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睾丸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1-09-22王皆欢王唯伟赵凡陈月芹

放射学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淋巴瘤睾丸肿块

王皆欢,王唯伟,赵凡,陈月芹

睾丸肿块性质不同,治疗方案和预后差异很大。良性病变多选择保守治疗,而恶性病变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精原细胞瘤需辅以放疗,而恶性非精原细胞瘤及淋巴瘤以化疗作为辅助治疗方法[1]。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如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等指标对睾丸肿块的术前诊断有所帮助,但缺乏特异性;穿刺活检虽有确诊价值,但其为有创检查并有可能导致肿瘤种植性转移。MRI软组织分辨力高,对睾丸占位的定位、侵犯范围、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判断有重要价值,国内外学者对此已有诸多研究[2-4];但影像医师对常规MRI征象分析存在较大主观性,因此增加定量鉴别的MRI检查方法对临床很有帮助。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可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肿瘤性病变进行量化鉴别,但国内外文献对于其在睾丸肿块的报道尚少[5-7]。因此,本研究分析47例睾丸占位患者的MRI平扫及DWI影像特点,并探讨ADC值对不同病理类型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1月~2020年7月本院经病理证实的睾丸占位患者47例,其中恶性肿瘤33例(精原细胞瘤16例,恶性非精原细胞瘤12例,原发性淋巴瘤5例),良性病变14例(性索-间质细胞瘤5例,炎性肉芽肿6例,成熟畸胎瘤3例),其中12例恶性非精原细胞瘤包括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5例,未成熟畸胎瘤4例,内胚窦瘤2例,胚胎性癌1例。病例纳入标准:①原发于睾丸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②有完整的MRI平扫及DWI图像,且图像质量较好;③术前未行放化疗及穿刺活检。病例排除标准:①原发于睾丸的囊性占位;②明确外伤后睾丸血肿的患者;③病理证实睾丸内占位起源于睾丸周围组织或远处转移。

2.检查方法

MRI检查采用Siemens MAGNETOM Verio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体部正交线圈,患者取仰卧位,用毛巾夹于大腿根部托起阴囊以减少运动伪影,平扫FSE序列扫描参数:T1WI,TR 500~600 ms,TE 12~18 ms;T2WI:TR 1800~4000 ms,TE 70~90 ms。脂肪抑制T2WI序列:TR 2000~4500 ms,TE 70~100 ms,激励次数2;层厚5 mm,层间距1 mm,视野160 mm×160 mm~400 mm×400 mm,矩阵256×256。MRI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Gd-DTPA,剂量0.1 mmol/kg,以2~3 mL/s的流率经肘静脉推注。DWI检查扫描参数:TR 300~400 ms,TE 9~15 ms,层厚5 mm,层间距1 mm,激励次数2,矩阵128×128,视野160 mm×160 mm~400 mm×400 mm,扩散敏感系数 b值取50、1000 s/mm2。本研究47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DWI检查,其中27例患者行增强MRI检查。

3.图像分析和处理

MRI常规征象包括T2WI信号均匀征象(瘤内无囊变/坏死、出血即为均匀)、T2WI低信号征象(与对侧睾丸实质进行比较,肿瘤实质T2WI信号较低)、囊变/坏死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及增强扫描无强化的斑片状区域)、瘤内分隔征(肿瘤内T2WI低信号分隔)、包膜(瘤周T2WI低信号环)。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Siemens后处理工作站(syngo.via),以FS-T2WI及DWI上高信号区作为参照,于同层面ADC图像病灶最大的层面划取15~20 mm2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注意避开坏死、囊变及出血区,由两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测量ADC值2次,并计算平均值。

4.统计学分析

结 果

1.常规MRI表现

精原细胞瘤、淋巴瘤信号均匀,囊变、坏死少见,而恶性非精原细胞瘤、炎性肉芽肿和性索-间质细胞瘤囊变/坏死多见,T2WI信号多不均匀;精原细胞瘤多见瘤内分隔;精原细胞瘤、淋巴瘤及炎性肉芽肿的病变周围侵犯征象较非精原细胞瘤、性索-间质细胞瘤多见(表1、图1~3)。

图1 精原细胞瘤患者,男,39岁。a)T2WI示病灶呈均匀稍低信号,其内见低信号分隔影(箭);b)MRI增强扫描示低信号分隔强化程度高于周围肿瘤实质(箭);c)DWI示病灶呈混杂高信号;d)ADC图示病灶呈混杂低信号,ADC值约0.71×10-3mm2/s。

表1 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一般情况及常规MRI征象 (例)

2.不同睾丸肿块的DWI表现及ADC值差异性分析

两位影像科主治医师对47例睾丸占位ADC值测量的一致性较好,其中两位医师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0.991,组间相关系数为0.982。33例恶性肿瘤呈DWI均匀或混杂高信号,在ADC图上呈均匀或混杂低信号,ADC值约(0.76±0.22)×10-3mm2/s。14例睾丸良性肿块中,10例呈DWI高或稍高信号,4例呈低信号,ADC图上10例呈稍高或高信号,4例呈稍低信号,ADC值约(1.08±0.29)×10-3mm2/s,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P=0.001)。睾丸恶性肿瘤亚分类间的ADC值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F=5.971,P=0.001),其中淋巴瘤的ADC值最小,为(0.54±0.13)×10-3mm2/s ,其次为精原细胞瘤,ADC值为(0.74±0.19)×10-3mm2/s,恶性非精原细胞瘤的ADC值较精原细胞瘤高,为(0.88±0.22)×10-3mm2/s,性索-间质细胞瘤的ADC值高于恶性非精原细胞瘤,为(0.94±0.09)×10-3mm2/s ;炎性肉芽肿的ADC值最高,为(0.99±0.14)×10-3mm2/s。其中精原细胞瘤、淋巴瘤与其它病变的ADC值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非精原细胞瘤与性索-间质细胞瘤及炎性肉芽肿的ADC值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2 混合生殖细胞瘤患者,男,28岁。a)T2WI示病灶呈混杂高信号,其内见斑片状坏死区(箭);b)DWI示病灶呈混杂高信号;c)ADC图示病灶呈混杂低信号,实性成分ADC值为0.81×10-3mm2/s。 图3 炎性肉芽肿患者,男,53岁。a)T2WI示病灶呈混杂高信号,其内见斑片状坏死区(箭);b)DWI示病灶呈混杂高信号;c)ADC图示病灶呈混杂低信号,肿瘤实质区ADC值为0.90×10-3mm2/s。

3.ADC值对睾丸肿块的鉴别诊断效能分析

以ADC值作为定量指标鉴别诊断睾丸肿块的良恶性,绘制ROC曲线,AUC为0.826,95%CI为0.711~0.941,当ADC值≤0.79×10-3mm2/s时,诊断为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为100%(14/14),特异度为67.0%(22/33),阴性预测值为100%(22/22),阳性预测值为56%(14/25),准确度为76.6%(36/47)(图4)。ADC值对精原细胞瘤与恶性非精原细胞瘤亦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AUC为0.706,95%CI为0.501~0.910,当ADC值≤0.75×10-3mm2/s时诊断为精原细胞瘤的敏感度为75%(12/15),特异度为75%(9/12),阴性预测值为69.2%(9/13),阳性预测值80%(12/15),准确度为75%(21/28)(图5)。

图4 ADC值鉴别睾丸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 图5 ADC值鉴别睾丸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的ROC曲线。

讨 论

睾丸肿块病理成分多样,病变的常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本研究发现瘤内T2WI低信号征、瘤内分隔以及周围侵犯征象在睾丸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8,9];而良性肿瘤边界多清晰,部分病变可有包膜,瘤内信号多不均匀。精原细胞瘤及淋巴瘤细胞排列密实,细胞成分单一,囊变坏死少见,瘤内含水量低于正常睾丸生精细胞,在T2WI上呈均匀低信号,而恶性非精原细胞瘤内成分混杂,囊变坏死多见,瘤内局部含水量高于正常睾丸实质,T2WI呈混杂高信号[10-12]。精原细胞瘤呈多结节生长,周围可见纤维间隔[2],增强扫描分隔强化程度高于肿瘤实质,而恶性非精原细胞瘤及淋巴瘤内分隔少见。良性肿块中性索-间质细胞瘤在T2WI上呈结节状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早期呈快速明显强化,并可见对比剂延迟廓清。炎性肉芽肿患者可有发热、疼痛的症状,病变常累及睾丸鞘膜或阴囊,信号多不均匀。

本研究运用ADC值对睾丸肿块亚分类进行量化鉴别,发现淋巴瘤及精原细胞瘤的平均ADC值最低,其次为恶性非精原细胞瘤和性索-间质细胞瘤,最高者为炎性肉芽肿,病理基础为淋巴瘤与精原细胞瘤细胞成分单一,排列紧密,胞浆丰富,弥漫浸润睾丸实质,致细胞外水分子扩散受限明显,ADC值较低,两者恶性程度均较高,但瘤内水分子扩散受限程度仍有差异;而恶性非精原细胞瘤、性索-间质细胞瘤及炎性肉芽肿的细胞排列较为疏松,相应组织内水分子扩散受限程度低,ADC值较高,但两两之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ADC值对睾丸良、恶性肿块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当ADC≤0.79×10-3mm2/s时,肿块倾向于恶性,诊断敏感度为100%,准确度为76.6%。当ADC值取0.75×10-3mm2/s时,对于精原细胞瘤与恶性非精原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诊断敏感度为75%,准确度为75%。Tsili等[13,14]学者建议以ADC=0.99×10-3mm2/s为阈值鉴别睾丸良、恶性占位,以ADC=0.68×10-3mm2/s为阈值鉴别精原细胞瘤与恶性非精原细胞瘤,但上述阈值的诊断敏感度均低于本研究。两者阈值差异的首要原因是选取的样本量较小,病变种类有所不同,另外与机器设备类型、参数设置及ROI的选取方法不同有关。笔者认为将睾丸恶性肿瘤的T2WI低信号征、瘤内分隔、周围侵犯的常规MRI征象与ADC值≤0.79×10-3mm2/s相联合,可增强睾丸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信心。而瘤内分隔、T2WI信号均匀性与ADC≤0.75×10-3mm2/s相结合,可对精原细胞瘤与恶性非精原细胞瘤进行鉴别。期待在以后的研究中增加睾丸淋巴瘤、性索-间质细胞瘤及炎性病变的样本量,以获得不同类型睾丸肿块更为准确的ADC鉴别诊断阈值。

综上所述,DWI及其ADC值可为睾丸良性与恶性肿块、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提供相关定量依据,同时结合常规MRI征象能够提升睾丸肿块亚分类的鉴别诊断信心,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淋巴瘤睾丸肿块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孩子睾丸多大算正常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
完形填空精选
睾丸小是否会引起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