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为先,和“大人”一起读

2021-09-20陶新云

天津教育·上 2021年8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课外陪伴

陶新云

【摘  要】“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以教材为依托,一篇带多篇,通过丰富生动的内容,多样有趣的形式,轻松愉悦的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它不同于课堂教学的课文,它以发展兴趣为主要任务,是无压力的阅读。

【关键词】阅读兴趣;陪伴;课外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2-0096-02

"Fun" First, Read with "Adults"

(The Second Primary School of Experimental School of Xishan Senior Middle School, Jiangsu Province,China)TAO Xinyun

【Abstract】The column "Reading with adults" is based on textbooks, one with multiple articles, through rich and vivid content, diverse and interesting forms, and a relaxed and pleasant environment, it can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enthusiasm and harmonize the emotion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texts in classroom teaching. It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est as the main task and is stress-free reading.

【Keywords】Reading interest; Companionship; Extracurricular

部编版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与苏教版教材相比,有较大改动,最明显的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出现了“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据主编温儒敏教授介绍,此栏目的设定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不功利,也无压力。关于“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经过不断思考与改进,渐渐清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和谁读?

“和大人一起读”,此处的大人,可以理解为:父母、教师或其他家庭成员与亲友。比阅读者阅读能力强的人,就可以称为“大人”。一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十分明显:识字量不大,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画,对文字的敏感度较低,语感不强,往往会造成一些阅读困难,导致他们产生畏难情绪,简单来说就是“看不懂,所以不想看了”;他们好动,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保证阅读时间的连续性。此时,若是有“大人”能帮助、引导、鼓励、督促,那么学生在阅读的起始道路上或许可以走得顺畅些。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首当其冲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在一学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渐渐发现,最主要的“大人”还是学生父母。家长陪伴孩子开启阅读之门,不仅能大大提高孩子的阅读积极性,更是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读什么?

温教授坦言,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他建议教师采取“一篇带多篇”的方法,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同理,笔者认为,不仅课文需要这样做,园地中的“和大人一起读”也可以这样做。以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和大人一起读”一共有八篇,分别是儿歌童谣类《小兔子乖乖》《剪窗花》《谁会飞》《春节童谣》,故事童话类《小鸟念书》《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猴子捞月亮》。这些内容是教材所选,内容浅显易懂,且生动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读完教材,拓展一些与之相关的课外读物,有利于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素材。

(一)主题相同的儿歌童谣

兒歌童谣《剪窗花》有五句话,前三句话分别由三个字、三个字、七个字组成,最后两句一问一答,读起来非常顺口,加上各式各样窗花的图案,是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学前教材中也有一首《剪窗花》:“小剪刀,咔嚓嚓,奶奶在家剪窗花。剪朵梅花五个瓣,剪只喜鹊叫喳喳。剪出雪花漫天撒,剪个‘福字头朝下。再剪一个胖娃娃,抱着鲤鱼笑哈哈。奶奶问他乐个啥?恭喜恭喜过年啦!”读完这首,再背那首,新旧儿歌对对碰,让窗花的儿歌化作最美童音。

(二)形式相同的科普童话

科普童话《小松鼠找花生》不仅情节吸引人,还能从故事中了解花生的果实长在地里的科学知识。这类童话故事对于充满好奇心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充满趣味的。课外拓展一两个科普童话,还可以交流从故事中了解到的科学知识,学生非常乐意去读。此外,作者相同或是结构相似等与教材例文有关联的读物,都可以拿来做课外拓展阅读的材料。读的内容不限于教材,而是以教材为中心,无限辐射。

三、怎么读?

(一)教师指导要得法

1.儿歌,读后讲一讲。《小兔子乖乖》是幼儿时便听过的故事,教材中安排在“语文园地一”,以儿歌的形式第一个出场。因新教材拼音教学延后一个单元,此时的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拼音学习,这首儿歌也没有注音,这对于识字不多的、刚入学的学生来说,跟读就是最好的方式。但是,仅有跟读无法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提出:“这首在幼年时便会传唱的儿歌,耳熟能详的故事,能否讲给他人听一听呢?”提出更高的要求,便是加入一味增强剂,让学生尝试讲一讲这个故事,也是对儿歌内容的另一种解读。

2.童话,读后编一编。童话故事《拔萝卜》也很有特点:图片与故事内容贴合,类似连环画的形式;每段文字结构相似,拔萝卜的人物逐一增加,到第六自然段,以省略号结束。这样的故事形式,给了学生学习表达的样式。先自由读,在读通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发现图片与文字的规律,模仿2~5自然段表达的样式,再看着图片继续编故事,将故事讲完整。第三幅插图旁还有一幅泡泡提示:“后来怎么样了?”那么教师可以追问:“后面还来了谁?发生了什么?”无限想象的空间,给了学生无限表达的机会,直到——萝卜拔出来。

3.科普,读后问一问。儿歌《谁会飞》的语言特点十分明显,每小节两句问答:“谁会飞?鸟会飞。鸟儿怎样飞?扇扇翅膀去又回。”句子简短,句意明朗,读通读懂后,再来问问,“谁会爬?”“谁会跳?”,模仿句式说一说,小伙伴之间比一比,争当小诗人,兴趣自然就来了。还有一些阅读材料,如《小兔子乖乖》《拔萝卜》等,有对应的儿童歌曲,那么唱一唱就成了调味剂,音律为诵读锦上添花。一篇阅读材料,多种形式阅读,对学生来说,有着抑制不住的喜欢。

(二)家长陪伴助力

1.营造读书氛围。读书氛围的营造,有时需要家长刻意为之。就“和大人一起读”来说,家长的关注、参与、交流,便是最好的阅读氛围。

2.分享閱读成果。一般来说,学生在课堂上和教师互动学习后,有很迫切的愿望想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父母看,以得到夸奖。顺应这种心理需求,教师就要求学生回到家中读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唱一唱,讲一讲,还可以邀请父母参与演一演。此时父母的仔细聆听、积极参与,就是最好的陪伴。

3.提供预习帮助。关于相对简单的内容,比如,《小鸟念书》《春节童谣》等,教师会选择调换教与学的顺序,先布置预习,要求根据拼音读通读顺,不明白的地方请教爸爸妈妈,课堂上再由教师检查朗读,或作出相应的拓展。此时,家长的陪伴不是分享成果,而是提供帮助,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帮助是对他们学习最大的支持。

(三)同伴互读激励

前文说到:“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可以理解为:父母、教师或其他家庭成员与亲友。比阅读者阅读能力强的人,就可以称为“大人”。优秀的同伴是学生除教师、家长外,最亲密的“大人”。可以开展过同班同学组内互读,班班之间互读,甚至尝试跨年级的结对班级互读,通过与不同小伙伴的阅读交流分享,让学生的阅读之心永葆活力。《小学语文》杂志上有一篇文章说道,“‘和大人一起读是阅读材料,是阅读环境,是阅读方法”。的确,提供优质的、有指导性的阅读内容(读什么),营造轻松的、温馨的阅读环境(和谁读),加上有趣多样的阅读方法(怎么读),定能培养学生越来越浓厚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小学语文,2017(Z2).

[2]郑宇.和大人一起读:让孩子在快乐阅读中悄然成长[J].小学语文,2016(11).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课外陪伴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小满课外班
“陪伴”等十二则
我的“课外老师”
陪伴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