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统编版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整合策略

2021-09-20管永利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3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管永利

摘要:《2017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最大改变之一是增加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由于课堂形式和内容的限制,对于教师来说将五个核心素养全面体现在同一课时中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教师依据一定原则和策略进行取舍,并结合学情、课程标准、教材等情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以恰当的形式呈现出来,“问题探究式”、“史料分析式”等策略都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核心素养进行整合。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策略整合

2019年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已于辽宁省使用,《2017新课标》尤其强调立德树人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统编版教材采用通史顺序编写,与之前专题史各版本教材相比内容增多、课时相对减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有所取舍,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策略,下文就核心素养培养的整合进行策略性分析。

一、核心素养培养的整合原则

1.主题性原则。这里所谓的主题性是指要以一节课的“课堂立意”为中心来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由于历史知识具有共性规律的同时也具有特殊性,教材的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内容设置不同,所以教师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要始终把握住课程的“灵魂”,在“根”的基础上来“添枝加叶”,这样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才不会偏离“主题”,学生也不会觉得课程内容庞杂、知识点散乱。

2.灵活性原则。由于时间和内容限制,一节课中不能将五个核心素养全部体现出来,所以教师要结合学情、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等,挑出一个或多个素养来重点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某一素养得到更深层次的培养。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要具有灵活性,能够恰到好处的对学生进行历史逻辑思维的培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主体性原则。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还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任何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也要以学情为基础,设计的内容太难或者太简单都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学生的素养也会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练习的不断深入而提高,教师也要根据情况适时的改变策略,以便学生的历史素养进一步有效提升。

二、核心素养培养的整合策略

1.问题探究式。这种方式主要指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当学生遇到一些无法单独完成或者理解的问题,除去教师单纯讲授外,“合作和探究”是比较常用的能够提高学生兴趣和个人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在向同伴表达自己想法和谈论交流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加强对问题的认识,并对知识进行内化。

例《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可以将“课堂立意”确立为“专制与民主的博弈”。通过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内容适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解释素养,教师可以设置“中国的问题在哪里?—民主的价值是什么?—民主的尺度时什么?—民主是否适合中国?—民主实现的途径在哪里?—民主该不该有替代品?—中国的出路在哪里?”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一步步分析和探究,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北洋时代中国的状态,进而认识到只有国人“爱国”才会有祖国的不断强大。

2.史料分析式。“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中常见的一种策略。学生可以通过史料的阅读辨析,认知史料作者的意图、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进而增强史料实证意识。通过史料教学,学生还可以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自己的历史认识。

例《选择性必修2》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对于工厂制度的发展情况使用史料去对比,学生能够清晰的比较出工场—工厂—垄断组织的不同。运用史料教学也会使学生很快了解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处境,进而更好的感受历史。

笔者认为史料要尽量选取原始或一手史料、可以就同一史事多角度选取史料、多个史料之间要有逻辑性等要点。另外,由于课堂时间和内容限制,教师还要根据学情恰当的选择史料,也可以根据从易到难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分阶段的史料阅读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接受的过程,避免产生畏难情绪。

3.时空线索式。这里的“时空线索式”主要对应的是“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主要形式包括时间轴、坐标系、表格、思维导图等。目前思维导图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也是一种新型的思维形式,通過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可以高屋建瓴式的把握所学的知识,同时能够增强自己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而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也能够更多的向学生呈现历史知识的规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时间、空间、规律有所强化,当然,具体的操作还需教师和学生磨合,进一步探索出适合学情的步骤,从而助力教学。

4.情景设置式。这里所谓“情景设置式”即建构主义提出的“情境式教学”。目前公开课、赛课等活动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此种策略。此种方式通常围绕一个具体时空,通过人物、事件设计一定的情境,也会采用图片、视频、音乐、史料、课本剧等形式,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对学习目标的感知更加具体化,这种“沉浸式”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对提高核心素养形成有效助力。

例《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时,让学生排练课本剧,身临其境了解当时中英两国各方面的差异,同时将这一课的主题设置为“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以吸毒并被封杀的明星图片进入主题,让学生更能准确的把握住该课的线索,在课程的结尾将主题升华,让学生认识到毒品不仅影响健康,也会影响国家的命运,从而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三、结束语

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还有很大空间需要探索,教师在实践中还需灵活处理,不断总结经验,以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25-34.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