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干预用于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提高生活能力的作用分析

2021-09-21徐歆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效果

徐歆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用“单双数抛掷骰子法”将我院8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OSIE(护士用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NOSIE总分、ADL评分与护理总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改善其临床病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干预;老年痴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134-02

老年痴呆学名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发病隐匿、病程长、预后差等特点[1]。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老年痴呆的患者人群也逐渐扩大,给患者家庭、医疗与社会均带去巨大的负担,现已成为造成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循证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机结合医学理论与护理经验的新型护理模式,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计划性等优点,经大量研究证实临床应用效果良好[2]。为此,本文对循证护理干预进行重点观察,以探讨其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价值,具体研究内容请自行翻阅下文。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共从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中择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从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本次研究分别设置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研究组别,并将所有患者依据“单双数抛掷骰子”的方法随机进行分配,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64~88岁,平均年龄(76.58±4.68)岁;病程3~24个月,平均病程(3.69±0.57)个月;疾病类型:单纯老年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 混合型痴呆=27: 8: 5;痴呆程度:轻度: 中度: 重度=11: 22: 7。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6.67±4.74)岁;病程3~25个月,平均病程(3.71±0.62)个月;疾病类型:单纯老年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 混合型痴呆=28: 7: 5;痴呆程度:轻度:中度:重度=11: 23: 6。组间资料对比(P>0.05)。接纳标准:①所选患者均符合临床对于老年痴呆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所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主自愿配合相关治疗。剔除标准:①合并患有心、肝、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的患者;②合并患有精神或听力、视力、语言表达等障碍的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④治疗依从性不高或中途脱落本研究的患者。本次研究均已报告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已批准开展。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进行简单的口头健康宣教与情绪安抚、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并在患者出现异常状况时及时联系相关主治医师;加强病房的环境与卫生护理,保证通风良好、干净整洁。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组建循证护理干预小组:择取科室护士长、主治医师与5名具备丰富护理经验、表达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组成循证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负责监管小组的整体护理工作质量。小组成员定期接受循证护理干预相关培训,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循证护理干预计划。②提出循证护理问题: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通过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体征报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明确患者现有问题,如精神与行为症状、认知能力、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③查找循证护理证据:小组成员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找、整合与分析,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和个体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循证护理干预计划。综合分析后发现患者主要存在的循证问题包括3种:其一,精神与行为方面的异常:多数患者容易出现妄想、幻觉等现象,个别严重者甚至会表现出激越行为、攻击行为或自我伤害等异常症状;其二,认知方面的障碍:大多数患者在患病早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记忆力、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异常;其三,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多数患者基本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急需他人的照顾。④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计划:a.精神与行为异常的护理:首先,需保证患者所处环境的安全:在病区适当位置设置扶手、床旁栏杆、约束带及其他安全设施,并保证专人全天陪护,以免患者发生意外或出现自伤或他伤行为。其次,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力度:积极耐心地与患者进行友好沟通,及时了解并尽量满足其各项需求,多使用表扬性、鼓励性语言和肢体动作来使患者随时获得尊重与关怀,以此提高患者对生活的积极性;在病房内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以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悦;对情绪波动较大患者可通过聊天、散步或其他文娱活动来转移其注意力,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适量镇静药物;最后,通过家庭与社会支持力量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积极寻求患者家属及亲朋的协同帮助,嘱咐他们多加陪伴、关心患者;多加组织相关文娱活动、病友交流活动等,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以从他人身上获取正向力量,放松身心进行治疗。b.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首先,记忆力的训练:通过复述护理人员的话、回忆几分钟前看过的物品来提高其瞬时记忆能力,以此加强患者的记忆能力;其次,定向力的训练:鼓励患者多加回忆过往重要事件或简单事情,如家人姓名、年龄、自己生日等;第三,语言能力的训练:鼓励患者表达,结合患者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进行简单的问题询问,以此激发其表达欲望;最后,认知能力的训练:指导患者重新学习简单的生活常识及事物分辨。c.日常生活能力退化的护理:积极指导、鼓励患者进行基本的生活自理,如洗漱、穿衣、吃饭等;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鼓励患者多食蔬果、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少量多餐,科学搭配;定时为患者按摩四肢与关节,以免肢体僵化。

1.3观察与评估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病情观察和生活能力评分,病情观察通过NOSIE(护士用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评定,共包含3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0~4分5级打分制度進行评分;生活能力通过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满分100分,分值越低提示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差[3-4]。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由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得出,分为不满意、较为满意和十分满意3项。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均输入数据库并经由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NOSIE评分、ADL评分属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通过t实施检验;护理满意度属于计数资料,用%表示并通过c2检验,所得P值若低于0.05,则表示两组资料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病情观察和生活能力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OSIE评分和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NOSIE评分和ADL评分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 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老年痴呆多发于65岁以上群体中,患者大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记忆、视空间功能、语言表达、认知功能、执行功能等障碍以及行为、人格的改变[5]。当前临床对于老年痴呆的发病因素尚未明确定义,但基本认为其是在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发生与发展的,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家族遗传、头部外伤、病毒感染、一些躯体疾病、低水平教育等[6]。由于老年痴呆尚属于无法治愈的疾病的类型,因此临床仅能坚持服药、加强监护与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等综合疗法稳定病情。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可知,若对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实施个性化行为与心理指导,对中重度老年痴呆患者强化监护力度,将会大大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护理模式[7]。

以往临床对老年痴呆患者使用的常规护理干预虽具备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护理随意性较大,患者发生意外等不良护理事件的概率较高。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程度与护理满意度更高,提示我们循证护理干预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循证护理干预通过问题提出、资料查询、方案制定与实施的步骤有序地开展护理工作,更能降低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概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达到改善临床病症,提高护理满意度的目的[8]。

总而言之,对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施行。

参考文献

[1] 吴晓晗. 循证护理模式在老年痴呆患者长期卧床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31(15): 150-152.

[2] 何静. 老年痴呆症的中医循证护理研究[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5, 37(6): 75-77.

[3] 李桂英. 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 4(77): 15174.

[4] 张智, 葛兆霞, 邓小岚. 中医循证护理结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痴呆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 下旬版, 2017, 31(9): 3460-3461.

[5] Hirschman K B, Hodgson N A.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s for Transitions in Care for Individuals Living With Dementia[J]. The Gerontologist 2018, 58(1): S129-S140.

[6] 付京. 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 中华养生保健, 2020, 38(2): 129-130.

[7] 刘改祥, 龚红霞. 循证护理干预用于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6(A02): 1129.

[8] 張洪芬, 张琪韵, 鲁亚丽. 循证护理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 2013, 42(11): 1317-1318.

猜你喜欢

老年痴呆护理效果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剂量多奈哌齐有效性和经济性比较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老年痴呆采用乙酰胆碱酶抑制剂类药物与盐酸美金刚的治疗效果分析
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比较
老年痴呆、帕金森病和脑梗死患者的记忆损害的临床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