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策略

2021-09-22韩希明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影响措施

韩希明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承担着生态环保、休闲游憩、景观营造、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在此背景下,园林绿化行业获得了优越的发展环境和有利契机,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在逐步实现。在实际实践中,园林绿化养护还存在养护流程环节设置不合理、形式化作业等严重问题,都使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水平和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精细化管理作为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管理理念,可合理利用于城市园林的日常养护中。相比较于传统式粗放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把控,通过全面细致的管理,对可能影响到园林建设的种种因素进行控制,尤其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性予以解决,从而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本文探讨了园林养护管理精细化策略的优点及意义,并阐述了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全面落实、重点突破,从制度、人员和落实入手,做好工种细化、流程标准化,切实做到精细化管理,提高圆领养护管理水平,发挥园林的美观性、艺术性和适用性,充分发挥园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措施;影响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0.

前言

园林绿化对美化环境、促进发展、服务民生、促進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优秀的设计和严格的施工是最基础的,但是后期的管理和养护工作,才是实现优美园林景观的重中之重。在后期的养护管理中,所采取的养护管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将会对植物生长甚至存活产生重大影响。园林养护管理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诸多的细节,在开展工作中必须要积极运用精细化管理,在植物生命周期中进行全方位管控,提供合适的生长发育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挥绿化植物的功能和价值,保证园林绿化养护的效果,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环境利益协调统一。

1、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的影响

1.1有利于错落有致的景观营造

在园林绿化养护中施行精细化管理,科学合理的营造景观,统筹配置绿化植物,有利于布置打造错落别致的景观。除了有足够的艺术性,还能增强英冠的功能性。具体说,可以在实践中建设陆地生态结合湖泊生态,增强趣味性。同时,采取精细化管理,可以结合属地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植株培育和搭配,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

1.2 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植物的成活率是园林的绿化养护中最重要的指标,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才能是使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有实质性成效。成活率的提高不仅可以避免反复采购植物,从而降低建设成本,还可以缩短植物景观成型时间。由于在园林工程中使用的植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每种植物的生物特性和生长习性都不尽相同。在传统的养护实践中,往往采取粗放式、一刀切的养护管理,不能结合具体植物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养护,从而降低了成活率。因此必须要科学使用精细化管理,针对各种植物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养护,提高成活率。

1.3 促使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园林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具体举措,随着国家的大力推进,生态园林景观建设工程将来会继续增加,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的水平,探索并形成因地制宜的养护管理标准,对促进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园林养护管理采取精细化手段,就是要促使属地和植物价值实现统一,从而改善当地环境和空气质量。除此之外,营造绿色环境可以改善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具有净化环境的功能。也只有发挥这些正面功能,才能使园林景观工程的发展可持续。

1.4 有利于改善城市整理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助力,但是随之城市污染也逐渐加剧,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当前,很多城市的环境治理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城市绿地对环境的净化作用,城市园林景观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十分显著。在建造园林工程的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并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使园林养护工作落实到位,促进园林绿化植物的生长,充分发挥城市绿地保持水土吸附辐射灰尘的功能,进一步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

1.5 有利于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精细化,就是将养护绿化的工作进行拆分细化,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通过制定详细的制度,对人力资源的调配进行科学安排,结合不同植物生理特性和生长习性,科学的分配资源,提供针对性的养护。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绿化工程的经济损失,还可以有利于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提高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质量。

2、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内容、要点及原则

2.1 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内容

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要求对整个景观内所有植物全方位的管理和养护,使各种植物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从而提升所在园林整体的效益。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极为繁琐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有关人员根据园区植物生长的特点,以及当地的季节变化、土壤情况,科学实时地进行除草、施肥、修剪等作业,从而保证植物的生长及存活,确保园林的整体绿化效果。这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素质,以及人员对植物生长习性和养护环节流程的掌握有较高要求。

2.2 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要点

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采取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对绿化养护的各项工作进行细致分工和流水化工序安排,并将绿化养护工作的每个环节细化到人、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养护管理工作质量得到保证。要实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精细化,还要求相应的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要制定出结合实际的、专业合理的养护管理方案,工作人员要对制定的养护管理方案要全面了解,并按照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的要点进行操作从而提升园区植物成活率和景观效果,充分发挥园林美化环境的作用。

2.3 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1) 立足专业。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本质是对园林各种植物的全过程养护和合理配置,具有相对较高的专业性。园林绿化本身具有特殊性、科技性、长期性和艺术性等特点,不同植物在不同的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养护手段也不同。因此,要做好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有专业技术的指导。同时要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杜绝纯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流程。

(2) 注重细节。精细化管理的内核就在于把控每一个环节,注重每一个细节,这具体体现在:一是计划要合理,要根据景观内植物习性、季节特点、土壤枪口,指定合理周密的计划,并实时灵活调节计划。二是流程要科学,在合理计划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养护流程,确保流程的协调配合和目标控制,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衔接。三是要灵活调整,要遵守计划和流程,但是不能一味拘泥于计划和流程,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人工良性干预。四是要加强创新,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加强学习,创新观念。

(3) 科学量化。一是要将养护工作技术标准、养护行为进行规范化,对日常工作,例如修剪、灌水、排涝、除草、施肥、土壤改良、补植、更新、病虫害防治进行明确。二是要指定监管机制和考核制度,通过考核将成,有效提高养护质量。

3、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实现策略

通过调研,当前的园林绿化养护工作还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选择的绿化植物不合理,不能充分体现地域特色,不能与属地城市景观相结合,很难使人产生归属感。二是城市土壤板结、水肥条件不好、病虫害滋生,不适合植物生长,增加了养护工作难度。三是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及设备配备滞后,相应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养护模式不科学。为保证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实效,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3.1 引入信息化手段

要加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力争建设智慧园林,通过实时的采集数据信息存储,并使用大数据分析,为智慧管理提供支持。以某城市为例,该城市搭建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平台,该平台集合信息管理模塊,决策模块及监管模块,不同专业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信息高效率开展养护工作。平台具有巡查系统、监督管理系统、物联网监测系统,供基层人员实时调用,开发配备相应的APP,基层工作人员在养护一线实时上传养护日志,管理和科研人员可以实时调取数据,查询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并做进一步研究。通过数据总结,对土壤情况、病虫害监测、植物生长情况构成大数据分析模型,为今后的养护提供科学精准指导。同时,有利于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监督以及养护责任的追溯。要实现智慧化管理,园林绿化养护要注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学习并引入现代化技术,切实提高绿化养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2 健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精细化制度,形成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利用健全的管理制度约束养护人员,使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提高工作效果。管理制度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对当地绿化植物养护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制定各种植物养护管理标准化流程。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创设工作激励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工作质量,激发工作热情使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提升管理有效性。在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及时掌握制度落实情况和针对性,不断优化形成更加科学高效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将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降能最低。要严格奖惩措施,激发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养护管理人员的操作更加精细化。

3.3 完善园林绿化养护工作计划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精细化,是一项繁琐且综合化的系统工程,要针对不同的植物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在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之前,应当制定出针对性、系统性的完整的工作计划。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人员是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主体,应该充分掌握园林的基本情况,掌握园林中不同植物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植物的生理习性和生物特性,对各种养护技术及养护手段要熟练,并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管理人员要建立管理制度,利用科学管理,规范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提升工作质量及效率。要结合当地的水文条件,以及所配备植物的生物特性,制定合理的淋水计划、除草及土壤改良计划、施肥及修剪计划、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计划,同时还应结合当地园林景观的一致性、协调性,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统筹管理计划。

3.4 加大养护队伍的建设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要做到精细化,必须要有一支工作素质较高的管理养护队伍。因为在绿化养护过程中,大多数工作均需要人工完成,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养护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养护队伍素质高低,是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能否实现的重要基础。要注重对养护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定期组织专家开展技能讲座,举办职业技能比武,让工作人员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进行精细化管理。要注重引进高质量人才,创建专业度高的队伍,鼓励养护工作人员主动进行工作交流及相互学习,不断让养护工作人员更新知识、强化技能。要坚持群众路线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绿化养护管理任务和工作得以落实同时通过群众的力量,对养护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提高养护队伍的工作水平。

3.5优化分配植被

绿色植物多元化是城市园林工程的特色,在园林绿化过程中,要保证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对不同植物结合当地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布置出具有层次感、空间感、艺术感的园林景观,体现出一定的美学水平,使当地的园林建设有人文气息、艺术价值。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为不同植物合理配备生长空间,避免景观内植物恶性竞争或互相掠夺养分,在植物的生长全过程中,实时监督,在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水分和养料,对发现的隐患和威胁进行清除。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养护采取精细化管理,能够对景观产生积极作用。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在园林绿化管理中,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养护模式,将养护工作精细化,精确控制养护手段,监督养护行为。现代化的园林绿化和养护工作做到精细化,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养护水平。引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设施设备,提高养护管理工作效率。进行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时,必须结合实际对相应园林景观工程规模、特点、结构等做好全方位分析,确保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方案设定的专业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于爱花.精细化绿化养护管理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J].现代园艺,2019(24):191-192.

[2]乔思茵,国春杰.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分析[J].现代园艺,2019(24):194-195.

[3]王丽娜.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研究[J].种子科技,2019,37(14):70

[4]宗志强.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J].农村实用技术,2019(07):126.

[5]钟一波.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分析[J].现代园艺,2019(16):193-194.

[6]张婷婷.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5):141+143.

猜你喜欢

精细化管理影响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