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傣韵新寨

2021-09-22卢国巧

含笑花 2021年5期
关键词:村寨房屋

清晨,山间缭绕的云雾随着清风往高处远处飞舞着,轻轻薄薄、飘飘渺渺地顺着山坡向上爬。一座座覆盖着藤藤蔓蔓的小山丘缓慢舒展着,层层叠叠。一条崎岖的山间小路蔓延着通往傣族聚集的新寨村,一个令人着迷的美丽村寨。

新寨村又名回龙谷,因村子里家家盖起小洋房,从远处看来,就像一条长长的巨龙盘踞于此,故又有回龙谷一名。据碑文记载,早在康熙年间勤劳热情的傣家人就已搬迁至此,带着农耕技术,在此繁衍生息,民俗民风世世代代传递。

落座于两个小山坡上的新寨村,被天然的山林环绕着,气候宜人,景色悦人。

远远地就看见一幢幢砖红色的房屋铺在两个相连的山坡上,相互守望着。房屋虽错落有致,像极了一颗颗石榴石。

走到村口,只见木制框架的寨门,覆青色筒瓦,寨门中间高,左右两侧稍矮,高矮有序,四角翘起,古色古香。

走进村寨里,傣家女优美的舞姿首先映入眼帘,只见婀娜多姿的傣家女手臂一弯一举,脚尖轻轻地提起,那舞姿似一只只孔雀在开屏,动作是那么的优雅,那么的美丽。

沿着石镶路往前走去,只见几个傣家女聚在一起,在一位老者的指导下刺绣,一针一线,一上一下,把花儿、蝶儿、鸟儿、鱼儿等绣上裳、绣上裙。

看到新寨村女子的服饰与西双版纳的傣族有所不同,经询问得知,新寨村属于傣族中的旱傣支系,服装以深色为主。新寨村至今仍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特点、服饰特征、建筑风格和风俗习惯。从建筑方面来看,他们的房屋顶上都有一个“三尖”,他们的传统服装的帽子也与之类似,所以又名“顶房傣”。已婚妇女的帽子像一座傣家的房顶,代表了勤劳善良的傣家妇女是一个家的灵魂,在家中的地位非常高,可以顶起一个家。而未婚女子的帽子上就无“三尖”,顶部平整。

行走在村里,只见一幢幢房屋被一丛丛芭蕉林围拢着,绿叶、果实随风摇曳出独特的风情。

走进烧烤长廊,烧烤店一家挨着一家,密密麻麻的一长溜儿。在烧烤长廊前,有一圆圆的水池,石块镶嵌的底,鹅卵石砌成的边,宽宽大大的。池在洼处,一侧石块垒台阶而上,一阶一阶缓缓而上,连接半圆形广场,三侧围了圆形花道。水池名为姑娘池。光滑发亮的石块,散发着沧桑岁月的古老气息。

沿着宽阔的石镶路往前走去,拐角右手边是一道“岁月留声墙”,墙上挂着犁耙、蓑衣、斗笠、锄头镰刀、筛子簸箕等生产生活用具,残留着浓浓的烟火味,记录着岁月的变迁。

“岁月留声墙”记录着傣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狭隘的山间小道到土石路,再到如今的宽阔柏油路;从草屋到土坯房、杈杈房到特色民居,房屋坚实牢固宽敞明亮;从传统种植到高原特色农业,从外出务工到回乡创业。傣家人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感恩国家政策之好,用歌声用舞步,用精美的图案,表达着内心的幸福之情。

走进另一山坡的“农耕展览馆”,一种信仰、一种坚守扑面而来,不由地竖起大拇指来,真心佩服傣家人如此勤劳、持家。一杆象征公平诚信的称,摆放在最醒目的地方,那象征勤劳致富的“鱼”,那象征邻里和睦的“油灯”,那象征节俭持家的“谷穗”一一排列着,时时刻刻提醒着傣家人要世代传承良好的风气。

走出“农耕展览馆”,走在登山步道上,恰好遇到了一对老年人,在他们的闲聊中,两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深情地说道:“连做梦都没想过,我们村会变得如此漂亮,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到村里游玩。听祖先们说当时搬来的时候只有一口旧锅、几件破旧裳,靠着勤劳勉强度日。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好才有如今的美好幸福生活,否则我们还住着土坯房,整日忙碌在田间地头,为一日三餐发着愁。”“现在国家的政策就是好,不仅使我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别墅,还帮我们搞起了高原特色农业、餐饮等服务行业,那些外出务工的孩子们也都回家创业,方便照顾我们和孙子们的同时,收入也得到了保障。现在村里的孩子们也不用大老远去上学,村里就有中小学校,宽敞又明亮,免去学杂费不说,还补助营养餐,免费发放学习用具呢!以前看病远看不起病,现在家门口就有村卫生院,看病方便又快捷,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还很高。去年我家老头子生病住院,医药费就花了好几万,要不是有农村医保报销的话,都不敢想日子会变成什么样……”

夕陽西下了,沿着来时的路返程,我听到了叔伯婶娘们一段对话:“现在的生活就是好啊,不仅住上了漂亮的别墅,而且生活还有保障,不用背井离乡承受那思家、思乡之苦!”“是呀!是呀!记得那年我在外打工,我媳妇打电话告诉我我爸病重,在千里之外打工的我恨不得长双翅膀连夜飞回家,急得我都哭了……”旁边的媳妇取笑他:“就那点出息,一个大男人还哭鼻子哦!”这话把一群人给逗乐了,也逗乐了在一旁的我。

回首看着隐映在葱绿中的一幢幢崭新的别墅,我感慨万千,勤劳智慧的傣家人用自己的双手装扮了家园,新村寨仿若人间仙境般,一处处美丽的风景让人驻足观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让人流连忘返。

傣家新寨,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正迈着坚实的脚步,用心用情守好边境的美丽村寨,为强边固防贡献出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卢国巧,女,1986年12月出生于云南马关,云南省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边疆文学》《含笑花》等报刊。曾获得云南省教育厅争做“四有”好老师征文一等奖。

猜你喜欢

村寨房屋
旋转房屋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会建造房屋的石蚕
锅巴粥
房屋漏水后的“奇观”,实属罕见
暴雨过后房屋渗漏,接水“神器”们责无旁贷
浅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村寨举行的机遇与挑战
轻型房屋
奇怪又有趣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