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铝土矿含矿岩系特征、形成时代、古地理环境及成因探讨
——纪念黔中发现铝土矿80周年

2021-09-22韩忠华

贵州地质 2021年3期
关键词:岩系竹园含矿

刘 平,韩忠华,聂 坤

(贵州省地质矿产开发局106地质大队,贵州 遵义 563000)

1 引言

罗绳武、蒋溶、乐森璕等老一辈地质学家,于1941年在黔中地区的贵筑县(现属贵阳市)云雾山和修文县九架炉(现小山坝矿区)等地发现铝土矿至今已整整80周年(中国矿床发现史·贵州卷编委会,1996)。

80年来,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样,为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贵州地质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截至2017年底,贵州省已发现铝土矿矿床78个,其中超大型矿床3个,大型矿床8个,中型矿床21个,小型矿床46个。累计探明333以上铝土矿资源量109 714.40万吨(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编委会,2019 ,评审稿)。

80年来,除了发现大批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铝土矿资源外,还积累了丰富的铝土矿矿产资料和地质勘探经验。近年来,贵州各地质队、国内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等,均投入雄厚力量,深入开展铝土矿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在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领导下,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的统一策划,贵州各有关部门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完成了《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铝土矿》这样一部宏篇巨著,实在可喜可贺。

本文在前人取得丰富铝土矿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着重探讨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形成时代、岩性特征、古地理概况及其形成原因。

2 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分布

贵州铝土矿含矿岩系中,除主要矿产铝土矿外,还共生有铁矿、黄铁矿、煤矿、耐火黏土矿以及伴生镓等多种矿产资源,这些矿产与大量铝土岩、黏土岩等共生一处,表明它们是一套大致在相同环境中形成的含矿岩系,因而本文统称为铝土矿含矿岩系,而不是仅称其为铝土矿。

贵州铝土矿含矿岩系分布于4个片区、5个沉积区(图1),概述如下。

图1 贵州不同时代铝土矿分布图①Fig.1 Distribution of bauxite in different era in Guizhou

(1)第一片区分布在贵州中部的贵阳、清镇、修文、息烽、开阳、瓮安及遵义一带,呈NNE向展布,长约175 km,岩石地层名为九架炉组(C1jj)。此片区内,因含矿岩系下伏地层不同,又分为两个沉积区:

①贵阳、清镇、修文一带,九架炉组的直接下伏地层,主要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

(2)第二片区主要分布在黔北的务川、正安、道真和重庆市南部的南川、武隆至黔江一带,亦大致呈NNE向展布,长约275 km。铝土矿含矿岩系岩石地层名为大竹园组(C2d),其直接下伏地层为上石炭统黄龙组(C2h)灰岩和(或)下志留统韩家店组(S1hj)泥、页岩。含矿岩系上覆地层为中二叠统梁山组炭质页岩和(或)栖霞组灰岩。此沉积区的贵州境内共有铝土矿矿床12个,其中超大型矿床2个,大型矿床5个,中型矿床2个 ,小型矿床3个(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编委会,2019)(评审稿)。

(4)第四片区主要在黔中龙里县西南的草原乡和贵阳市南部花溪区高坡场乡、黔陶乡一带,铝土矿含矿岩系零星分布其中,仅有2个小型矿床。含矿岩系岩石地层名为丰源铝矿层,以Fyb表示。其直接下伏地层为上泥盆统者王组(D3z),直接上覆地层为下石炭统祥摆组(C1x)(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编委会,2019)(评审稿)。

上述4个片区铝土矿含矿岩系的下伏地层,皆为碳酸盐岩,它们均属岩溶型铝土矿含矿岩系。

3 铝土矿含矿岩系沉积时代

贵州铝土矿含矿岩系中,均未发现有能够准确确定地层时代的动、植物化石,但含有大量孢子、花粉化石,对确定含矿岩系的形成时代亦大有帮助。以下分别论述贵州4个片区铝土矿含矿岩系的沉积时代。

3.1 九架炉组沉积时代

清镇、修文、息烽、遵义一带的九架炉组,与下伏地层(寒武系、奥陶系)和上覆地层(下石炭统上司组、摆佐组、中二叠统梁山组、栖霞组)之间,均有明显的侵蚀间断面,时见底砾岩,九架炉组与下伏、上覆地层皆为显著的假整合接触。九架炉组形成时代已被限定在早古生代之后,早石炭世维宪期上司时之前。根据一些植物和孢粉化石的对比,九架炉组与黔南惠水祥摆地区的海相祥摆组(C1x)、旧司组(C1s)层位相当,且上司组(C1s)又是九架炉组的直接上覆地层,故九架炉组形成时代确定为早石炭世杜内期(原岩关期)晚期至维宪期(原大塘期)早、中期的祥摆时-旧司时(高道德 等,1992),此结论已基本达成共识,未见明显争议,不再赘述。

3.2 大竹园组沉积时代

黔北—渝南地区的大竹园组,下伏地层为上石炭统黄龙组灰岩和(或)下志留统韩家店组泥、页岩。直接上覆地层为中二叠统梁山组炭质页岩,但此层页岩不稳定,时有缺失,梁山组之上的栖霞组灰岩遂成为大竹园组的直接盖层。大竹园组与下伏、上覆地层之间均有明显侵蚀间断面,时见底砾岩。大竹园组与梁山组、栖霞组之间,又缺失下二叠统地层,为显著假整合接触,因此大竹园组的形成时代,被限定在晚石炭世达拉期之后,中二叠世罗甸期(原栖霞期)早期梁山时之前。笔者认为,大竹园组沉积时代应属晚石炭世,理由如下。

(1)贵州地质矿产局106地质大队1986—1994年开展黔北铝土矿远景调查期间,在黔北道真巴鱼、羊角塘、新民、正安新模、旦坪、习水蚂蟥场、绥阳红光坝、凤冈绥阳场等地,于大竹园组铝土矿、黏土岩中采集多件孢粉样品,经鉴定,累计发现孢子、花粉共97属、种,其中少数属、种在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和中二叠统梁山组也有分布,但属大竹园组独有的达62属、种之多,特别是大竹园组花粉仅发现5属、种,与梁山组发现的27属、种花粉相差甚远(详见表1)。根据大量孢粉组合特征,中国著名孢粉权威专家高联达根据大量孢粉组合特征确认,上述各地大竹园组的孢粉形成时代皆为石炭纪(刘平 等,2012)。这是当前大竹园组唯一可信的古生物化石依据,是值得关注的。

(2)截至目前为止,众多地层、古生物专著明确指出,在黔中以北 ,包括黔北、渝南、川东等大片地区,不存在早二叠世海相地层(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987;贵州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992;刘宝珺、许效松,1994;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997;贵州省地质调查院,2017)。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987)、贵州省地质调查院(2017),均认为贵州仅在黔南、黔西南少数地区有早二叠世海相地层分布。

(3)笔者根据大量实际资料确认,在黔北大竹园组沉积之后,曾遭受显著剥蚀(刘平 等,2016),剥蚀时代当属早二叠世。黄兴 等(2013)、杜远生 等(2015)学者,也均在其著作中明确指出,黔北、渝南等地,在早二叠世紫忪期、隆林期发生过强烈剥蚀。

(4)黔北正安红光坝矿区ZK402中,在大竹园组上段上部豆鲕状铝土矿层中,夹有两层紧密衔接的生物屑石灰岩。上层为淡紫红色含生物屑细晶灰岩,厚0.52 m,在细晶方解石基底中含有约10%的生物屑,生物屑种类有腕足屑、介形虫屑及少量棘皮屑。下层为灰黄色生物屑泥晶含硅质灰岩,厚0.66 m,在泥晶方解石基底中有约25%的生物屑,种类有腕足屑、介形虫屑及少量棘皮屑、双壳屑。两层灰岩中的生物屑粒度均小于0.2 mm,已强烈破碎,甚不完整,皆为异地生物屑(刘平 等,2015)。

上述灰岩中虽未见可以确定地层时代的标准化石,但含生物屑的石灰岩确实是晚石炭纪的海相地层。因大竹园组沉积区距海较近,当发生海泛时,可将海中钙质沉积物搬运到大竹园组内沉积下来。假如大竹园组的沉积时代为早二叠世紫忪期、隆林期,因黔北—渝南大片地区不存在早二叠世海相地层,再强烈的海泛也是无海相沉积物可以搬运的。

(5)地球历史上铝土矿的形成强度,因受气温、降雨量、植被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各个时代是明显不同的。法国地质学家J.C萨玛玛(1991)认为,世界铝土矿的主要成矿时代是泥盆纪—石炭纪和第三纪;匈牙利地质学家G.巴尔多西与G.J.J.阿列瓦认为,全球的铝土矿的主要成矿时代为石炭纪和第三纪。他们都认为石炭纪是地球铝土矿最重要的成矿时代,其它时代虽也可形成铝土矿,但数量较少,规模较小。

基于以上5点原因,笔者确认黔北—渝南大竹园组的形成时代应为晚石炭世逍遥期(即国际的卡西莫夫期—格舍尔期)。

黄兴 等(2013)、杜远生 等(2015)学者均在其文中强调,黔北—渝南地区在早二叠世紫忪期—隆林期发生过强烈剥蚀,但却都认为大竹园组的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紫忪期至隆林期。杜远生 等(2015)在其专著第三章中指出,“……在未发现确切肯定的化石之前,大竹园组的地质时代暂时归为早二叠世紫忪期—隆林期(萨克马尔期—亚丁斯克期)”。在第八章结语中,作者将大竹园组的沉积时代总结为“大竹园组样品中见有早二叠世分子的孢粉化石,结合下伏黄龙组灰岩及上覆梁山组泥岩地层年龄,推测大竹园组地层沉积时代为早二叠世紫忪期—隆林期”。

笔者认为,岩溶型铝土矿的直接母岩是含三水铝石铝土矿块砾的红土风化壳。据笔者实地考察,红土风化壳是比较疏松的残积物,容易被流水冲刷和风化剥蚀,在强烈剥蚀区是难以形成的,即便形成也难以保存。没有含三水铝石的红土风化壳,何来沉积的岩溶型铝土矿?

3.3 梁山组铝土矿含矿岩系沉积时代

高联达、沈志达、秦典燮等,在贵州凯里市庐山苦李井、冠英黄猫寨、龙场麻雀坡、鱼洞后庄和狗场,测有5条梁山组地层剖面,采集7件孢粉样品,发现丰富的孢子花粉,计43属58种,其中新种5个。高联达等称,这是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梁山组孢子花粉最丰富、最完整的剖面(高联达 等,1989)。高联达等在研究该批样品后,总结以下几个特征:

①该孢粉组合中以出现Sinulatisporitessimen-sisGao (中华曲环三缝孢)和Gulisporitescochle-ariusImgrund (匙喉唇三缝孢)为特征,前者是我国北方山西组特有分子,后者在华北开始出现于晚石炭世太原组,但主要发育于山西组。

⑤出现一些在石炭纪出现,并继续在二叠纪出现的属种。

⑥出现海相微体化石疑源类,表明梁山组是滨海-浅海相沉积产物(据秦典燮等1989年文中剖面,疑源类化石见于梁山组含矿岩系下段)。

从孢粉鉴定结果可见,凯里地区梁山组含矿岩系中单气囊、双气囊花粉的大量出现,无环三缝孢的显著增多, 以及带环三缝孢的减少等组合特征,可与华北、西北的山西组对比,时代为中二叠世罗甸期早期(高联达等原文为:“凯里地区梁山组的孢子花粉组合基本可与华北地区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孢子花粉组合比较……。”)目前,华北山西组与南方栖霞组、梁山组,根据地层年龄,其年代地层已由早二叠世更改中二叠世罗甸阶,故梁山组现今应属中二叠世罗甸期早期产物(《贵州省矿产地质志》年代地层与岩石地层对照表,2017)。

据笔者统计,在黔中、黔北和黔东共14条中二叠统梁山组剖面中,计有105个孢粉属、种,其中梁山组独有的,在九架炉组、大竹园组内未曾见过的属、种有69个。另有14个属种与大竹园组所见相同,还有22个属种,在九架炉组、大竹园组及梁山组内均有分布。

表1以全区14条梁山组剖面的105个孢粉属、种(其中花粉27个属、种-表1序号1-27,孢子79个属、种)为主轴,以凯里地区5个剖面的43属、58种为重点项,还列出了凯里鱼洞后庄、凯里冠英黄猫寨两个剖面的孢粉属、种,同时增加了大竹园组的孢粉属、种以兹比较。

表1显示,凯里地区梁山组有花粉19属、种,孢子39属、种。大竹园组有花粉5个属、种,孢子30个属、种,可以看出梁山组与大竹园组的孢粉组合是明显不相同的。《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编委会(2019)在其专著《中国产地质志·贵州卷·铝土矿》(评审稿)中,将凯里—福泉一带中二叠统梁山组(属中二叠世罗甸期早期)的形成时代 改为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至亚丁斯克期(相当于中国早二叠世 紫忪期至隆林期),并与黔北—渝南上石炭统大竹园组(晚石炭世逍遥期,相当于国际的卡西莫夫期至格舍尔期)相对比。但作者在将凯里地区中二叠世梁山组改为早二叠世梁山组,并与黔北—渝南晚石炭世大竹园组相对比的整个过程中,未提供任何可供参考的和令人信服的实际资料,笔者认为缺乏依据,值得商榷。

表1 贵州凯里地区中二叠世早期梁山组孢粉统计表

续表

续表

3.4 丰源铝矿层沉积时代

位于龙里西南部草原乡与贵阳市南部花溪区附近的高坡场乡、黔陶乡的铝土矿含矿岩系“丰源铝矿层”(Fyb),其下伏地层为上泥盆统者王组(D3z)和高坡场组(D3gp)白云岩;上覆地层为下石炭统祥摆组(C1x)石英砂岩、黏土岩和炭质黏土岩等,经与惠水祥摆伐木场剖面(贵州区域地质志,1987)比较,大致相当于祥摆组下部或底部,总体而言,形成的起始时间大致与九架炉组相同,但只是从早石炭世杜内期晚期至维宪期早期,时间较为短暂而已。

综合前述,九架炉组形成于早石炭世杜内期晚期至维宪期早-中期;大竹园组形成于晚石炭世逍遥期;梁山组形成于中二叠世罗甸期早期;丰源铝矿层形成于早石炭世杜内期晚期至维宪期早期。

4 铝土矿含矿岩系岩性及矿产特征

前述九架炉组、大竹园组、梁山组和丰源层4片铝土矿含矿岩系,不论沉积时代与分布地域如何,按岩石组合,皆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同一沉积区两段岩性截然不同,而不同沉积区的同一岩性段的岩性则大同小异,分述如下。

4.1 含矿岩系下段岩性及矿产特征

(2)息烽-遵义沉积区的川主庙、宋家大林等地九架炉组下段,凯里虎庄狗场梁山组下段,炭质黏土岩中见有疑源类化石与孢粉化石共生。孢粉专家高联达认为,疑源类是一种分类性质不明的单细胞藻类生物,属海相微体生物(高联达孢粉鉴定报告,1985)。M·D·布拉谢尔(1986)指出:“大部分疑源类见于海相地层,特别是页岩和泥岩,也出现于砂岩和灰岩,非海相的例子首次记录于现代(全新世)地层”,“疑源类的地理分布说明它的部分或全部浮游生活方式”。

(5)息烽-遵义九架炉组沉积区和黔北-渝南大竹园组沉积区,含矿岩系下段虽也有赤铁矿、绿泥石铁矿和菱铁矿产出,但数量较少且分布零星,品位、厚度大多达不到工业要求。下段时见黑色炭质黏土岩及黄铁矿层。

4.2 含矿岩系上段岩性及矿产特征

(1)各时代铝土矿含矿岩系上段岩石,以浅灰、灰、深灰色的不同类型铝土矿为主,同时有较多铝土岩、黏土岩(高岭石黏土岩、伊利石黏土岩、绿泥石黏土岩等)与之共生,称为铝质岩段。岩石以碎屑结构为主,粉砂级、砂级、砾级结构普遍存在,复碎屑甚多。碎屑杂乱分布,多无分选性或分选性差。既有古风化壳的陆源碎屑,亦有盆内碎屑。沉积构造主要是没有纹理的块状构造。有时可见到强水动力特征的交错层理,亦可见到弱水动力的水平纹理和斜波状层理,但常被泥石流沉积物破坏而不完整。层间冲刷构造甚为常见。黏土岩、铝土岩和铝土矿中,植物化石碎片及炭屑较多,时见植物脐根座。遵义后槽矿区,有的铝土矿含有机质甚多,以致成为黑色如煤的高炭铝土矿。上段内常有黄铁矿、煤矿、硬质耐火黏土矿等与铝土矿共生。

(2)含矿岩系上段的厚度、岩性,各地差异较大,究其原因,系沉积环境不同所致。各时代铝土矿含矿岩系上段的沉积环境,主要可分为岩溶洼地和岩溶湖泊两种类型。

岩溶湖泊类主要属间歇性、洪控、高能、浅水陆源湖泊,以清镇猫场、务川大竹园、正安旦坪3个矿区最具代表性。此类岩溶湖泊形成的铝土矿体面积较大,储量多,多属大型、超大型矿床。如猫场矿区面积约100 mk2,有7个矿体,探明铝土矿333以上资源量22 456.59万吨。猫场矿区同时还探明共生黄铁矿1 278万吨,共生硬质耐火黏土矿1 457万吨。又如务川大竹园矿区只有1个矿体,铝土矿资源量达8 431.22万吨(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编委会,2019)(评审稿);旦坪矿区有3个矿体,铝土矿资源量达5 658.15万吨(韩忠华 等,2014)。

(4)息烽-遵义沉积区九架炉组上段,时见炭质黏土岩与煤层。后槽矿区ZK965含矿岩系上段厚118.14 m(该地无下段),有11层碎屑状铝土矿与11层炭质黏土岩、黏土岩、铝土岩互层,构成11个沉积旋回;苟江矿区ZK1304含矿岩系上段(该地无下段),有7层碎屑状铝土矿与7层煤互层,构成7个沉积旋回。这些沉积旋回,显然是由于泥石流沉积的碎屑状铝土矿与沼泽、泥炭沼泽沉积的炭质黏土岩、煤等周期性变化而形成的。这种状况在岩溶湖泊沉积区是见不到的。在岩溶湖泊内可见到另一种旋回,如务川大竹园矿区大竹园组上段,铝土矿层自下而上由砾屑-砂屑-粉砂屑-泥屑组成的沉积旋回,铝土矿碎屑由粗到细,反映了湖水由浅而深的变化特征(刘平 等,2016)。

5 古地理概况

图2 贵州中部早石炭世维宪期早-中期(九架炉组沉积期)古地理略图①

图3 黔北-渝南晚石炭世逍遥期(大竹园组沉积期)古地理略图①Fig.3 Paleogeographic sketch in free period(Dazhuyuan formation sedimentary period)in lateCarboniferous in northern Guizhou and southern Chongqing

图4 黔东中二叠世罗甸期早期 (梁山组沉积期)古地理略图①Fig.4 Paleogeographic sketch in early Luodian period(Liangshan formation sedimentary period)of middle Permian in east Guizhou

由于各时代铝土矿含矿岩系沉积区均距海较近,且面向大海,因而含矿岩系下段皆为近海的浅水低能海源湖泊中的沉积产物。含矿岩系上段沉积时期虽以大陆环境为主,但因距海较近,时常会受到海泛和强风暴潮的影响,以致时见具有过渡相或海相的沉积特征。总之,各时代含矿岩系下段属海相或海陆过渡相环境,含矿岩系上段以陆相环境为主,故各时代铝土矿含矿岩系都是在海退阶段形成的。

6 铝土矿含矿岩系成因探讨

前述各时代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岩性,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均有上、下段之分,且彼此岩性甚为相似。从各时代铝土矿含矿岩系柱状对比图(图5)来看,它们如出一辙 ,完全像是来自同一产地,说明它们具有大致相同的形成原因,概述如下。

图5 贵州不同时代铝土矿含矿岩系柱状对比图Fig.5 Column chart of bauxite ore-bearing rock series in different era in Guizhou

(1)各时代铝土矿含矿岩系是经过构造运动,如都匀运动、广西运动、紫云运动等,地壳隆起上升,经长期沉积间断后,于古陆之上形成的。

(2)各时代铝土矿含矿岩系下伏基底,皆以碳酸盐岩为主,在构造运动、地壳隆起上升的同时,也发生显著的造貌作用,到泥盆纪末,全区已准溶原化(高道德 等,1992)。为岩溶型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岩溶地貌个体形态以正地形和负地形的形式出现。根据《中国岩溶研究》和《黔南岩溶研究》(1986)的研究成果,结合各铝土矿勘探矿区地质资料及开采场地实地观察,主要岩溶负地形有溶洼(岩溶洼地)、溶坑(岩溶洼地深度大于30 m者)、溶盆(岩溶盆地)、溶湖(岩溶湖泊)等。溶洼、溶坑可控制孤立的铝土矿体,溶盆可控制一个矿区(含多个矿段、多个矿体),准溶原可控制一个矿带。溶湖面积较大,可控制的铝土矿资源量要比溶洼、溶坑丰富得多。

在母岩红土化形成含三水铝石铝土矿块砾的红土风化壳同时,母岩中的碳酸盐岩也经历了强烈的岩溶化,形成了各种形态的岩溶地貌。丘陵、溶丘上的红土风化壳物质,被流水搬运到附近的岩溶负地形内沉积下来,成为岩溶型铝土矿含矿岩系。表2汇集了贵州各时代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形成与主要地质事件的联系,有助于了解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形成原因。从表2可见,黔中一带九架炉组的岩溶化时期,与红土化时期及沉积时期,均为早石炭世杜内期晚期至维宪期早-中期;黔北-渝南大竹园组的岩溶化时期,与红土化时期及沉积时期均为晚石炭世逍遥期;黔东凯里一带中二叠世梁山组的岩溶化时期与红土化时期及沉积时期均为罗甸期早期。以上表明,本区岩溶型铝土矿含矿岩系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在有利的基底岩石、气候、水文等条件下,大致在同一时期,经红土化、岩溶化后沉积而成的,具有一个连续而完整的演化过程(关于黔中-渝南岩溶型铝土矿含矿岩系特征及成因另有专文详述,在此不赘)。

表2 贵州各时代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形成与主要地质事件的关系

7 结论

(1)分布于贵州各地的铝土矿含矿岩系,其沉积时代分别为:九架炉组形成于早石炭世杜内期晚期至维宪期早-中期;大竹园组形成于晚石炭世逍遥期;梁山组形成于中二叠世罗甸期早期;“丰源铝矿层”形成于早石炭世杜内期晚期至维宪期早期。各时代铝土矿含矿岩系的下伏基底皆为碳酸盐岩,均属岩溶型铝土矿含矿岩系。

(2)不同时代铝土矿含矿岩系,按岩性皆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段的铁质岩段或铁质黏土岩段,皆形成于近海的永久性低能浅水海源湖泊中。上段的铝质岩段,主要形成于陆地上各种形态的溶蚀洼地内,或是形成于受洪水控制的间歇性高能浅水陆源湖泊中。各时代铝土矿含矿岩系都形成于海退阶段。

(3)各时代铝土矿含矿岩系的沉积区,皆位于近海的古陆之上,背靠古陆面向大海,因而容易受到海泛和强风暴潮的影响,以致含矿岩系上段时见海相、过渡相的沉积特征。

(4)各地、各时代铝土矿含矿岩系,都是在有利于红土化和岩溶化的热带气候区形成的。母岩的红土化(主要在正地形上)和岩溶化(主要在负地形中)是大致同时进行的,红土化形成的含三水铝石铝土矿块砾的红土风化壳物质,被流水短距离搬运到附近各种岩溶负地形中沉积下来,形成为岩溶型铝土矿含矿岩系。岩溶型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形成,是在同一种环境、同一时间段内连续发生、发展的演化过程,其中没有明显的间断时间。

致谢:责任编辑和审稿专家对该论文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注释]

蔡景业,杜永碧,王绍修,等.1977.1∶20万南川幅(H-48-ⅩⅩⅩ)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四川省地质局107地质大队.

陈友能,李家澍,汪生杰,等.1986.贵州省遵义—息烽铝土矿沉积区含铝岩系划分对比及物质组成初步研究[R].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06地质大队.

高企戎,朱成林,郑文祥,等.1990.贵州省遵义县团溪铝土矿仙人岩矿区仙人岩矿段勘探地质报告[R].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06地质大队.

韩忠华,陈强,和秀林,等.2014.贵州省正安县旦坪铝土矿地质普查报告.[R].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大队.

郝江文,余常华,张沛广,等.1991.贵州省正安—道真铝土矿远景调查报告[R].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06地质大队.

蒋少军,等.1990.1∶5万猫场幅﹙G-48-57-A﹚、清镇幅﹙G-48-57-B﹚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15地质大队.

梁周礼,王齐政,罗德友,等.1975.1∶20万黔江幅(H-49-ⅩⅨ)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四川省地质局107地质大队.

杨祖庆,郭文良,朱成林,等.1987.贵州省遵义县团溪铝土矿后槽矿区山头上矿段勘探地质报告[R].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06地质大队.

余常华,李克庆,韦胜永,等.1994.贵州省务川—凤冈铝土矿远景调查报告[R].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06地质大队.

张星恒,王齐政,梁周礼,等.1972.1∶20万酉阳幅(H-49-ⅩⅩⅤ)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四川省地质局107地质大队.

张盛师,付昭鸾,郭孟明,等.1997.1∶20万綦江幅(H-48-ⅩⅩⅨ)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编委会.2019.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铝土矿[M].(评审稿).

猜你喜欢

岩系竹园含矿
黑色岩系多元素富集层特征、成因和研究意义
黔北马鬃岭铝土矿床含矿岩系地质特征及形成环境分析
黑色岩系中多金属成矿模式分析
——以滇东北德泽地区筇竹寺组为例
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美丽的荆竹园
竹园
安徽省金家村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矿床含矿岩石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简析
河北省非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含矿建造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