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界:“高中低”层次结合育高素质农民

2021-09-22

农民科技培训 2021年8期
关键词:领军高素质培育

近几年来,湖南省张家界市农科教办(农广校)系统围绕“培育新农民、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总要求,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各个层次的高素质农民实际需求,按照“高中低”相结合的思路,聚焦主责主业,勇于担当创新,务求成果实效,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明确思路,创新格局。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急需各类人才和高素质农民,涵盖农业农村发展的生产、管理、营销和服务等方面,高素质农民培育也必须因时因势因需而变。为此,学校调整了工作思路和目标,按照“高中低”相结合的思路,即“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的高端领军人才、全新素质的高素质农民和脱贫致富产业发展实用技术人才”三个层次相结合,全面培育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各类高素质农民。在高端,积极争取市委人才领导小组相关政策和项目,2016年通过与市委人才办汇报衔接,协助市农业委出台《关于开展全市“旅游﹢农业”领军人才培育工作的通知》,连续五年开展了“旅游﹢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训,先后举办了家庭农场、休闲农业、种粮大户、龙头企业法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五个方面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军人才培训,重点培育农业产业发展的管理人才,共培训领军人才对象280人。在中端,积极争取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项目和资金,重点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先后指导区县和市本级承办示范培训60多期,全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000多人。在低端,主动切入到脱贫攻坚主战场第一线,帮助中直、省直和市直机关驻村帮扶工作队在贫困村开展脱贫产业发展的“五个一结合”(即一个片区(乡镇或村组)、一个主导产业、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主要劳动力、一项脱贫产业发展实用技术)技术培训,先后帮助40多个贫困村开展了黄桃、猕猴桃、红心蜜柚、蔬菜、茶叶、蜜蜂和优质稻等技术培训,把脱贫产业发展所需的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培训贫困农民,推动了脱贫产业发展。

(二)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目前,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项目与资金较少且分散在各级各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百家争鸣的问题。一些热门培训,如农村电商和创业创新等,农业、人社、扶贫、商务、妇女、共青团等许多部门群起而参与,但没有形成合力。通过整合致公党湖南省委的专家资源和湖南省农广校的政策项目资源,连续三年在张家界实施“致公·农广”助农产业与品牌培育工程,先后举办了桑植白茶、张家界莓茶、慈利湘西黑猪、蜜蜂养殖、桑植粽叶等产业的领军人才培训,培训学员300多人,这些学员都是特色产业和热门行业的领军人才对象,这些特色产业都是市、区县政府重点打造的“一县一特”重点支持产业,形成了农广系统的培训品牌。通过整合市委人才工作的项目与资金,重点打造了“旅游﹢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育品牌,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主动切入,积极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相对比较弱势,如何将相对弱势的单位和工作融入到全市农业农村的发展大局和主战场之中,学校坚持问题导向,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切入到各级领导重点关注的重要工作中。一是争取市委组织部分管领导和市委人才办重视,切入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乡村产业人才倍增工程”中。主动承担了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人才倍增工程”试点任务,与永定区农科教服务中心,深入到试点单位——永定区茅岩河镇,进行工作调研,召开座谈会,制定试点镇莓茶产业人才培训工作计划和培训方案,举办莓茶高素质农民培训两期200多人。与此同时,多次与团市委和市农业农村局对接,制定现代返乡创业创新青年培训方案,计划组织培训现代创业创新青年人才培训10期500人,今年完成一期培训50人。连续三年承担团省委和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组织的农村现代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海选推荐、区县初赛,市里培训指导和市级复赛,推荐最优秀的选手参加省级决赛,连续三年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四)党建引领,把临时党支部建在培训班上。为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学校始终坚持把临时党支部建到培训班上。开班第一课就是建立临时党支部,选出临时党组织负责人和组织、宣传、生活等服务党员干部。通过临时党支部来管党员,党员来带学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破解了培训工作中的教学管理、纪律监督、实践交流、活动开展和生活服务等难题,提升了培训班的质量和水平。

二、主要特点

(一)围绕特色支柱产业来培育。在确定培训对象时,学校始终坚持以本地特色支柱产业发展需求为核心,按产业组织相关人才培训,建立学员相互联系,推动支柱产业的大发展。如近年来学校围绕“张家界莓茶”、桑植白茶和湘阿妹葛根等“一县一特”支柱产业,围绕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生产技术人才,紧贴特色支柱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培训,取得了产业兴旺和人才成长双丰收。

(二)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培育。随着当前农业标准化、机械化和规模化发展,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校近年来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培训,帮助家庭农场主、休闲农业企业法人、农业龙头企业法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种粮养殖大户等新农人,全面提升其发展理念、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抓住关键,培训重点,然后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高素质农民成长。

(三)围绕脱贫产业技能开展培训。前几年,脱贫攻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工作难点。为此,学校明确了“五个一结合”的培训思路,重点围绕贫困村的脱贫产业发展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技能提升,开展脱贫产业的实用技术与技能培训,同时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切入到党委、政府工作的主战场、第一线,让扶贫与扶志、扶智真正结合起来,促进脱贫攻坚工作。

(四)抓好培训之后的跟踪服务工作。课堂理论讲授、参观考察和实训等学习,每一期的农民学员都学得非常认真,但一次性培训学习解决不了高素质农民成長的所有问题。我们建立了学员回访和跟踪服务制度,定期组织曾经给他们授过课的专家对重点学员进行回访,一对一解决问题。先后为100多名学员组织了200多次的回访,为学员解决了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500多个实际难题,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地方特色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领军高素质培育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从领军国内到走向世界——中铁一院砥砺奋进的五年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培养造就高素质咨询工程师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