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模式下公立医院运营科学化管理措施分析
2021-09-22刘仲文叶艳嫦刘艳玲
刘仲文,叶艳嫦,刘艳玲
1.东莞市石碣医院院长办,广东东莞 523290;2.东莞市石碣医院财务科,广东东莞 523290;3.东莞市石碣医院绩效科,广东东莞 523290
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也带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隐患,其中包含知识文化素养、各阶段年龄差以及国民健康状况等几大方面,而国民健康情况作为最基本的隐患点,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公共医疗作为基础保障,在稳定国民健康指数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寿命数值。在中国经历的40年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中,近九成的公立医院与一成左右的民营医院为稳定医疗基础提供了技术与资源的支持[1-2]。
在2009年开始启动的新医改,尤其是覆盖95%国民的全面医保制度,相当大程度上解决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积累下来的诸多问题,但是社会依然出现“诊病难”“治病贵”等问题。受国家体制等因素影响,致使公立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有悖社会发展的行为,医患矛盾成为了严峻的民生问题,这些问题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公立医院的平稳发展,如何更好地稳定公立医院运营科学化管理迫在眉睫[3-4]。该文在新医改模式下对公立医院科学性、有效性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以深度细致的角度挖掘原有公立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推进新医改模式下公立医院运营科学化管理措施的进程贡献力量。
1 新医改模式相关分析
“新医改”作为深化中国国内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意见,指出在降低或减缓社会大众“看病难”“诊疗贵”等问题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看病所花费的医疗费用,真正以群众角度出发,为其提供更加方便、低廉的医疗服务,逐步建立中国特色医药体制,提升以群众相关健康指标为发展目标的医药改革制度。
1.1 新型医疗模式改革实施原则
“新医改”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将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利放在医疗卫生发展的首要地位。新医改作为稳定现阶段公立医疗卫生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模式,其主要致力于保证群众健康发展,为群众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从改革设定初期就以公益性作为其基本实施原则,努力推进全民低成本就医的进程[5-6]。新医改模式是以国家作为主导地位协同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不断强调国家在新医改过程中的职责,在强化国家针对医疗机构统筹的基础上,维护新医改模式公平公正的模式发展。此外,新医改始终贯彻国家与社会协同作用的原则,将社会力量最大化地应用到医疗卫生的建设中,在保障医疗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医院运营速率,进而满足社会多层次、多需求的发展。
1.2 新医改模式下公立医院改革内容分析
在新型医疗改革的模式下,公立医院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多种融资方式的医疗机构,将公益性与社会主体性最大限度融合,坚持以人为核心,不断优化规范用药与优质服务相结合的医疗运营管理办法[7-8]。因此,新医改模式下,公立医院主要以其管理内容为基础,不断完善公立医院权利责任人,明确各层级负责人的责任,形成运行、监督、管控三者相互制约的运营模式,通过药品购销管控、诊疗设备设施管理以及人才培养发展三方面的改革管理,优化公立医院服务相关流程,真正做到以人民群众看好病为发展目标。
2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现状
在国内,80%以上的公立医院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以服务群众为工作宗旨,为各区域、各类型的人民提供医疗保障。自公立医院成立以来,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它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适应人民的需要。但由于互联网的介入,公立医院在受到数据信息技术的冲击和全民大健康的趋势下显现出一些亟待解决运营管理问题。
2.1 财政补偿不到位
公立医院是依靠国家决策与财政出资所建立的公有性质的医疗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医疗组织。公立医院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公益性的优势,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以患者的利益为先导,履行其福利性医疗职责[9-10]。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的机构随着资金开放趋势逐步走向公开化,国家职能在公立医院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被弱化,相应的财政补偿力度也在不断下降,致使大量的公立医院受到不同程度的民营医院及民营医疗机构所带来的医疗冲击。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立医院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吸引优秀人才,最终制约其正常运营发展。改革开放将市场机制引入医疗机构资源配置过程中,公立医院同样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据统计,近十年间,国家财政对公立医院补偿支出已从2010年的800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3 000亿元,虽然补偿支出在逐年递增,但其补贴落实率并不平衡,其具体落实情况见表1。
表1 2020年公立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接收情况表(%)
由表1不难看出,国家财政补偿对于各级公立医院的配置并不平衡,获得财政补助较少的医院面临更紧张的资金要素约束,致使其在市场化资源配置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提升医疗技术水平、设备设施以及引进人才。
2.2 传统公立医院信息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公立医院通过线上互联网技术为患者提供了网络预约、挂号以及付款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缩短了患者到医院看病的前期工作所耗费的时间,提升了患者看病的效率,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但对于不发达地区的患者来说,当地的公立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信息管理水平较低,预约、排队、挂号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欠发达地区落后的原因还在于,与发达地区相比具有获取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在信息加工、整理和使用上的滞后。现在,许多经济发展信息都依靠网络来传播。要有信息化思维,用信息化视觉来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因此,公立医院在计算机系统与设备设施两方面仍需要加快发展的步伐[11-12]。一方面,传统的公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的数据链接、系统架构、传输路径等无法做到数据实时共享,导致大量的诊疗数据信息、药品信息不能有效的在多客户端运转,严重制约了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平稳进行。另一方面,同一地区的医疗机构相互独立运营,无法构建共享网络大数据平台,相互之间缺少最基本的数据共享,较难实现公立医院的信息交流。
2.3 各类监督机制薄弱,监管制度尚不健全
由于国家各监督机构设立的监督机制薄弱,监管制度尚未健全,“公正透明”是建设监督机制的一个主要目标。一个合格的监督机构,必须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效接受群众监督。公开渠道不畅,群众就无法有效参与、监督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在当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监督机构与民众信息不对称是主要障碍。虽有相关考核机制,但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的利益关联不大,造成一些公立医院受国家控制的力度下降,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转,不得不采取营利目的维持其正常运营。这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公立医疗机构最初设立目的,一些金融投资机构投入资金并进入公立医院管理层,这使得原本依靠政府行政部门监督管理的医疗机构过度依靠医院投资集团。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管理部门未设定有效的监管制度,只能依靠现有的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委员会对医院运营进行管理,其具体的监管手段因缺乏具体实施准则而无法有效完成,大大降低了国家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社会监督机制无法对传统的公立医院进行监督管理,造成社会监管制约力度不断被削弱。由于社会监管力度的不断下降,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明显上升,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及政府机构对公立医院的运营监督管理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3 新医改模式下公立医院运营科学化管理措施构建
3.1 设置新医改模式下国家财政长期平稳支持体系
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建立起国家与地方政府之间相互联系且独立的财政收支模式。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改革,国家对于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支持有了更加明确的界定,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国家财政供给对于公立医院财政配比较低的因素,从根本上加强了国家财政职权。从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支出2018年的16 399.13亿元,到2019年的18 016.95亿元,虽然国家已加大力度对公立医院进行相应的财政补偿拨款,但随着人口数量的激增,公立医院的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在新医改模式发展下,国家财政需搭建长期平稳的财政补偿体系,稳定公立医院财政运营正常运转[13-14]。
现阶段,应加大国家财政对公立医院投入,提升各相关部门的资金配套支持,降低公立医院自身的资金压力,对其采取药品、耗材、设备降价,药品、耗材、设备集中采购,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抵抗私有性质的资金过度流入公立医疗机构而出现的公益私有化运营趋势。此外,应在新医改模式下大幅度提升国家财政的税收返还比重,加大力度开展公立性质的医疗卫生项目,以国家财政作为支持点保障群众正常就医需求。因此,在新医改模式下,通过对公立医院运营科学化管理措施,依靠国家财政稳定支持,才能保证医疗机构资金流正常运转,真正实现公益化医疗服务。
3.2 搭建公立医院运营科学化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作为公立医疗机构中信息协同交流的基础,应广泛应用于各地方公立医疗之间,保证公立医院间医疗数据共享。因此,在新医改模式下,应利用医改新机制作为公立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来保障其科学运营管理的有效运转。
首先,可在原有传统公立医院内部系统中优化其病历系统,化繁为简,(逐步统一使用相同的医院管理系统,以规模降低购入、维保成本),降低输入操作,利用一键式设定模式打造新型医疗数据信息一体化平台;进一步优化移动通信设备,搭建电子病历掌上平台,实现医疗信息实时互通、数据共享。其次,加强公立医院线上宣传推广,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平台公众号自助搜索医院各类信息,方便群众就医选择。再次,在新医改模式下,搭建公立医院与当地以及上级医疗监管部门的沟通平台,进一步实现医院数据的传输,实现远程医疗,让老百姓在家门中就能找到专家看病,提高公立医院的诊疗质量与看病速度。最后,以新医改模式作为背景,打造全地区医疗体系内部联网,实时传输共享各医院中的患者医疗数据信息,降低数据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为患者转院就诊节省时间,提升其治愈率。
3.3 巩固公立医院科学化管理规章制度
首先,在新医改模式下公立医院应将其基本信息对社会大众公开,从根本上健全其基本医疗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的科学化运营、规章制度与经济发展三者融合,健全公立医院运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模式,尽可能的发挥社会、政府乃至国家几方面的监管体制,使得公立医院在新医改模式下受到各方面监管力度达到最大化。其次,利用上文提及传统公立医院运营过程中涉及的规章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分析,通过监督管理模式提升公立医院内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在不断激发其内部人员的竞争机制的同时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以优化后的公立医院规章制度保障其在新医改模式下科学化的运营管理有效实施。对传统公立医院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制度“不作为”、规章“不健全”进行优化处理,利用法律法规提升医疗机构行医风气,真正做到公益性医疗服务于社会大众,保障公立医院稳步发展。比如持续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以三级医院为主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不仅使用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还造成了居民就医不便,医疗费用负担加重,形成“就医难”“看病贵”,如果不在政策制度上加强力度,那么分级诊疗就是一纸空文,只有加强政策引导,让患者自愿到基层就医,方能扭转当前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15-16]。
3.4 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
从公立医院的运营性质来看,基本自负盈亏(财政补助收入<4%);从市场环境来看,公立、民营、外资为主的多元化医疗市场逐步形成;从外部监管来看:医保局、卫健委、财政局、发改委等多头管理。公立医院要想在夹缝中生存,就要明确医院的“医疗服务半径”,要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因而做好运营管理势在必行,在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运用科室运营分析、业务指标分析、管理效率分析、投入产出等数据分析,从病种成本、床日成本、项目成本等多维度测算成本,为“提质增效”“降本”提供精细化服务[17-18]。
4 结语
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政府直接管辖的公益性诊疗机构,其以良好的就医环境、优质的医疗服务以及优秀的医疗团队为各地区人民群众的就医提供技术服务。随着国内医疗制度的不断发展,医疗机构中民营医院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制约了公立医院的发展。公立医院受到这一压力的冲击,需利用新医改模式找寻自身的缺点,不断优化其内部软件、硬件管理,找寻出一条稳定且科学的运营管理实施方案,优化弊端,促进未来向更加平稳性、公益性的方向发展。针对新医改模式下公立医院运营科学化管理方案进行研究,弥补了以往公立医院运营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然而,公立医院运营优化管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应在日后进一步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