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蔡测海
2021-09-22周实
周实
蔡测海是我的老朋友好朋友,这是确定无疑的。
我和他相识在1980年的湖南省第二次青年文学创作竞赛中。他得的是一等奖,我得的是二等奖,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他成了专业作家,而我只能业余写作的差别了。
不过,也好,业余写作就业余写作吧,业余写作反而轻松,不像他非要写出什么不得了的东西来。
他也确实写出了许多不得了的东西。比如《远处的伐木声》获1982年全国优秀小说奖。小说集《刻在记忆的石壁上》《母船》《麝香》获第一、二、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小说《斧斧斧》获台湾《联合报》征文奖。还有庄重文文学奖、湖南省首届青年文学奖,等等。他的长篇小说《三世界》《套狼》《非常良民陈次包》《家园万岁》等也都是极富特色的作品。他还有文论《谁擦亮了小说这面铜镜》,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日文等外文,并入选高校教材、《当代文学大系》《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总之,他在我的心目中是个以作品说话的作家,是个获奖专业户。一个作家能做成这样,应该说是可以了。
我还记得二十世纪,也就是1985年,我写了一篇他的读后,发在《湖南日报》上,题目是《道德滤色镜下的清新》。现在看来,虽然幼稚,但情感是真挚的:
第一次读蔡测海的作品,印象是清新,清新得像酷暑饮冰果露。今天读他的作品,印象还是清新,这清新却有点像夏夜喝冰咖啡了。
蔡测海是在湘西成长为一位作家的,如今他虽然离开了那偏僻的山坳,正在人生的大海里“测海”,但他很明白自己的才华全靠故乡的土地营养,他在《身世》《沃土》《雪》等许多散文里,发掘父老乡亲的美好心灵,那笔尖真是茹苦含辛:“是那一年的秋后,歉收,拾穗的人极多。父亲是个细打细收的人,不知为什么,他身后那割过的庄稼地,丢下的竟比别人多,惹得好大一群孩子跟在他的后边。收工时,父亲还给了那几个最小的孩子几棒玉米。”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却由于没有借砖瓦给大队支书,便有了“历史问题”,于是“世界上的一切都仿佛变了模样”。这里岂止是童年的回忆?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劳动、人与社会之间,有多少值得思索的问题?他写这一切好像从不花力气去构思,去编织情节,只是淡淡地自白身世,自述見闻,他写的虽然只是和他个人血肉相连的东西,结果却使很多人同样地感受着他的忧虑、痛苦和欢乐。这种以一己体验映照出普遍感受的风格,这种通过眷恋乡土和追忆往事来再现时代的功力,构成了他的散文的自白性。这种自白性总含有那么一种隐隐的哀愁,可你又不会把这种哀愁理解为不幸,因为它能净化人的心灵,使人深刻地理解生活,从而变得崇高起来。
蔡测海常和我谈起,他喜欢将小说和抒情散文化为一体。确实。他的作品尽管情节上有淡化的趋向,但在表现手段上却相当自由和丰富。不论是象征性的隐喻还是自然主义式的直描,他都不回避采用。《远山》作为一篇小说,重点是描述一个山村少妇朦胧的爱情,但他却借助各个场景抒发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感受,使小说的一些插曲和细部都显得那么耐人寻味。
“秀秀搓着衣服,一些小鱼儿围上来,它们吞吐着衣服里浸出的那些脏水。鱼并不是个爱干净的东西,只不过成天在水里游来游去,样子倒像是挺干净”。这段短短的描述,一下子使人跳出了小小的天地,进入了人生的广阔领域。
蔡测海的“闲笔”是颇富暗示和多义的。
然而,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蔡测海作品最主要的价值还在于它体现的道德激情。这种激情不仅使他的作品洋溢着一种纯真的抒情气息,而且也显露了评价事物的抽象准则。各种事物一旦通过他的道德滤色镜,便会别有一种色彩。一次打猎,一个叫百合的少妇和一个未婚的小伙子迷失在大森林。半个月后,他们拼尽余力走出了林子,死里逃生回到了山寨。而人们在关切和惊喜过后,却慢慢地生出了一些怀疑:这两个人在大森林里的半个月是怎么过的?于是,一连串被人误解的日子接踵而来,百合的生活好像仍迷失在大森林里。“她还得往前走,往前走,一直到很远很远,也许这一辈子也走不到头,这是一片痛苦的森林。她想象着这森林外边还有一个世界……”《麝香》这篇小说里确实蕴含着某种伤感,但也确实显露了蔡测海独具的道德眼光。用这种眼光来观察社会,自然能看到许多难以被人察觉的方面。
当然,蔡测海的道德感在他的散文和小说中并非都这样曲折隐蔽,更多的倒是义形于色,情见乎词。“人总是愿意做他该做的一切。然而,你得偷偷地、不露声色地去做,像笋不敢出土,树得趴着长一样”。“这个世界上,要拿到一件东西并不难,要退回去一件东西才真正的难”。这一类借题发挥的道德议论在蔡测海的作品里几乎俯拾即是。无论是自然现象的风雨晦晴、晨昏寒暑,还是动植物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他常常即兴地插入几句议论,却涉笔成趣,寓意深远。蔡测海不是一个拘泥于形式的人。他所追求的是从社会习俗的外表后面见出深藏的底蕴,以各种独特的方式揭示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他的小说《会场·跳舞·挤车》便很有一点卡夫卡的气韵。而《早晨》又颇具心理分析的味道。关于《早晨》,我不得不说的是,那后半部分实在有点趋附时尚,松劲泄气,就像一个强壮的汉子断了双腿,眼前有路不能走只能爬。当然,即使这样,也可能不值得我这么大惊小怪。
末了,我还想说的是,蔡测海也会明白,他已经不可能以故乡风物首掘者的身份登上人头攒动的文坛,像沈从文,虽然湘西的生活素材仍是可居的奇货。他现在所做的,不过是继承前辈的事业,在细节、局部、色调方面将前辈们的卓越技巧发展到更为细腻的地步,而且又不拾人牙慧。这一点,他做到了。但这毕竟不值得用尽心思。真正值得费心思的,是用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在自己经手的事业上再加劲地打上自己的烙印。
那时,我们多么好呀,做什么都这样较真,做什么都怀有一种敬畏和热情,尤其对文字。
后来呢?就是九十年代。再后来,进入新世纪。再后来,新世纪又过去了十多年。随着岁月的风云变幻,我们也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好在文字还在继续,依旧联系着我们的心。那天,我读他发给我的刚写完的新作《地方》,又自然地提起笔来,写了一篇他的读后——《蔡测海的心》:
蔡测海的新作《地方》,大约十五万字,算得是一个长篇了。
蔡测海的文学语言,辨识度一直是很高的,从年轻到现在一直都这样。
比如他写日子:“羊被草吃了。狼被羊吃了。男人被女人吃了。女人被孩子吃了。人被日子吃了。”
写萤火虫:“萤火虫怕这有星月的夜不够亮,把自己打扮成流星,把尾巴点亮。这个夜晚,有很多萤火虫的夜晚,是萤火虫大规模的爱情行动。它们放出一闪一闪的爱情语言。这些小虫不说话,把闪亮当成甜言蜜语,它们的爱情变得真实。”
写蝉:“蝉正在一颗枫香树上鸣唱,它用声音把日子拉长。这东西不大,声音不小,几只蝉的和声能把一座山抬起来。”
写一个叫“指示”的干部:“指示留分头,穿四个兜的衣服,上边的一个兜里插着一支钢笔。指示说话的声音很大,所以他不下田,不到土里,只站在旁边喊。指示一来就带着指示。他告诉村长怎么做,村长再叫大家怎么做。”
写山村:“露水和虫鸣,池塘和蛙声,姓氏和门户,山峦和流水,由夜风调和,染出一个山村。”
写村路:“村落,像每次回去的那个样子。村路像女人的手臂,伸过来,一步一步挨拢来。”
写女人的心:“女人的心是口池塘,私房话是水。池塘有水,能养荷、养鱼、养蛙,养一池春水。爹是什么?爹是守候池塘的人。”
写念头:“起一个念头,人走了。又起一个念头,人回来了。念头里打个转,像梦里翻了个身。”
写知青:“城里来的学生从看不见的地方来,他们的身上有一种看不见的味道。他们用远方的眼光打量这来到眼前的事物:把麦苗当韭菜割下來炒菜,把长了胡子的牛当成老牛,其实牛生下来就有胡子。他们也很快厌倦了鸟和野花、星月,那些山泉和小溪的鱼虾,古老的村落和石板路。他们怀念街市的路灯和电影院。电影院的路灯让人起鸡皮疙瘩。”
写广播:“铁喇叭经常讲的就是问题。问题像豆子一样从铁喇叭里掉出来,斑鸠啄食一地豆子,然后带着问题满天飞。”
写长大:“蛇为了长大,一年一度蜕皮;竹为长高,七天掉一个笋衣。蛙断尾生腿成蛙有声,人长满牙成人。”
写三川半:“三川半的土坡上、石壁上有一条大标语,叫‘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标语如山花,漫山遍野。那些石灰标语像大片大片的油桐花、野樱花,或者别的白色的花,一切白色的联想,冬天,像积雪。”
三川半就是蔡测海一直都在写的地方。
无论他写什么,他都在写这个地方。无论他怎样写,他也是在写这个地方。从他年轻的时候写起,一直写到他现在。
他是在三川半降生的,也是在三川半长大的,三川半活在他的心里。
三川半活在他的心里,就像桃花源活在陶渊明的心里。
即使他走到天边,他也生活在三川半。
他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只有这个三川半才能安放他的灵魂,才能安放他的心。
蔡测海写东西靠的就是这颗心,靠着这颗心的跳动,将人将事串起来,不靠情节和转折。
蔡测海本质上真的就是一个诗人。
不管他写什么,他终归是一个诗人。
他写散文是他披着散文的外衣。他写小说是他披着小说的外衣。而他,只是一个诗人,他的心里有大悲悯。
写完这些后,我就放下了,离开他这个《地方》了。今天,突然又想起,又写了下面这段话:
一个地方能叫地方,那是它有历史。没有历史不叫地方。
一个地方能叫地方,那是它有故事。没有故事不叫地方。
一个地方能叫地方,那是它有人物。没有人物不叫地方。只是这人物,不光是指人,而且还指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不同人不同。比如欧洲人,皮肤是白的。非洲呢,是黑的。亚洲呢,是黄的。这是没有办法的。地方不同人不同。当然,现在现代了,尤其是交通,移民也很容易了,但,地方不同人不同,还是实实在在的。
地方不同人不同,活的方式也不同,死的方式也不同。有的地方人死了是埋掉,有的地方人死了是烧掉,有的是丢进水里头,有的是放在树枝上让它在太阳风雨中腐烂,有的则是煮熟吃掉。当然,现在现代了,不会煮熟吃掉了,死得也更文明了,但死的方式各各不同,也是实实在在的。
蔡测海的新作《地方》,自然写了这些不同,只是他不直接写,不临摹,不描绘,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还有意无意地省略了一些特别的时空,让你去想去韵味。你若愿琢磨,韵到这些味,那就是个好读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