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地位和形成原因

2021-09-22胡遵远陈绍先

祖国 2021年16期
关键词:大别山区大别山根据地

文/胡遵远 陈绍先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鄂豫皖红一军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立的90周年。本文主要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地位及形成原因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地位

大别山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建地、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突出贡献、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大别山区恩爱有加、关心倍至、情有独钟。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2次深入到大别山腹地视察指导工作,并就大别山区的历史贡献、重要地位以及大别山精神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等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认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地位集中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

(一)马列主义进山乡,山里有了共产党——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我党的重要建党基地。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爆发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迅速传播、实现了“上山下乡”。“五四”运动之后,董必武创办武汉中学,积极传播革命思想;1922年,陈谭秋在黄冈建立了鄂豫皖边区第一个党小组;1926年秋,新县地区的第一个秘密党小组在一棵大松树下建立起来。同年,毛泽东在武昌开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大别山区培养了一大批农民运动骨干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烈火、生生不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最终发展成为我党的重要建党基地。

(二)“八七”会议指方向,挺起腰杆拿起枪----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1927年,面对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后,鄂豫皖边区的共产党人立即举起武装斗争的大旗,经过紧张的筹备,于当年11月13日发动了规模较大、人数较多、时间较长的黄麻起义;随后又相继发动了立夏节起义(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三次武装起义分别组建三支主力红军队伍、开辟三块革命根据地。1930年3月,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军队实行“三师合一”、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根据地实行“三地合一”,创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1930年1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会师后改编为红四军,随后,红四军又与红二十五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椐统计,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区先后有200万人投身革命,不仅先后组建了一大批成建制的红军队伍,而且走出了2支长征队伍、形成了3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

(四)苏区建设好风光,“经典”“模范”美名扬——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1930年6月,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标志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在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中共鄂豫皖省委的共同领导下,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医疗、教育等各项建设蓬勃发展。鼎盛时期,根据地的面积扩展到4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主力红军队伍4.5万余人,地方武装20万余人,建立了3个市级、27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

(五)坚定信念长相守,万众一心创辉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奇迹。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军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创造了一个个惊天动地的历史奇迹。在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中,英勇的红28军艰苦转战45个县,牵制国民党正规部队17万人,有力地支援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四支队从这里集结、出发,新四军第5师在这里创建了鄂豫边抗日革命根据地。1946年6月,中原部队在这里实施了中原突围、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实现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伟大历史转折。

(六)锻造大批栋梁才,“两源两地”靓起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运动和血雨腥风的战斗中,大别山区先后有100万优秀儿女为革命捐躯。这里,留下了董必武、周恩来、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战斗足迹,走出了徐向前、徐海东、陈赓、王树声、许世友、洪学智等300多位开国将领。这些伟大人物、开国将军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两源两地”已经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一个代名词,并将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七)革命理想高于天,红色基因万代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我党我军的重要红色基因库。

长期的革命斗争、伟大的革命实践,不仅给大别山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铸造了伟大的大别山精神。

可以这么说,大别山的山山岭岭都历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大别山的沟沟坎坎都流淌过革命先辈的殷红鲜血,每一寸土地都有革命先烈的战斗足迹;每一个村庄、每一片山林都蕴藏着红军战士机智果敢、英勇杀敌的传奇故事……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浸润着大别山英雄儿女的青春热血,都熔铸着大别山英雄儿女的不屈忠魂。大别山区的革命遗址遗迹众多,等级高、价值大,它们都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

大别山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优良作风、价值追求和初心使命,它与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红旗渠精神一样,都是我党我军的宝贵财富,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并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迈步新征程,我们认为:大别山精神蕴含的时代价值,仍然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关于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谆谆教导,切实抓好大别山精神的深度发掘和创造性的转化运用,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重要地位的形成原因

大别山区之所以能够较早地成立党组织、举行武装起义、开辟革命根据地……这是多种有利因素集中在一起产生的“综合”效应。分析、探索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功创立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先进经验,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大别山区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军民具有以下几种强烈的意识和高尚的品质。

(一)信念坚定的政治意识。大别山区的革命前辈和广大军民具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相信党、依赖党,听党话、跟党走。纵然是面对敌人的屠刀、面对敌人的枪口,他们依然是初心不改、视死如归……被人称为大别山“江姐”的晏春山不幸被捕后,敌人给她灌辣椒水、上压杆、钉竹签、烙烙铁,但是,无论敌人怎样折磨她、摧残她,她始终都不屈服。后来敌人逼着她带路去寻找红军游击队,途中她高呼口号,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二)不忘初心的宗旨意识。虽然那个时候还没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句话,但是,鄂豫皖地区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同志的实际行动就是如此。从最初的起义到红军队伍的组建、从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到发展,这是一个既漫长、又艰辛的伟大“长征”。在前进的道路上,大别山军民始终不忘初心、始终不忘根本,始终牢记入党誓词、始终朝着人民翻身解放、社会幸福美好的方向阔步前进、铿锵前行!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为群众之所想、急为群众之所急,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鱼水关系、血肉联系,获得了民心、赢得了支持。

(三)顺势而为的机遇意识。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决策、勇于斗争,这是大别山区红军队伍快速发展的又一重要法宝。国民党各派系军阀在共同镇压工农革命的同时,相互之间也在不断地进行分裂和混战。1927年10月至1930年11月之间,鄂豫皖边界及周围地区相继爆发了宁汉战争、蒋桂战争、蒋冯阎大战。原驻防在鄂豫皖边界地区的部队均被外调参战,鄂豫皖根据地周围守备空虚。红一军抓住这个机遇攻占了霍山、英山,出击京汉路南段,实现了连战连捷。鄂豫皖苏区就是这样注重利用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与战争,利用“围剿”苏区的中央军与杂牌军之间的矛盾,利用三省敌军指挥上的不统一、行动上的不一致,在较大范围内选择一些有利时机和战场打击敌人,使红军队伍和根据地不断发展。另外,像东西香火岭战斗、花园战斗、黄安战役、苏家埠战等很多著名的战役战斗,也是我们的党组织和红军队伍瞅准机会、抓住机遇,主动出击的结果。

(四)大胆探索的创新意识。创新也是革命的手段之一。大别山军民的创新意识强、革命智慧多,据不完全统计,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有20多项革命工作,在中国革命史上均属首创、首例和第一,比如:中国工农红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等。蒋介石下令对根据地进行清剿,提出“血洗大别山”的口号、并在根据地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时,苏区人民很快地就创立了多支党政军合一、灵活机动、使敌人难以对付的武装工作便衣队。这是我们鄂豫皖苏区的一大创举,为红军解决了筹粮筹款、搜集情报及掩护伤病员等诸多问题,被群众称为“流动的苏维埃政府”、成为党和红军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五)牺牲奉献的大局意识。舍小家、顾大家,舍小局、顾大局,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大别山区在土地革命时期,就有很多家庭全部牺牲,还有很多村庄也是全部牺牲,成为了“白天不见人,晚上不见灯”的“无人区”。红四方面军在得到中央关于要求配合红一军方面军进行长征的指示后,立即放弃用心血和生命铸造起来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强渡嘉陵江、接应中央红军。在艰难困苦的长征途中,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奉命为中央红军筹粮筹钱,他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千方百计地为红一方面军筹到了大批军需物资,受到了刘少奇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称赞。

(六)抱团取暖的团结意识。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秉承着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大别山人民团结意识强、合作氛围浓。红一军的成立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就是大别山人民和红军队伍团结一心的具体体现。大别山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精诚团结、通力合作,共同凝聚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伟大力量。

以上六种意识既是鄂豫皖广大军民身上所具有、所体现的优秀品质,也是鄂豫皖苏区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我们要积极传承、大力弘扬这些优良品质、高尚情操,并且努力让其融入血脉、沁入心扉,以利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更加坚定信念、鼓足信心,更加顽强拼搏、奋勇向前,向着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向着“两个更好”的目标、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铿锵前行、永远前进!

猜你喜欢

大别山区大别山根据地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又见大别山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再见了,大别山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
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
安徽大别山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调查与分析
桐柏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