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七年级历史为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2021-09-20李大龙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3期
关键词:名片家国中华文化

李大龙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知识的理解有限,此外在诸多学科中,历史科目因为其年代久远,朝代众多, 知识点繁杂,学生的自我整合能力有限,这就导致教学效率不断下降。新时期的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 识,同时还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前言:

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家国情怀,历史教学使命 光荣。作者在教学《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以儒家 学派为主线,用孔子思想的发展折射时代的突变; 以“孔子学院”的遭遇引发思维碰撞,让“历史照 进现实”。

一、行走于抽象与具象之间

何为家国情怀?抽象的解释是:主体对共同体 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 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 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它既 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 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 化的超越。 概念、观念、思想是抽象的,家国情怀的基本 内涵、实践路径和主旨精神化为炎黄子孙的行动自 觉之后,方能称之为文化自信了。故此,历史课堂 就是要转化抽象说词,强化具象认知,以具象感知 抽象。 作者认为对于本国文化的高度认同,提及本国 文化油然而生的“自信心”,是最为“外露”的家 国情怀的一种,也是学生最能“触及”到家国情怀 的地方。 《百家争鸣》一课内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 最熟知的莫过于孔子。如何将孔子所代表的的儒家 学说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相融合,是渗透“家 国情怀”的关键一步。作者设计了如下的导入: 出示“中国名片”的概念。 提问:如果要给中国名片配图,会选择什么图 片?为什么? 进而引出“中国文化名片”的概念。 提问:如果要给中国文化名片配图,会选择什 么图片?为什么? 中国名片、中国文化名片均是具象的图片,把 握两点:一是让学生说。学生众说纷纭,多方位展 示了他们对中国的、民族的、经济的、文化的等不 同视角的记忆和理解,拓宽思维的广度。二是让学 生想。要求学生说明选择的理由,要言之有据,言 之有理,培养的是史证意识,延展思维的深度。以 此唤醒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同时引发学生思 考、审视图片背后的中国文化究竟是什么,进而带 着问题进行探究。 由于孔子所在的年代距離今天较远,加之孔子 思想的核心要义简约高深,学生根据教材文本无法 透彻理解其思想内涵。为此,可以通过展示统计数 字、设计对话场景和层级分明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家国情怀”的根源,从而令情感价值的深化完成 于无形之间。

【探究一】:家国情怀, “国”是根本,有国 才有家。通过引用史料,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周游 列国”的原因,同时以《论语》为抓手,进一步理 解孔子是带着政治抱负周游列国的。

*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 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论语》

提问:

1.从“人——仁——君子”三个词语 的频次上,反映出孔子对于“人”的最高标准是什 么?要达到这一最高标准,需要有怎样的品质?

2.孔子是如何解释最高标准的(仁)?

3.孔子认为作为天下君子楷模的统治者,该 有怎样的治国理念?

《论语》高频词、孔子师徒对话等都是具象的 展示,三组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其一,让学生 在列表中初步认识“人、仁、君子”,这是一个抽 取概念并建立印象的过程。其二,“孔子是如何解 释仁的?”问题的设置,是把“人——仁”建立连 接,向学生揭示“仁者爱人”的理念与价值。其三, 第三问则是把“仁——君子”两个概念连接起来, 将孔子郁郁不得志的“周游列国”与其为君主为百 姓鞠躬尽瘁的政治抱负相统一,让学生在这一对冲 突中理解孔子的“流浪”是为了找寻“志同道合” 的君主,构建“仁”与“礼”的世界。系列问题的 提问,引导学生概括出孔子的政治思想,理解孔子 的政治抱负,内化为学生的文化情怀。

二、感悟于冲突和矛盾之中

没有冲突就没有思想的火花。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习惯于“固定套路”:介绍孔子思想——赞美 孔子思想——升华孔子地位,并依此希望学生能够 “被折服”于孔子及其思想的“光芒”中。诚然,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在中华文化中有极为重要的 作用,甚至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名词,在全世界极 具影响。但对于民族文化的高度推崇往往出现于负 面评价出现的时候。因此,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笔 者并没有遵从传统形式,一味地从正面去烘托儒家 思想的崇高,而是故设波澜,让学生在“一起一落” 中,感受到内心对于中华文化的强烈热爱。此刻, 当学生再回头去感受儒家文化时,文化自信所带来 的家国情怀就水到渠成了。

【探究二】:播放“孔子学院”视频。(自 2004 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以 来,已经有 162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550 多所“孔 子学院”。) 以视频和数字等直观的方式,“引爆”学生内 心的民族自豪感。以中华文化在世界的飞速传播, 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当今世界开放程度日益扩大,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断交流、碰撞,我们要更好 地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此为“正面”烘 托孔子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文化,符合学生的一般思 维逻辑,为后面“波澜”的出现预留了伏笔,此处 越是烘托渲染到位,下一环节的矛盾与冲突感越是 强烈,课堂效果越是深刻。

结语:

培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是历史教学的价值 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 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历史积淀与思想宝库,是中华文 明赓续传承、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因密码”。 让历史课堂充盈家国情怀,让中学生坚定文化 自信,历史教育工作者要把这个使命常担于肩,常 记于心,更好地承担起“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 事”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1(08):49-50.

[2]平忠颖.文化自信视角下涵养家国情怀的历史教学策略——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21(07):18-20.

猜你喜欢

名片家国中华文化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谁咬得更厉害
会员名片
会展名片等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