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指向下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能力提升研究
2021-09-22张宏
张宏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逐渐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以能力作为单一的评判标准,而更多的是注重个人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等,这也正是教育对个人进行培养的目标,即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理念,培养综合性、高素质的学生。而德育正是核心素养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师的个人品德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师;德育能力;提升策略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部分教师教学水平不达标影响学生德育效果的问题。如何在核心素养指向下促进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谈相关问题,并对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展开研究。
一、问题分析
影响德育教育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学生自身对于德育教育的认可度;二是作为德育教育的引导者和实施者——教师的德育能力和水平;三是整个德育教育实施的环境。其中,教师则是可以将学生和环境串联在一起的角色,即通过提升自身德育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从而通过一系列教育措施的实施,促进学生对于德育教育认可度的提升,进而提升德育教育效果。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影响了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低下,笔者将对此进行简要阐述。
其一是教师的德育教育理念落后。德育教育虽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教育中真正受到重视还是由于近几年心理学、教育学的发展及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渗透,因此存在着德育教育理念较为落后的现象,即当前的德育教育理念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其二是德育教育方式单一。在语文教育中具体表现为,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仍然以讲述为主,或以情感、议论类课文的升华为主,这种方式相对较为单一,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其三是德育教育内容枯燥。当前德育教育内容以教材或教师的说教为主,既不符合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又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同时也无法与实践相联系,从而影响了德育教育效果。
二、意义阐述
小学语文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一门启蒙学科,而启蒙不仅存在于语文这一门学科,更是存在于整个教育体系。小学语文以基础的“听、说、读、写”认知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辅以“表达与理解”能力素养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与社会、世界进行接触与认知。与此同时,这一阶段不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更是学生进行世界认知的初始阶段,所以这一阶段接受的教育会对学生的价值判断和社会认知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而语文教育正是能够对学生道德品质产生影响的学科。教师是学生学习与成长路上的引领者,教师的德育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策略研究
1. 改变教育理念
德育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即通过感化学生达到观念渗透的目的,从而让学生主动从心底去认可这种价值判断和社会观念,并让这种观念作为一颗种子在学生成长初期进行播种,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要在核心素养指向下展开对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能力的研究。“理解”与“表达”是情感教育的两大重要内容。因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尽可能地通过讲解或者其他方式,刺激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深入理解这种观念,进而再根据这种情感共鸣去激发学生表达,以通过实践的过程达到让德育观念内化于心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教师潜在地以语文课堂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师主要展开德育教育的理念应当是如何通过课文的解读、关键提问的设置,引发学生对于童年时期美好情谊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去表达,促使学生树立珍惜情谊、感恩劳动人民的理念。
2. 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相关情境,一是为学生提供表达与理解的环境氛圍,让学生更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二是仍旧是情感教育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即通过环境影响学生的内在情绪,引导学生表达。
仍以《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视频等,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去感受文章中的“田野”, 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一方面,丰富了德育教育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德育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进行表达的自主性,同时也加深学生的理解。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潜心对现阶段教育中存在的导致德育效果不达标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升自身的德育教学能力,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优化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玲玉.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0(62).
[2]张瑜林.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探析[J]. 吉林教育,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