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降龙大坝上坝坝址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2021-09-22张瑞洁
张瑞洁
(运城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运城 044000)
1 原降龙大坝上坝坝址区工程地质
1.1 上坝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1.1.1 地形地貌
原降龙大坝位于两沟交汇处,坝轴走向S41°W,坝顶高程399.03~401.53 m,上游淤积面高程395.57~396.73 m,河谷底宽约140~240 m。下游河床高程371.34~373.66 m,河谷底宽约26~42 m。左岸坝顶高程以上坡度相对较缓,坡度25°~30°,右岸坝顶高程以上坡度较陡,坡度50°~60°。左坝肩发育一冲沟,走向S58°W,冲沟出口底部高与坝顶高程一致。
1.1.2 地层岩性
坝址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洪冲积层、第四系中更新统洪冲积层、第四系下更新统冲积层。
1.1.2.1 水库淤积层
水库淤积层分布于原降龙大坝上游,层厚5.00~24.50 m。岩性主要为低液限黏土,以黄褐色为主,含有较多植物根系,局部含有卵砾石。
1.1.2.2 人工填土(Qs)
主要分布于原降龙大坝坝体,最大厚度24.80 m。岩性主要为低液限黏土,浅黄色,褐黄色,局部夹有级配不良砂透镜体。
1.1.2.3 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Q4dl)
主要分布于两岸岸坡地表,厚0~4.00 m。岩性主要为低液限黏土、级配不良砂,浅黄色,稍湿,结构松散。
1.1.2.4 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Q4pal)
该层主要分布于现代河床及沟谷地表,层厚0.50~7.00 m。岩性表层为低液粘限土,厚0.50~2.30 m,下部为主要为级配良好砾,层厚0.50~7.00 m。
Q4pal低液粘限土,浅黄色,含水量12.10%,稍湿;天然重度16.00 kN/m3;干重度14.30 kN/m3;孔隙比0.89,稍密~中密;塑性指数11.20;黏粒含量19.20%;压缩系数0.46 MPa-1,中~高压缩性;饱和快剪凝聚力11.30 kPa;饱和快剪内摩擦角21.40°。
Q4pal级配良好砾,成分以灰岩、石英砂岩为主,松散,磨圆状,粒径多为2~3 cm,可见最大粒径11 cm,骨架颗粒间充填砂土。
1.1.2.5 第四系上更新统洪冲积层(Q3pal)
主要分布于两岸阶地上,该层总厚度5.00~20.00 m左右。岩性主要为卵石混合土和低液限黏土,卵石混合土层厚1.00~15.00 m,低液限黏土层厚1.00~14.00 m。Q3pal卵石混合土,成分以灰岩、石英砂岩为主,中密,磨圆状,粒径多为4~6 cm,可见最大粒径40 cm,骨架颗粒间充填砂土,局部含有较多砂粒和少量卵砾石。
1.1.2.6 第四系中更新统洪冲积层(Q2pal)
该层主要分布于两岸上部,层厚>50 m。岩性以液限黏土为主,底部夹有厚7.00~13.00 m碎石混合土。
Q2pal褐黄色,褐红色,含有少量钙质结核,局部夹有细砂薄层。湿陷系数0.01~0.06,多具轻微~中等湿陷性。
Q2pal碎石混合土,成分以灰岩、石英砂岩为主,中密,次磨圆状~次棱角状,粒径多为4~6 cm,可见最大粒径60 cm,骨架颗粒间充填砂土。
1.1.2.7 第四系下更新统冲积层(Q1al)
该层广泛分布于坝址区下部。岩性上部为级配不良砂,层厚8.50~30.00 m,下部为低液限黏土,该层未揭穿,已揭露厚度50 m。
Q1al级配不良砂,褐黄色,密实,中压缩性,级配较差。Q1al低液限黏土,褐红色,坚硬,密实,局部夹有细砂薄层。
1.1.3 地质构造
坝址区被大面积松散层覆盖,未发现断裂构造迹象。
1.1.4 水文地质
坝址区河段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坝址区原降龙大坝上游地下水位386.64~387.34 m,原降龙大坝下游河床地下水位371.49~372.20 m,左岸阶地地下水水位373.75 m,右岸未揭露地下水。拟建坝轴处河水位374.10 m,河水补充地下水。
根据中坝址水的腐蚀性评价结果,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一般酸性型弱腐蚀,对混凝土无镁粒子型腐蚀,对混凝土无硫酸盐型腐蚀,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地下水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
2 原降龙大坝上坝坝址工程地质问题
2.1 坝基渗漏
根据钻探揭露,河床表层级配良好砾层厚4.80~7.00 m。两岸阶地卵石混合土层厚4.50~12.40 m,其下为低液限黏土。根据颗分资料查《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级配良好砾渗透系数90 m/d,卵石混合土渗透系数15 m/d,为强透水层,低液限黏土渗透系数为1.20×10-7~2.17×10-6cm/s,为相对隔水层。
坝基主要渗漏层为河床级配良好砾层和两岸阶地卵石混合土层。坝基渗漏量的计算按式(1)计算。
(1)
式中:Q—渗漏量(m3/d);B—渗漏带宽度(m);mcp—渗透带平均渗透系数(m/d);H—坝前坝后水位差(m);2b—坝基宽(m);T—渗透层厚度(m)。
经计算,Q4pal级配良好砾层渗漏量4 449 m3/d, Q3pal卵石混合土层渗漏量3 068 m3/d。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坝基渗漏量计算成果表
2.2 绕坝渗漏
左右坝肩Q1al级配不良砂层均向两岸和下游延伸,根据已建降龙水库输水洞当时的施工人员介绍,该洞通过左岸山梁地段,洞底位于Q1al低液限黏土上,洞身位于Q1al级配不良砂层中,穿过山梁后,砂层尖灭,根据施工人员描述的砂层尖灭位置及为库区测绘,推测砂层向左岸延伸宽度为250 m,向右岸延伸宽度为260 m。正常蓄水位403.70 m以下,左坝肩Q1al级配不良砂层厚0.80~1.10 m,平均厚1.00 m,右坝肩Q1al级配不良砂层厚0~0.70 m,平均厚0.40 m,Q1al级配不良砂层渗透系数1.72×10-3~7.03×10-3cm/s,平均值3.73×10-3cm/s,中等透水,水库正常蓄水后存在绕坝渗漏问题。
经计算,左坝肩绕坝渗漏量79.34 m3/d,右坝肩绕坝渗漏量79.47 m3/d,两坝肩总渗漏量158.81 m3/d。
2.3 坝基渗透稳定
坝基地层主要为Q4pal级配良好砾层、Q3pal卵石混合土层、Q3pal低液限黏土层及Q1al低液限黏土层,坝基土渗透变形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进行。
2.4 地基土震动液化
坝基表层河床为Q4pal级配良好砾层,两岸阶地为Q3pal卵石混合土层和低液限黏土,其下为Q1al低液限黏土。
Q4pal混合土卵石层<5 mm颗粒含量的质量百分率13.00%~15.60%,小于30%,初判不液化。
Q3pal低液限黏土和卵石混合土层及Q1al低液限黏土属于地质年代为Q3及以前的土,初判不液化。
综上所述,坝基土为不液化土。
2.5 坝基不均匀沉降
级配良好砾层结构松散,透水层性强,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沉降问题。
两岸阶地主要为卵石混合土层,局部夹低液限黏土透镜体,低液限黏土天然状态土质坚硬,强度相对较高,遇水饱和后,强度显著降低,存在大的不均匀沉降问题。
2.6 坝肩稳定
坝肩出露地层上部为Q2pal低液限黏土,局部夹有块石混合土层,该层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上,下部主要为Q1al级配不良砂和低液限黏土,Q1al低液限黏土和部分Q1al级配不良砂位于库水位以下。
左坝肩坡度40°~50°,局部直立,右坝肩高程405.50 m以上坡度相对较陡,坡度30°~40°,局部直立。
水库正常运行后,在库水长期浸泡和库水位骤降等情况下,对坝肩进行掏蚀,以及风力、雨雪等外力的影响,都会产生上部较大范围土体坍塌,侵占库容和影响大坝安全,建议对两坝肩上部的级配不良砂采取防护固壁措施。
2.7 原降龙大坝坝体质量
右坝端坝体土3.00 m以上,左坝端4.20 m以上坝体土孔隙比0.98,干重度13.70 kN/m3,填筑质量较差,且左坝端2.80~4.20 m夹有砂层。其余地段坝体土干重度15.40~20.90 kN/m3, 平均值19.60 kN/m3,孔隙比0.52~0.98,平均值0.63,塑性指数10.20~15.50,平均值12.90,黏粒含量14.30%~47.70%,平均值28.50%,填筑质量较好。建议将原降龙大坝两坝端4.20 m以上的坝体进行清除,重新填筑。
2.8 基坑涌水及临时开挖边坡稳定性
河床地下水位371.49~372.20 m,基坑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基坑开挖存在基坑涌水问题,需采取降排水措施。
基坑壁为级配良好砾,渗透系数90 m/d,为强透水层;基坑底为低液限黏土,渗透系数为1.20×10-7~2.17×10-6cm/s,为相对隔水层。
级配良好砾层边坡在水下自稳能力差,再大的水力比降作用下,易产生管涌破坏造成失稳,建议临时开挖边坡1∶1.50~1∶1.75。建议在上下游围堰处设防渗围幕。
2.9 地基承载力
淤积低液限黏土含水量20.10%,干重度14.80 kN/m3,孔隙比0.84,标贯击数13.60击,建议承载力特征值100 kPa。
坝体人工填筑土含水量18.00%,干重度19.60 kN/m3,孔隙比0.63,标贯击数15.00击,建议承载力特征值160 kPa。
低液粘限土含水量12.10%,干重度14.30 kN/m3;孔隙比0.89,建议承载力特征值110 kPa。
级配良好砾层动探击数36.00击,建议承载力特征值190 kPa;卵石混合土层动探击数40.90击,建议承载力特征值230 kPa;低液限黏土层含水量15.00%,干重度15.50 kN/m3,孔隙比0.74,标贯击数17.20击,建议承载力特征值120 kPa;低液限黏土层含水量10.70%,干重度13.10 kN/m3,孔隙比1.07,建议承载力特征值105 kPa;级配不良砂层含水量4.40%,干重度15.00 kN/m3;孔隙比0.78;水上休止角35°,水下休止角30.10°,建议承载力特征值180 kPa;低液限黏土层含水量17.40%,干重度17.60 kN/m3;孔隙比0.55,标贯击数52.50击,建议承载力特征值250 kPa。
3 原降龙大坝上坝址区工程地质评价
水库淤积低液限黏土层厚5.00~24.50 m,抗剪强度较低,但渗透系数较小,为微~弱透水,可作为天然防渗铺盖。
原降龙大坝两坝端4.20 m以上的坝体填筑质量较差,且夹有砂层,其余地段坝体填筑质量较好,建议将原降龙大坝两坝端4.20 m以上的坝体进行清除,重新填筑。
主河床段Q4pal级配良好砾层厚4.80~7.00 m,结构松散,存在渗漏,渗透稳定、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建议予以全部清除,将坝基置于Q1al低液限黏土层。
Q3pal卵石混合土层厚1.00~15.00 m,承载力较高,但存在渗漏、渗透稳定、不均匀沉降等问题;Q3pal低液限黏土层厚1.00~14.00 m,承载力较低,还存在不均匀沉降问题、渗漏和渗透稳定。建议采用防渗墙对Q3pal卵石混合土层和Q3pal低液限粘土层进行处理,防渗墙进入Q1al低液限黏土层≥2.50 m。建议对坝基范围内进行夯实处理。
左右坝肩Q1al级配不良砂层均向两岸和下游沿伸,正常蓄水位403.70 m以下,左坝肩Q1al级配不良砂层厚0.80~1.10 m,右坝肩Q1al级配不良砂层厚0~0.70 m,水库正常蓄水后存在绕坝渗漏问题。建议对左右坝肩和近坝库岸采取防渗措施。
基坑开挖中存在基坑涌水问题,建议临时开挖边坡1∶1.50~1∶1.75。建议在上下游围堰处设防渗围幕。
4 结语
原降龙大坝上坝址区工程主河床段沉积有厚Q4pal级配良好砾层厚4.80~7.00 m,结构松散,存在渗漏,渗透稳定、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建议予以全部清除,将坝基置于Q1al低液限黏土层。两岸阶地Q3pal卵石混合土层厚1.00~15.00 m,承载力较高,但存在渗漏、渗透稳定、不均匀沉降等问题;Q3pal低液限黏土层厚1.00~14.00 m,承载力较低,还存在不均匀沉降问题、渗漏和渗透稳定问题。建议采用防渗墙对Q3pal卵石混合土层和Q3pal低液限黏土层进行处理,防渗墙进入Q1al低液限黏土层≥2.50 m。建议对坝基范围内进行夯实处理。
左右坝肩坡度较陡,局部直立,水库正常运行后,受风力、雨雪及库水等外力的掏蚀,上部会产生较大范围土体坍塌,侵占库容和影响大坝安全。建议近坝库岸采取防护措施,并对两坝肩上部的Q1al级配不良砂采取防护固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