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年,那些事

2021-09-20柯晨旭

参花·青春文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天光西溪砍柴

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那里有我最美的记忆。

外婆家所在的村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西溪。西溪村在山之下溪之畔,是一个简朴而清丽的传统村落。由路廊进村,走上一条河卵石铺成的石子路,来到村子中段,步入一個台门,迎面就是外婆家了。这里的房屋布局呈“回”字形,二层砖木结构的房子围成一周,中间空出一个接近正方形的“门堂”,各家各户的屋檐相连相通,下雨天在此绕行一周几乎淋不到雨水。朝南正中的一间是公用的堂屋,堂屋左边是外婆家,右边是本家的亲属。听外公说这里发生过火灾,这个“回”字形的房屋是灾后重建的,所以,同村的人称这里为“新屋里”。

新屋里住着十几户人家,大多数中青年男子的名字都是“起”字开头。我舅舅说他们这一辈是“起”字辈,见到和他年纪差不多的人都要叫“娘舅”。我屈指一算,在这个村子里应该喊娘舅的有三十多人,郁闷的是,有两个比我小一两岁的小伙伴也是“起”字辈,这两个调皮捣蛋的家伙经常缠着要我叫“娘舅”。正月里,西溪祠堂做戏,戏文中外甥当皇帝,舅舅是大臣,上朝时舅舅和其他官员一起下跪喊“吾皇万岁”。我由此得到灵感,就把起智、起杰这两个排名垫底的“娘舅”叫来,让他俩演大臣,我自己演皇帝,他们不配合,各自争着要做皇帝,最后,我在“剪刀石子布”中胜出,确定“登基”。当我摆出架子喜滋滋地等候他俩喊“吾皇万岁”时,他们竟然齐喊:“外甥吃屁”。话音一落,撒腿就跑,我又羞又恼马上就追,起杰身后扬起的衣服被我抓住,我扑过去把他按倒在地,这小子不服输还在喊“吃屁、吃屁”。气得我火冒三丈,我立刻转过身来,一屁股坐在他头上,这家伙   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外甥打娘舅”的事被起杰母亲知道了,她很生气,怒气冲冲来讨说法,要我外婆烧“天光下饭”给起杰吃,以此消除晦气,保佑他日长高夜长大,聪明伶俐考清华。由于理亏,外婆只能照办,她在溪滩上用三块大石头支起铁锅,在天光之下烧了一小锅白米饭。我和起杰站在溪滩吃了一碗“天光下饭”,又当着他母亲的面,把外婆事先教我的那几句“好话”说给他听,这小子听了我的几句好话,很快就与我和好了。起杰母亲好像还没有解气,牵着儿子的手对我说:“叫不叫娘舅由你,反正辈分就是比你高。”

虽然“皇帝”没有演成,但我由此得到一个霸气的称呼——“外甥王”。除了一日三餐和晚上睡觉的时间,我都在外面“带班”。在家吃饭时,小伙伴已经在饭桌边等我了,我往米饭中倒入一些菜汤,用筷子搅拌几下快速下肚,手背往嘴边一抹又出门了……

小学最后一个学年的期初,老师来“家访”,见我房间里打理得有模有样的,就说这个学期让我当劳动委员。老师刚走出家门,外婆立刻对我说:“劳动委员是做‘吃力生活的,你不要当,要当就当‘管读书的干部(我推断是学习委员)。”我口头答应,心里已经接受“做吃力生活”了。期中考试之后,学校“烧饭间”柴火不足,我向老师提议,组织我们毕业班的男同学上山砍柴,为母校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当老师在课堂上提起这个设想时,同学们都说上山砍柴是平常事,希望老师尽快安排我们出去砍柴。

第二天早上,教室里闹哄哄的,同学们穿着各式各样的“劳动服”,课桌上摆着一把把砍柴刀,墙上靠着一根根尖头杠……进入山林里,按照两人一组分散开砍柴,大家都不愿和“起智娘舅”一起,老师见他和我关系相对较好,就把我俩“拉郎配”。起智拍着我的肩膀,趾高气扬地说:“外甥王,你和我一起,根本不用砍柴,你娘舅——我,爬上一株树把树枝砍下来就够你挑一担了。”

“我是劳动委员,我上去砍,你在下面捡。”我把柴刀系在腰间,快速来到一株大树下。由于地面与树杈之间是光秃秃的树干且偏高,我手抓脚蹬双腿擦脱皮了还是没有爬上树。

“算了吧,你爬不上的,还是我来吧。”起智嬉皮笑脸地说。我朝他看了一眼,随口说:“今天回去,老师肯定要我们写一篇很长的‘砍柴作文,你帮我弄上树,我帮你写作文。”

“好,你写在草稿纸上给我,我抄上去,记住,保密!”

起智在树脚蹲下去,让我双手抱住树身,双脚踩在他肩膀上,他再慢慢站立起来,我伸手刚好能抓住最低的那一根树枝,便使劲爬了上去。我站在树杈上,一手抓住高处的粗枝,一手砍周围的树枝,虽然是三脚猫功夫也能把树枝一一砍下来。准备下树时,我感觉擦伤的腿脚隐隐作痛,就把柴刀扔落地,爬到最低的树杈处坐下,把系在腰间的刀架绳解下来绑在两脚之间,手抱树干让脚上的绳子与树干接触,尽量减少双腿与树身的摩擦,连爬带滑终于下到地面。

“看我的,我来玩个‘飘移给你看看。”话毕,只见起智伸出手掌“呸呸”左右各吐一口唾沫,手脚如同自带磁性一点都不打滑,很快就爬到树顶。紧接着,他又把手攀在旁边这株树的一根粗枝上,一下子双脚凌空又随即踩了上去,像松鼠一样快速完成两株树之间的“飘移”动作。随着“嘣嘣嘣”“咔咔咔”的砍动声,树枝“嗖嗖嗖”地落下来……

很意外,这次大型的“劳动课”,老师竟然没有要求我们写作文,起智就把我上树下树的“丑态”编排出来,还说我不配当劳动委员。对此,我没有恨意,一直记得“起智娘舅”甘当人梯助我上树的情景,他爬树、飘移、砍树枝的“绝技”令人佩服。我外婆得知我做劳动委员,又和起智这个调皮捣蛋的“坏人”为伴,她很生气,要我“辞职”,可我愿意为班级服务,老师和同学也认同我,我这个劳动委员还是做到小学毕业。

成年后,我在外地上学、工作、定居。西溪村外婆家与我渐行渐远。后来,听说和我一起吃过“天光下饭”的“起杰娘舅”做工程发财了,一起砍柴的“起智娘舅”在教育局工作,村口那条沙土公路拓宽成柏油马路了,村里的祠堂改成文化礼堂……

这些年,来自故乡的每一个信息,我都仔细地记在内心深处。无论走到哪里,总会想起故乡,忆起昔日的美好,西溪村外婆家就是其中最美的记忆。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当我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时,想必村子里的烟火味依旧,亲友依然唤我的小名,我还可以与发小、亲人、左邻右舍再续人生的美好时光……

作者简介:柯晨旭,男,浙江台州人。作品散见于《海中洲》《青年文学家》《湖州晚报》、学习强国、冬歌文苑、台州日报APP等报刊和平台。

(责任编辑 徐参文)

猜你喜欢

天光西溪砍柴
小马砍柴
一颗星睁开了眼睛
这个冬季没去看芦花
磨刀不误砍柴工
放羊的故事
凯旋归来,致敬英雄!
一羽轻装
Artist Focuses on Beautyof Jiangnan
Influence of Cultural Background on 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放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