美好。
孩子们有了感性直接的经验,我们需要搭建交流平台,让孩子的经验由单一变得多元,由独自变成集体。首先,我们开辟了“春之美”自然材料专区,将孩子们收集来的自然材料分门别类投放,供其继续欣赏和摆弄。其次,我们提供空白硬纸片,让孩子们带着硬纸片到班级自然角、园所内甚至大自然中,涂鸦春天的色彩、画出春天的线条。此外,我们还设置了“春之美”展示区,将大师关于春天的名画与孩子们创作的各种作品进行悬挂张贴,让他们能够在自由活动时自主欣赏。孩子们通过寻找、记录、欣赏环节,为以后的美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亲自然创意美术活动的设计思考
(一)巧用天时选内容
(1)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春之美”活动内容选择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只有幼儿熟悉的事物,才能引起他们使用美术的方式进行多元表达。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小鸟鸣春、百花争艳、小草发芽,春天是数不尽的花朵,是看不厌的风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春天,爱上春天美的事物,小班“春之美”系列活动内容即是从幼儿熟悉的春天里来。
(2)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美术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幼儿对美的享受,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我们集思广益,收集了国内外美术大师很多关于“春”的作品。如埃米尔·诺尔德的《花园》,乔治亚·奥基弗的《花》,保罗·克利的《甘苦之岛》,吴冠中的《春如线》系列等。这些作品呈现出的春之美感符合小班幼儿的审美需求,作品的色彩与线条美也同样适合小班幼儿去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作。
(3)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小班幼儿具有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逐步发展的年龄特征,只有幼儿感兴趣、生动强烈的客观事物才能让幼儿容易记住。在收集了风格多样的大师作品后,我们再根据作品风格、表现手法等进行分门别类,挖掘适宜幼儿欣赏创作的作品,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活动设计。如在“春天畅想画”活动中,为了引导幼儿用黑色的颜料画各种线条,我将工具材料比喻成魔法水和魔法汤,充分调动幼儿的注意力。又如在“春如线”活动中,用挤画瓶挤画的形式来表现弯弯曲曲的线条,大大降低了幼儿绘画的难度。
(二)慧心巧思研材料
(1)选择相应工具。如我们将吴冠中的《春如线》系列作品作为欣赏范例,但大师作品中的线条各不相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使用硬笔绘画线条相对困难,于是我引导幼儿使用挤画瓶作为创作工具。而在色彩的运用上,我选用各色花叶,让孩子们直接用花叶进行自由洒贴。又如保罗克利的《甘苦之岛》画面色彩搭配像是春天里的花园,但是由于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因此我选用海绵棒来让孩子们自由换色,涂鸦春天里的花园。
(2)满足不同需求。每个班幼儿的美术技能水平和创作想法总有一些差别,所以在材料提供上,我们不仅要考虑孩子独立创作和集体创作时的不同需要,还要考虑在活动前是否需要对材料进行筛选与尝试。如在欣赏完埃米尔·诺尔德的《花园》后,我们开展了“热闹的花草地”美术活动,提供不同尺寸的纸张,有的孩子们选择大纸张共同作画,也有的孩子选择小幅纸张,独自专注进行色彩的涂鸦。
(3)支持创意表现。数量充足的材料有利于引导孩子们创作出更多风格的作品。如在“春如线”活动中,操作材料挤画瓶数量为幼儿人数的1.5倍,挤画瓶又有粗口和细口,孩子们在绘画粗细线条时可随时切换。此外,美化画面的花草叶的数量也充足富余,可以促使幼儿将花叶草与线条、色彩随心搭配。
(三)能工巧匠重过程
(1)创设氛围、激发兴趣。在《指南》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游戏化氛围的营造。如在集体教学“春如线”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在观察大师的作品时,用“变魔法”的游戏(运用多媒体),让线条和色彩分离,清晰的线条跃然眼前,孩子们惊呼雀跃,激发了欣赏的兴趣。此外。我们还畅谈对春天的喜爱,师幼每人拿着一根美丽的丝带随乐起舞,美丽的丝带在空中划出动态的线条,有弯的、直的、绕圈圈的……孩子们在自由的氛围中,自然地跟随我走进春天里。正是在这样的游戏化氛围中,他们才顺利地从欣赏走向了创作。
(2)五官并用、感同身受。在集体教学“春如线”活动中,伴随着优美音乐声的熏陶,我带领孩子们欣赏了吴冠中大师的作品,让孩子们的耳朵感受春之美的同时,眼睛也有序观察作品中细的、粗的、长的、短的各种线条。接着,我再通过出示春天里的各色花瓣,让孩子们用鼻子闻一闻,想象大师在春天里发现美丽进行创作时的愉悦,拉近了孩子与大师的距离,引导他们体会大师创作时的心境,从而获得创作的灵感。
(3)提问追问、加强表达。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学会如何提问,并根据孩子们的理解回答,进行相关的追问,以支持活动有序开展。如在欣赏《春如线》系列作品时,我提问:“你觉得吴冠中爷爷画的是哪里的春天?画中你找到线了吗?是什么样的?”这样合适的提问才能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细致解读并展开想象。又如在感受吴冠中大师作品中的色彩美、布局美时,我提问:“除了黑色线条还有什么?哪里有红色?还有什么颜色呢?”进一步引领孩子们深入分析,感受“春如线”中的色彩和布局。
(4)发展角度、多重评价。《指南》艺术领域明确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评价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帮助小班幼儿回顾并梳理绘画经验。在“春之美”系列活动中,孩子们的作品多种多样,也许有的作品和我们的目标相差甚远,但我们应多问问孩子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引导他们自己对画面进行评价。艺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有用一颗童真的心去品读,才能更容易读懂幼儿的真实想法。
亲自然创意美术活动促进了幼儿对大自然的进一步了解和喜爱,同时在不断和大师名画对话的过程中,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同时,教师也需要以幼儿的审美感知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动力,在不断挖掘幼儿创造潜力的同时,使幼儿的心灵在美的节奏中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