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方法对大脑进行有效管理
2021-09-22关梅林博士
关梅林博士
在之前的专栏中,我们讨论了潜在心理资本中的感恩、情绪智力、心流、正念,今天我们继续讨论另一种重要的积极心理资源—意志力。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标的品质。没有意志力的人在很多方面会出现问题,如身体健康、事业发展、经济安全、婚姻成败等。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有感到自己意志力薄弱的时候,从而内心充满无力和愧疚。
首先,我们来纠正一下对意志力的认识误区。很多人认为意志力就是我们能够抵制诱惑的力量,其实意志力包括“我想要(确立目标)”“我要做(克服困难)”“我不要(抵制诱惑)”这三种力量。
研究发现:大脑前额皮质左边负责“我要做”的力量,帮助人们处理枯燥、困难或充满压力的工作;前额皮质右边负责“我不要”的力量,帮助人们克制冲动;而前额皮质中间靠下的部分记录人的目标和欲望,这个地方越活跃,我们就越能记住自己真正要什么,从而能够采取行动和拒绝诱惑。了解这一点后,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人的大脑额叶功能不同,导致意志力存在个体差异。此外,当人们醉酒、睡眠不足、分心时会影响大脑功能,进而影响意志力的发挥。
儿童由于大脑额叶尚未发育完全,意志力较成人不足,因此我们要多包容和指导孩子,而不是简单地惩罚。下面介绍一下帮助孩子培养强大的意志力的方法:
任务分解法:大脑面对复杂、困难的学习任务时本能地想要回避,这时“我要做”的力量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指导孩子将任务分解,变成几个逐步递进的目标。大脑在面对第一个小目标时感到是胜任的,就能够执行行动。随着小目标的完成,大脑更有信心,进而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例如:孩子在写作文时感到很难下手,总是拖延。父母可以教孩子将写作文分解为:搜集资料、罗列关键词、写大纲、对每个部分进行充实,最后完成整篇文章。大的任务被分解后,孩子就会感觉比较容易完成,不再磨蹭了。
引入监督法:大脑在回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时,会自动进行合理化。比如,“我今天太累了”,“这个太难了”,等等。父母可以指导孩子引入外部监督,督促大脑做出“我要做”的决策。例如,孩子可以提前告知父母、老师或朋友“今天我要完成这个任务”。为了信守承诺,维护自己的形象,大脑就能克服拖延的冲动,用外在压力帮助自己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环境管理法:抵制诱惑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因而有时在成功抵制诱惑后,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没有意志力去完成其他任务了。所以,父母指导孩子消除环境中的诱惑十分重要。例如,学习時,孩子将容易导致自己分心的手机交给父母,或放到隔壁房间的一个带锁的抽屉里。这样,大脑更能将注意资源用于重要的学习任务上,避免分心。
自我强化法:父母指导孩子对自己进行正强化和负强化、正惩罚和负惩罚来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例如,孩子完成有难度的作业,就奖励自己看会儿漫画书(给予奖励—正强化);今天可以不用做家务(撤掉不喜欢的—负强化)。今天没完成学习任务,就罚自己做家务(给予惩罚—正惩罚);今天不让自己看漫画书(去掉喜欢的—负惩罚)。通过这种自我强化来实现自我引领。
良好休息法:大脑前额皮质会让人选择去做“更难”的事情,而当我们处于疲劳、分心等状态下,前额皮质的控制作用就会降低,无法有效地抵御诱惑。因而保持充足睡眠、不过度疲劳,对于培养意志力是有帮助的。
总之,良好的意志力不是生硬地自我克制,而是对大脑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坚定又轻松地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