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精神融入大学班级凝聚力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1-09-20赵欢

关键词:凝聚力

摘  要:班级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最基本单元,班级凝聚力建设是决定班级能否取得长远发展的核心要素。以“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及永不言败”为实质的中国女排精神,是中国体育精神的象征与符号,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探索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体育精神融入大学班级凝聚力建设,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营造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班级氛围和筑牢大学班级同学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更好地将中国体育精神融入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凝聚力的隐形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从以下四点着手:第一,做好思想引领,确立共同奋斗目标;第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第三,组建优秀干部队伍,发挥“领头雁”作用;第四,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发挥网络育人功能。

关键词:女排精神;大学班级;凝聚力

精神力量对人的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代中国体育人都有为国争光的历史使命,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体育精神,时刻激励着广大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共克时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建设力量。当前部分大学生群体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集體观念淡薄以及团结协作观念差等问题。这容易导致大学班级人心涣散,缺乏凝聚力。在新时代和新学工背景下,对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体育精神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班级凝聚力建设路径进行探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新时代女排精神的实质

在过去四十年中,三代中国女排人顽强拼搏、为国而战,取得了十冠辉煌,喊出了民族崛起的时代最强音,更激发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他们将个人奋斗目标与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奉献自我价值,展现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习近平同志在2019年9月30日会见女排代表时,对社会主义新时代女排精神的实质作出了新的阐述,即“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以及永不言败”。中国女排是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队伍,为了更好将女排精神融入大学班级凝聚力建设,必须要对女排精神的实质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一)祖国至上

无论何时,爱国主义始终是女排精神的最本质核心,祖国至上始终是女排人身上最耀眼的底色。理解女排精神,首先要认识到中国女排把为国而战、为国争光的责任感与担当感。正是这份祖国至上的责任感与担当感,激励着中国女排在国际赛场面对强敌时毫不畏惧、顽强拼搏。在陷入低谷时坚守本心、负重前行,在登上高峰时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赢得世界尊重。以当前讨论大学班级凝聚力建设,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当代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筑牢为实现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目标的思想政治基础,提高政治向心力以及政治认同感。当代大学生只有始终将祖国装在心中,涵养祖国至上的责任感与担当感,才能迸发出源源不竭的动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而一个大学班集体只有培养浓厚的爱国主义班风。树立为国奋斗的远大理想,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共同奋斗目标形成最大合力,不断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培养一支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新时代大学生队伍。

(二)团结协作

“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我们”正是中国女排精神的核心奥义。中国女排能够在世界赛场上连克强敌、逆转取胜,成就十冠伟业,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在女排队内,队员们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但到了赛场上,他们就是那支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共同进退以及所向披靡的中国女排。这是因为他们在奋斗目标上有着高度的共识,即无论何时祖国的荣誉都高于一切,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而有共识才有团结,有团结才更加有力量。任何一项事业、一个目标以及一场胜利,都亟需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攻坚克难,不断提高实现目标的质量与效率。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团结和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齐心协力、同心同向,为打赢这场战争献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取得了重大战略性成果。中国女排团结协作、共同进退的团队精神,对大学班级凝聚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大学班级凝聚力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绝不是单靠班干部或某位班级成员的努力就能简单实现。它需要班级全体同学的共同参与以及相互合作,在实现班级共同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班集体凝聚力,从而创建更加优秀的班集体。

(三)顽强拼搏

充分展现中国女排精神的电影《夺冠》中有这样的一幕,女排队员们为了国家荣誉,拼了命地去练习,不惜付出汗水、泪水甚至血水,以至于训练场地的地板变得斑驳,墙面上布满球印。这也彰显出了女排乃至数代中国体育人身上顽强拼搏的底色。成功背后往往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奋斗,正如郎平所言:“女排的精神不是赢,而是知道不会赢,但还是要竭尽全力去拼搏,尽量做好每一个细节,积极吸取经验,争取反败为胜”。一个优秀的大学班集体也要像中国女排一样具有顽强拼搏的底色,遭遇逆境时更加紧密团结起来,勇于直面困难与挑战。在班级全体同学为实现共同目标奋斗的道路上,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班级成员们要在一次次的拼搏中努力发现与完善自身的不足,默默地积蓄力量,厚积薄发,一鸣惊人,更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对所在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荣誉感。

(四)永不言败

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从不轻易言败。当代大学生群体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每每碰到挫折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意志消沉、停滞不前。因此,当代大学生更要学习女排永不言败的精神。电影《夺冠》中,中国女排陷入低谷时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默默训练,通过千百次、上亿次不断重复的训练,一点点缩小与对手的差距,慢慢走出低谷,重回巅峰。在实现班级共同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每一位班级成员都需要向中国女排学习,永不言败,一点一滴汇聚力量,就一定能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与挫折,实现最终目标。

二、中国体育精神对大学班级凝聚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以“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以及永不言败”为实质的女排精神,激励着刚刚共渡难关的全体社会成员树立起重整山河的强大信心。而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女排精神都对中华民族起到了积极正面的激励与导向作用。每一个大学班集体的凝聚力建设,都离不开共同的奋斗目标以及班级每一位成员的互相扶持、顽强拼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女排精神对大学班级凝聚力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多种方式将中国体育精神融入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引导班级同学真正地将女排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班级凝聚力,建设班级命运共同体,让班级同学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起来。

(一)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

正确的价值观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基础,起到的是“铸魂”作用。它指引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群体更加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更加自觉地将个人奋斗目标融入到推动祖国繁荣富强中去。中国女排精神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当代大学生青年群体具有正确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不断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修养,争做“四有”新时代大学生。中国女排不仅过去是父辈人的偶像,更是現在青年大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的榜样。她们身上拥有许多当代学生缺失的价值观念,比如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中国女排精神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民族崛起和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还有利于及时将自己扭曲的价值观扭转过来,坚守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内在修养。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与坚守,将会有效确保当代大学生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为班级共同奋斗目标乃至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目标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因此,涵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提高班级凝聚力属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的青春之力。

(二)有利于营造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文化氛围

“人是环境的产物”,衡量一个大学班集体凝聚力强弱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于这个班级是否具有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文化氛围。大学班集体始终是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而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则是影响大学生四年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学生有着春风化雨、循循善诱的“柔性”引领作用,不但可以引领学生规范自身行为,还可以引领他们积极进取,勇于直面困难,顽强拼搏,努力为班级增光添彩。当代大学生身上缺乏哪种精气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通过多种途径与渠道,营造出相应的文化氛围,帮助他们补足“精神之钙”。因此,在将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体育精神融入到大学班级凝聚力建设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班级内部通过多种形式展开对中国女排精神的学习,例如组织集体观看电影《夺冠》、开展女排精神征文大赛等,从而更好地涵养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班风、学风,推动班级同学更加深入地领会女排精神的精髓,在践行女排精神过程中不断提升班集体凝聚力。

(三)有利于弘扬团队精神,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中国女排四十年来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屡夺世界冠军的事迹向世人印证了一个真理,即“不管在任何时候,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最强合力”。在大学班级建设发展过程中,一个大学班集体如何发挥出攻坚克难的“洪荒之力”,关键在于团队精神,在于班级凝聚力。班级的每一位成员都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因为高考汇聚到了一起,虽然大家说着不同的方言,有着不一样的饮食习惯以及外表相貌,但却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是在班级变得更好的基础上,积极将“小我梦”“班级梦”融入“中国梦”,做好新时代的追梦青年,为祖国强大、民族崛起奉献青春力量。在大学四年期间,每一个班集体都会参与到校院举办的各种活动与竞赛。无论是面对输或赢,班级成员都要像中国女排以及中国体育人一样团结起来,相互扶持,共同面对风风雨雨。将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体育精神融入到大学班级凝聚力建设中,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厘清“大我”与“小我”之间的关系,筑牢他们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从而打造最具凝聚力与战斗力的优秀班集体。

三、提高大学班级凝聚力的路径选择

凝聚力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一种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班级凝聚力建设发展应该始终贯穿于当代高校学生培养全过程和各环节,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每时每刻。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隐形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在将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体育精神融入到大学班级凝聚力建设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显性教育,更要注重班风学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隐性教育,推动女排精神更好地“入脑入心”,培养“精诚团结、齐心并力”的良好班级氛围。

(一)做好思想引领,确立共同奋斗目标

正如中国女排为国争光的共同奋斗目标激励着他们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一样,共同的奋斗目标也是大学班级前进路上源源不竭的动力源泉和鲜明导向,是每一位班级成员个人奋斗目标的“最大公约数”。没有共同奋斗目标的大学班集体会在发展的道路上迷失方向,班级成员也会丧失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最终导致班集体形同散沙。如何将班级成员有效地凝聚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战斗力,关键还在于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确立共同奋斗目标,而这个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以量化且可以实现的。首先,要在新生入学第一次班会课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班级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例如,引导班级每一位同学上台阐述自己心目中的大学班级是什么样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为实现班级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等,并向他们灌输“每个人都是班级里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要为这个大家庭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奉献。只有班级真正团结起来、强大起来了,自己才能有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和空间”等积极正面的思想。此外,要在当代大学生思想多样性的基础上,找到一致性,即班集体共同奋斗目标,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起班集体意识,激发他们的班级荣誉感,更加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努力提高班级学生共同参与集体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共同进退以及荣辱与共的班级共同体思想,并通过班级体活动将家国情怀、班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再次,可以组织班级成员观看“优秀班集体”评比现场,或者邀请高年级优秀班长举办经验分享会,为学生树立奋斗榜样和典型,加深学生对班级凝聚力的理解和认同。

(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一个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在于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在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下,團队成员才能更加自觉和紧密地团结起来,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而这也是中国女排屡登巅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班级凝聚力建设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汲取郎平“宽严适度、掌握分寸”的管理理念,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在保障班级正常运转的同时,也为班级成员成长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首先,科学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必须是要建立在班级成员共同协商的基础之上,体现班级成员高度共识以及公信力的。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和班主任不仅要引导学生根据学校规章制度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还要引导学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管理建设中,更好地凝聚班级文化力量,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良好效果。其次,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必须是动态的,需要不断适应班级发展的新态势和班级成员思想的新动态。大学班集体在建设发展的各个阶段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新情况,为了持续发挥班级管理制度应有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保证班集体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必须要实事求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规章制度是冷冰冰的,而班级管理者要为它注入活的灵魂,辅导员和班主任需更加敏锐地认识到班级目前实际情况,引导班级成员对班级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班级成员自我管理意识。

(三)组建优秀干部队伍,发挥“领头雁”作用

中国女排能够走出低谷、重返巅峰的背后,是女排人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结果,更离不开这支队伍的灵魂人物——郎平的努力。郎平就是中国女排的灵魂,只要郎平在,这支队伍就不会散,永远是那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因此,在班级凝聚力建设过程中,组建一支优秀的班级干部队伍,培养郎平式的“主心骨”和“领头雁”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严格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优配强班级干部队伍,特别是要选好第一届班委,注重对班级干部道德素质的考察,引导班级成员选出能够带领班级前进的带头人;其次,要加强对班级干部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引导班级干部坚定为同学服务的初心,努力提高班干部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再次,要制定科学化的班级干部考核制度,确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原则,解决“谁来评价我们”的重要问题。通过组建优秀班级干部队伍,为班级凝聚力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发挥网络育人功能

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极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阶级斗争依旧尖锐而不可调和。西方敌对势力为了遏制中国发展以及民族崛起,通过网络渠道利用历史虚无主义、民族分裂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加大对当代大学生的冲击与侵蚀,企图动摇甚至摧毁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之基。此外,习近平同志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结合全球信息化发展新形势以及当代大学生易受网络熏陶等特点,为了将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体育精神融入到大学班级凝聚力建设,就必须要主动占领网络平台新阵地,重视网络育人功能的发挥。首先,要充分运用易班、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将女排精神、中国体育精神、爱国主义、中国梦等积极元素融入到不同的信息载体,比如短视频、推文等,加强对不同大学生的针对性引领,宣传优秀的思想和正能量,把班级成员共同奋斗的共识和力量凝聚起来。其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创造出大学生们喜闻乐道的、形式多样的网络文艺作品,不断提高育人实效,广泛凝聚正能量。再次,要打造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把控以及对网络风险点的防范和处置,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谢巧生.大学生群体中理想信念“沙化”现象探析[A].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5.

[2]朱基钗.习近平会见中国女排代表[N].人民日报,2019-10-01(001).

[3]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4]许艳,王鹏,张媛媛.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197+199.

[5]戴辉礼,赵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鲜明特征及其重要价值[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0(04):21-25.

[6]陈湘红.基于专业化职业化目标的辅导员团队建设研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36(04):155-160.

责任编辑  杨慧芝

作者简介:赵欢,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辅导员。

猜你喜欢

凝聚力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如此凝聚力”
抓住班级群体的“灵魂”
加强团青工作提高企业凝聚力的探讨
浅谈电力科技企业如何发挥好工会组织的作用
高校办公室凝聚力建设探讨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说“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