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改善产前诊断孕妇不良情绪的临床意义
2021-09-21梁小娟陈倩静朱小红
梁小娟 陈倩静 朱小红
【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产前诊断的心理状况,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院实施产前诊断的孕妇,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共有120例孕妇参与。根据检查顺序,以接受传统护理方法的60例产妇为参照组,以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60例产妇为实验组。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方式实施后患者的心理情况变化。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前,两组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较优(t=21.863、31.673,P<0.05)。结论:在产科产检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孕妇产前诊断的心理状况,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减少孕妇不少情绪的产生,保障高风险孕妇的孕期心理健康。
【关键词】孕妇;产前诊断;心理情况;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217-02
我国迈入21世纪以来,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为响应国家号召,再加上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妊娠人数有一定的增长,为更好的保证生育质量,要求孕妇要重视产前诊断[1]。产前诊断是临床产科医生根据孕妇的个人资料、孕育史、既往史以及进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综合评估孕妇及胎儿是否存在异常风险,其能够预防先天性缺陷儿出生,提高生育质量,保障孕妇生产顺利[2-3]。但目前,大多数孕妇对产前诊断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忧郁等,严重影响孕期心理健康,为此,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4]。本次研究探讨孕妇产前诊断的心理状况,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详细内容包含以下方面。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院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共有120例孕妇参与,根据检查顺序分组。实验组(心理护理):女性60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为(27.47±3.25)岁;城市户口41例、农村户口19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及大专11例、本科及以上28例;孕龄18~30周,平均孕龄(22.16±2.37)周。对照组(传统护理):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为(27.51±3.27)岁;城市户口43例、农村户口1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3例、高中及大专10例、本科及以上27例;孕龄16~32周,平均孕龄(22.23±2.43)周。两组孕妇的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是我院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②精神认知正常,能够积极配合产前诊断和护理干预;③此次研究获得了孕妇及家属知情同意书的签字。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者;②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③未在本地落户者。
1.2方法 60例孕妇接受传统护理模式,即为预约产前诊断时间,及时引导孕妇前往产科进行诊断,向相关注意事项告知,诊断结束后叮嘱孕妇日常注意事项。60例孕妇接受心理护理,具体内容有:①成立心理護理小组:小组成员有产前诊断专科医生、心理医生以及产前诊断专科护理人员。将60例孕妇的个人资料另行建立心理档案,调查孕妇的基本情况,包括: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成员基本情况、介入性产前诊断原因集中讨论,发放调查表,了解孕妇介入性产前诊断前后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特征,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心理评估。孕妇资料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得向外大肆宣扬。②将60例孕妇按介入性产前诊断的指征进行分组,分为5组(高龄组、唐氏筛查高风险组、NIPT高风险组、超声异常组、不良孕产史组),每组孕妇由专人负责建立交流群。了解每位孕妇的心理情况,了解其不良情绪的根源,对于其焦虑的关键点进行专业性的解释和心理疏导。管理人员定期请已经完成相同指征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入群,以过来人身份跟大家交流,避免产生焦虑、紧张现象帮助孕妇积极、乐观的面对介入性产前诊断。③健康宣教:开展产前诊断健康讲座,提高孕妇对产前诊断的深刻认知,让其了解产前诊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心理专家陪同。针对孕妇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及时指出,鼓励其保持心态稳定。同时也要加强孕妇家属的健康教育,多耐心陪伴孕妇,定期陪伴孕妇进行产检,让孕妇内心不再孤单,以较好的心态面对诊断结果[5]。(4)诊断结束后,护理人员根据诊断的实际情况,对孕妇进行日常护理的叮嘱。将每项诊断结果仔细告知,并让其不要有焦虑、紧张情绪,,提高孕妇的自我管理意识,积极配合规范自己的不良生活行为,定期接受产检[6]。如介入性产前诊断后发现检查结果异常,心理医生介入,延续心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孕妇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50分以下为正常,50~70分之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70分以上有严重焦虑、抑郁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23.0展开整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表示为x±s,检验结果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孕妇护理干预效果比较 根据表1的结果得出,接受护理干预前,两组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较优(t=21.863、31.673,P<0.05)。
3 讨论
孕妇在产前诊断中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有:①孤单:进行产前诊断时是自己一个人,看见别的孕妇有家人陪伴,会突然感到孤单;②年龄:年纪较大的孕妇,特别是二胎妊娠孕妇,有较多的顾虑,会担心妊娠失败;③对羊膜穿刺检查会有抵抗情绪,害怕该诊断方式会伤及胎儿,始终存在顾虑,不愿意接受检查;④怀孕反应让孕妇痛苦,精神持续处于紧张状态;⑤胎儿有异常反应,如果B超检查结果显示胎儿偏小或偏大、唐筛显示高风险等,孕妇会对胎儿健康产生焦虑情绪[7-8]。
实施产前诊断,便于发现孕妇及胎儿存在的异常现象,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优生优育、提高我国人口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检查时孕妇的情绪不稳定,一旦获知胎儿异常,会加重孕妇的心理负担,会对孕妇的妊娠结局有直接影响,故而加强产前诊断孕妇心理护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9]。本次的研究结果表示,同传统护理方法相比,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60例孕妇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从(70.54±9.64)分下降到(29.36±3.58)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从(76.41±6.42)分下降到(27.14±2.63)分,其量表得分改善程度高于参照组(P<0.05)。表明,对孕妇产前诊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孕妇的焦虑、抑郁症状,消除不良心理情绪,有助于分娩顺利。本次研究中,成立心理护理小组,小组成员集思广益,了解孕妇的基本情况,评估存在不良心理的可能性,针对性的指导心理护理方案,确保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切实能够缓解或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让孕妇保持心态平稳;通过成立微信小组,便于孕妇在线解答疑惑,及早进行疑惑解答,便于让孕妇早日卸下心理包袱;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孕妇及家属对产前诊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正确认识产前诊断的意义,可积极配合;诊断结束后,根据诊断结果针对性的告知孕妇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主动选择有利于分娩的健康行为,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有助于分娩顺利[10]。如介入性产前诊断后发现检查结果异常,心理医生介入,延续心理干预,避免心理疾病的发生。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心理护理更加注重孕妇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孕妇角度出发,护理干预贴合实际情况,能够消除孕妇不良情绪,提高产前诊断依从性,其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产科产检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孕妇产前诊断的心理状况,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减少孕妇不少情绪的产生,为分娩顺利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苏景明. 产前诊断孕妇心理分析及护理方法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23(9): 1264-1265.
[2] 李玉, 王晓彩, 冯小静, 等. 不良孕产史孕妇羊水产前诊断分析及心理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9): 64-65.
[3] 陈瑶. 我院针对产检孕妇心理压力的护理策略及效果分析[J]. 饮食保健, 2018, 5(51): 273-274.
[4] 文云惠. 不良孕产史孕妇羊水产前诊断分析及心理护理[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26(2): 188-189.
[5] 郑慧佳, 康春梅. 妊娠期妇女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心理干预及相关护理研究[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 29(2): 163-165.
[6] 朱敏. 侵入性产前诊断对孕妇焦虑抑郁心理情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27): 90-91.
[7] 康春梅. 护理干预对唐氏综合征介入性产前诊断孕妇心理负担的影响[J]. 护理研究: 下旬版, 2016, 30(3): 1087-1089.
[8] 張榆霞, 张米莉, 张艳兰, 等. 个体化护理对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产前诊断预约及实施率效果分析[J]. 贵州医药, 2020, 44(4): 143-144.
[9] 胡小艳, 龙红群. 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的影响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97): 281, 283.
[10] 王启依. 产前诊断孕妇心理分析及护理方法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28(6): 91-92.
作者简介:梁小娟(1981-),女,广东深圳人,主管护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产科,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学。E_mail:dongying525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