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数学操作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1-09-20杨丽群

天津教育·上 2021年8期
关键词:幼儿园

杨丽群

【摘  要】“幼儿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皮亚杰认为,儿童是通过与物体的操作和动作的内化来获得数学知识。因此,组织和创设一个让他们能在其中尽享趣味,自主操作、体验数学情感的情境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本文以“大班数学活动:趣识公共边”为例,对幼儿园数学操作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操作;情境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2-0104-02

A Probe into the Situation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l of Mathematics Operation in Kindergartens

(Jiguang Kindergarten,Fuding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YANG Liqun

【Abstract】"Children's wisdom is on the tips of his fingers." Piaget believes that children gain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hrough the manipulation of objects and the internalization of movements. Therefore, it is our pursuit to organize and create a situation where they can enjoy the fun, operate independently, and experience the emotions of mathematics. This article takes "Mathematics Activities in Large Classes: Interesting Knowledge on the Public Sid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 of mathematics operation in kindergartens.

【Keywords】Kindergarten; Mathematical operation; Situational experience teaching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一位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如何为幼儿搭建体验性的数学操作平台,帮助幼儿挑战解决数学问题、自主梳理数学知识,使孩子在情境中与数学材料亲密接触、互动操作、愉快体验成为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下面以“大班数学活动:趣识公共边”为例,围绕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选择、操作情境的设计和操作层次的设计等对幼儿园数学活动操作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梳理。

一、提出问题,为操作做准备

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在引导幼儿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激发幼儿操作热情,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所得出的結论,丰富幼儿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片段1:教师:3根磁力棒能组成什么图形?幼儿:三角形。教师:拼两个三角形一共要用几根磁力棒?幼儿:6根。教师:我只有5根磁力棒能拼出两个三角形吗?在以上片段中,教师结合课件,以回顾、猜想的形式,通过用三根磁力棒拼三角形,抛出问题“5根磁力棒能否拼出两个三角形”,而引发幼儿思考,多数幼儿表示这个结果不能成立。从而为后面的操作探索做好铺垫。

二、感受新知,初步尝试操作

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形成要经过操作与材料相互作用,来建构数学关系。在引入新课前,教师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创设操作情景,鼓励幼儿操作交流,在操作和梳理中获得新的数学认知经验。教学片段2:教师:每个人取5根磁力棒看看能不能拼出两个三角形。教师: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幼儿:我先拼一个三角形,再拿两根拼出下面一个三角形。教师:为什么5根磁力棒也能拼出两个三角形呢?幼儿:中间那根磁力棒是上面三角形的,也是下面三角形的。教师:原来中间这根磁力棒既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两个形状都用到了这条边,所以我们就把这条边叫作“公共边”。本环节是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目的是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公共边”。幼儿有操作磁力棒的经验,通过操作,他们一下子就能拼出两个三角形,打破了自己原先的猜想。教师在幼儿操作基础上,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拼接中“公共边”的位置,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自己的操作能成功,从而将操作内化为新的认知,掌握对“公共边”的认识。

三、自主探究,交流操作成果

在情境探究设计上,教师要营造让幼儿“自动入套”的游戏情境和自主探索的操作空间,游戏是幼儿园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在数学学习中,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思维理解,在游戏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我们结合“游戏闯关大挑战”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有趣、充满挑战的游戏情境中操作学习,体验数学的学习乐趣。教学片段3:教师:今天我们就用公共边的方法玩个拼图大挑战的游戏,你们想参加吗?

(一)挑战第一关

利用公共边的方法,用6根磁力棒拼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展示交流:你们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到的?拼图中的公共边在哪?幼儿1:先用三根磁力棒拼出三角形,然后再用三根磁力棒拼完正方形。幼儿2:这条边是公共边,它三角形的边也是正方形的边。梳理小结:原来拼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需要7根磁力棒,可是现在我们用公共边的办法就解决了用6根磁力棒拼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而且不管怎么拼公共边都在两个图形的衔接处。本关是挑战操作的第一关,通过游戏情境和操作情境的巧妙融合,让幼儿用“公共边”的知识来完成操作挑战,幼儿在操作之后需用语言来解释“怎么做”“为什么”。第一关任务难度层次相对较低,设置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当两个图形拼接时,不管怎么拼,公共边都在两图形的衔接处。

(二)挑战第二关

用七根磁力棒拼出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

展示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公共边在哪里?幼儿1:有很多公共边。幼儿2:这两个正方形的边也是长方形的边。梳理小结:这次拼图我们用了7条公共边,公共边用得越多,图形组合时用的磁力棒就会越少。第二关挑战难度在第一关上有递进,拼接出三个数量的图形,拼接中包含了更多的公共边,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公共边用得越多,图形组合时用的磁力棒就会越少”,进一步感受生活中“公共邊”运用的神奇。

(三)挑战第三关

小组合作,用最少的磁力棒拼出5个正方形。出示课件:教师:接下来的一关更有难度,要求小组4个人合作,用最少的磁力棒拼出5个正方形,小组合作时,拼出一种方法就及时用笔记录。(幼儿小组合作探索并记录比较)。展示交流:都拼出了5个正方形,你们一组用了几根磁力棒?还有没有比他们一组用得更少的?幼儿1:我们组用15根磁力棒。幼儿2:我们组12根。教师:还有没有更少的?幼儿3:我们组只用了6根。小结:磁力棒越用越少,图形却越来越多,用上公共边的办法可以帮我们节省这么多的材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本关以“小组合作”PK挑战赛形式展开,是挑战操作的最后一关,也是最有难度的,同时,这一关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答案。在操作过程中,各组幼儿在同伴的经验借鉴下想出了多种拼搭的方式,最后通过各组PK比较,发现中间磁力棒交叉拼接“田”字形是最佳的办法。从操作层次设计上看,教师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设计了“步步为营,层层递进”的操作题型,营造自主探索的操作空间。整个活动在一系列的闯关操作情境中层层递进,通过师幼互动、同伴交流,使个体智慧成为群体智慧,实现零碎的经验变数学知识的概念。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边操作边学习,在操作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思考、交流,感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四、迁移生活,运用操作成果

《纲要》在数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环节,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公共边的运用”图片展,让幼儿感受公共边在生活中的便利,实现了数学来源生活、运用生活的教育价值。以上是对幼儿园数学操作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梳理,但是在幼儿数学学习内容范畴中,不同的操作内容也有着不同的操作范式,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幼儿园‘情境体验式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KXB19-81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徐苗郎.幼儿园数学活动这样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幼儿园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