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有自己的二维码

2021-09-22丁菡

润·文摘 2021年8期
关键词:百元大钞张洁下学期

丁菡

如果问我,当一个老师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我的回答一定会是:感受到学生对这个世界有全新的感知方式。

记得初一下学期的一个冬天,我让学生们做语言表达练习:描述一个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会议标志。但很可惜,他们似乎都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标志的右下角有一个印章的图案。我说:“同学们,如果你们仔细一点儿发现了这个印章,你们就能联想到这个会标还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说完,我就看见学生立即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还以为这是一个二维码!”这还真是现在的中学生才能给出的答案。

第二节课时,我先告诉同学们如何辨认印章,然后对他们说:“其实同学们的感觉都特别敏锐,印章的图案很像大家熟悉的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知道很多信息。古人也能通过字画上的印章了解很多信息,比如作者、朝代乃至这件物品的经历。这可以说是咱们中国文化中特殊的‘二维码!”说到这里,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张着嘴发出“哦”的声音。

后来我惊喜地发现许多同学开始对印章产生兴趣。课间休息时围在一起研究小篆和流行图案的特点,在视频网站学习雕刻橡皮章,他们也想制作一些传统又现代的“二维码”。

初二下学期,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阅读训练任务,阅读张洁的《捡麦穗》。上课时我问起大家的感受,学生对我说:“老师,我都不知道麦穗长什么样……”我把饱满的麦穗图片投影到大屏幕上,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我让学生们齐声朗读了选段的第一句话:“当我刚能歪歪咧咧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捡麦穗了。”我问:“同学们猜猜‘歪歪咧咧走路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学生立即抢答:“应该是3岁,我弟弟3岁就会走路了。”我又问大家:“那同学们看看文中这个‘我,又在干什么?”“捡麦穗!”他们的声音清脆又自信。“那说明了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我感觉到文中的‘我家境应该不好,所以这么小就要出来捡麦穗了……”

“我看不見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读到这里,我感觉他们不太有共鸣。我把书放下问:“同学们,如果地上有一个玻璃球,还有一张百元大钞,你们会捡哪一个?”“当然会捡百元大钞啊!”他们接道。我笑着说:“你们都长大了!来,我们回过头看看文中的‘我呢?”“哦!她都不去捡可以吃,也可以贴补家用的麦穗,她去抓蚂蚱和蝴蝶!”我说:“对呀,在她心里,蚂蚱和蝴蝶可比麦穗重要多了。”班里的学生纷纷点头说:“那还真的是个小朋友!”

“作者张洁并没有直接写自己的年龄、家庭和性格特点,但是我们都能够从文中读出来。虽然大家都没有捡过麦穗,没有在田里捉过蚂蚱和蝴蝶,但只要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还是可以理解和体会文字背后传达出来的信息和情感。”

我很高兴,学生们已经有了他们自己了解世界的二维码。

(林小菊摘自《读者·校园版》)

猜你喜欢

百元大钞张洁下学期
IQ Test
CL Sounds
南瓜小人
柠檬酵素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题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检测题(B)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检测题(A)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