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光芒(组章)
2021-09-20王水秀
王水秀
读书是耕耘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读书必须求精。能熟读几本好书,已经是受益匪浅。
在我读过的书中,四大名著读了两遍,有关帝王传记的书则览阅了一遍。我偏好《石评梅传》和三毛的书,会经常细读深研,而真正让我铭记于心的书,则是《百年孤独》。
我最爱《百年孤独》这本书,并非因其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而是因其作者,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构思精巧独特,以及作品的曲折起伏、魔幻生动。
二○一一年,我初读《百年孤独》时,作者还未逝世。在惆怅的深秋,盯着封面上的书名,听窗外落叶被秋风卷起的沙沙声,我沉重地翻开了这本书。
读完第一遍,已是初冬。我被书中人物的情感所震撼,其中关于人性的部分也令我信服而深思。一个家族,代表着一个社会,百人百态百心,无不在孤独中从生命的诞生到死亡。繁华过,壮丽过,热爱过……整部书几乎浓缩人类的真正需求。那些日子,我的心似乎是一台摄像机,书中的情节画面在我脑海印刻。
再读《百年孤独》,是第二年的春天。看着百花争艳蝶儿飞舞,心中的阳光也是明媚的。我认真读每个情节,看它的连贯性,有些章节甚至反复地读了十几遍,直到暮春花落才读完。这次的阅读算是耕耘吧!
第三次翻开《百年孤独》,是十月小阳春,我从孤独中释然。这是收获的金秋,我向大师马尔克斯求教。书中逐页密密麻麻的钢笔字,是我对他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这仿佛是我提出了问题,而他在回答我呢!那文字下蚯蚓扭动的线条,便是他教我活学活用的词语段落。就这样,我在由此带来的快乐中从秋到冬。又是一个春来到,《百年孤独》书页上尽是我的圈圈点点。
读书是耕耘,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残荷话春秋
时令春初,山野田园已油油葱绿,只有荷塘仿佛在深睡而尚未吐翠。满塘古黄色的荷茎撑起片片蜷缩的残荷,微微的春风亲切地吻她,她即轻柔地舞蹈展示独特的魅力。
那么我说说残荷,或许我还在冬阳的情怀里慢慢地拥抱春天,在残荷美醉的韵味里释放尘凡的数度感悟。
是的,谁能说残荷不美呢?夕阳西下,满塘成熟的风景,令人无尽的感概与深深感恩。冬日里她的风韵,惊艳了我的过往。我的泪凝固在彩霞照耀的脸上,这正是内心的坚强。泪水是滋养精神的,怎能轻易地流?
残荷凄美,泪却是无尽凄凉,雨泪蒙蒙断肠时,这可不是我的个性。
风击雷电美丽了残荷,烈日灼心让她不可摧毁的刚强。她走向人间,唤醒还在浮躁的众生。披荆斩棘才见蔚蔚蓝天,才有生命中的良田!在命运之途没有随手可采的花朵。“留得残荷听雨声。”足见残荷的高尚、坚强、唯美于红尘。残荷与人类同步历经岁月的春夏秋冬。她有冬眠的根,初春倒映醉了一塘碧水。到了春末时,新荷圆圆的翠湖色,大大小小飘满塘面,与塘水溶于一色,油绿欲滴,人见人喜赛过春花二月兰。她是有资格示骄的啊!为何偏偏如此沉默?原来她骨髓里流淌着洁净的芳香。
初夏的阳光处处有,洒在荷塘却是不一样的温柔,这是由于有新荷的迎接。阳光与新荷在轻轻地抱吻,她娇笑着张开伞翅,托起含苞的花蕾,亭亭而立,岂知養过多少游人的眼晴?
在众生眼福饱享中,她陪伴粉红色的莲花散发淡雅的清香,娇艳人间。
蓬头睡在她怀抱时,这便是对盛夏的宣言。莲花托起淡黄色的嫩莲,蜂窝的孔洞漾满阳光。当莲蓬大了,便纷纷走出了荷塘。墨绿的荷叶慢慢变幻色彩,在不经意间,成了焦灼的老荷,在初秋火辣辣的阳光里微卷着身体。她似乎在告诉众生,自己在演变成残荷。本年度的生命旅途完毕而自带光芒。
为什么要称她残荷?我想起了母亲。凡尘世间,生生不息的母亲,生生不息的残荷。谁能报尽娘亲恩?残荷和母亲是不是烛的光辉?愿生命之花宛若残荷高洁!
中秋来临,晚秋紧随,残荷满塘在秋风里摇曳,兀自低垂望着水面上的蓝天。满池诗魂惊醒我的孤寂。原来秋不是落寞的季节,残荷便是壮丽的标榜。冬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似乎见到纷飞的雪花飘飘洒洒,精心为荷塘植被洁白无瑕。
残荷,静静地睡吧!母亲,该安歇了!为了春天的向往,为了未知的憧憬。我见朝霞轻纱在荷塘微漾,阳光洒洒,点点翠荷,这是冬在移交生机,原来又是一程生命的初春。
晚霞里血染的荷池是何等微妙。缕缕淡黄的光线,闪耀在残荷上。墨云轻轻地闪露,慢慢地放大,蔚蓝的天空白云朵朵,即儿溶入了血红,点染卷睡的残荷随风摇滚。我听见春的微语从荷塘飘来,刷刷地在晚风中孕育绿荷的生命。
月与星交织的银纱神秘地罩在荷塘上,我面对的不是月色下的荷塘,是春天夕阳下一片片尖荷闪烁的四季光华。
自带光芒在岁月的长河
我的生命从少年时代起就自带光芒。父母是军人,每天听到的都是积极向上的话语,随着岁月悄然流逝,父母亲的千言万语已经深深凝聚在我脑海中,即使听过的话语与孩童的我无关,也都潜移默化地铭刻在心里。
第一次跨进昌北小学的校门时,我就想佩戴红领巾。那时加入少先队和现在不一样,五十个学生的班级,就十多个少先队员。首批少先队员共三人入队,我是其中一个,红领巾飘扬在胸前的滋味,至今未能忘记。少年的我挺胸迈步走在大路上,双手不时摸摸迎风飘扬的红领巾。晚上睡觉,把红领巾铺平在桌子上,生怕第二天上学佩戴时皱巴巴的。
六年小学校园生活,在快乐无瑕中过去,我考取了中学。
这是一所新开办的中学,校园中绿树荫浓,仿佛是一片绿色的世界。九月还有酷暑的余威热浪,而进到清雅凉爽的校园,即使灰蒙的心都会豁然开朗,因为校园美到极致了。人们熟知的那些具有象征性的花木,松柏、银杏、芝兰、梅花等,这里几乎都有。校园中央矗立着革命先烈们的塑像,我站在这里仰望他们,心中升起敬意,举起手行军礼后为他们默哀。烈士的灵魂闪烁生命的光辉照在我胸腔,我发誓长大也要做个光芒四射的人。
后来听妈妈说,这所中学的校址原为江西省委党校,现党校迁至八一大道,随后开办了这所中学。我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在感到自豪的同时,也默默告诫自己:我是这里的首届学生,一定不愧对校风,做个优秀的学生。
我家住昌北,离学校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校。那时,从昌北到学校途经八一大桥,还没有公交车,不像现在宽阔的八一大桥,车水马龙,机动车道、人行道一并齐备。在当年,途经这里必须步行,每天在东方刚露的晨曦中,我已经背着书包上了八一大桥。桥上的路灯是黄色的灯泡,我借着照在书上并不清亮的灯光,边走边读语文或外语。下桥到了南昌市内,天已放亮,路上行人稀少,适宜我边走边看书。如今再回忆这段经历,我为当时的自己将学习时间抓得很紧而感到非常欣慰。
每天我第一个走进教室,抹课桌、椅子,擦窗户,之所以做这一切,是源于我内心光的闪耀。看到干干净净的教室迎接陆续进来的同窗,我心里也为此感到愉悦。
三年的初中生涯,时光不负我,学校不负我,同学友谊不负我。自身的光芒映照学友,学友再生光芒,最终汇聚的众人光芒更加明亮四射。
我的出生地昌北牛行站,在一个历史印记难以磨灭的红色老区。因此,我文学创作的素材理所当然地来源于红色历史。为祖国讴歌,歌颂家乡的英烈,让他们永垂不朽的光辉、生命的光华烙印在人们心中。
我愿自带光芒在岁月的长河,扬帆远航,扬鞭沙场。
致友人
网络时代,网上阅读是时尚,方便快捷。不过当眼睛被手机蓝光刺痛时,也不妨换一种方式,读一本好书,这是另一种精神享受。若想了解过去那些年代的社会变迁和当时人们的情感故事,《放飞一世情怀》这本书值得一读。这部文集在真挚的叙述中将作者的情感和体味娓娓道来,读后会有太多的感动,能够给读者带来一次心灵的邂逅。
作者夏天雪是一位有着丰富阅历的人,他经历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经历了那代人的拼搏与失落,以及事业与爱情的冲撞,家庭与社会的冲撞。在理想高于一切的岁月里,成不了宠儿,便成为付出沉痛代价的成功者或灰心丧气后的庸碌者。
但夏先生没有沉于庸碌,他毕生自强不息,一个文科毕业生,却执鞭理科一辈子,而且很成功,足见他的才华过人之处。二十世纪初,已是知天命之年的他,却载着文学之船,破浪启航,这份执着非常难能可贵。他以手中的笔在浮躁的当下力所能及地传播正能量,从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能看到这份坚持,因此对其作品的着这种赞扬,是不为过而恰如其分的。
《放飞一世情怀》选录了作者创作的部分散文、小说、游记等。这部文集的出版,对夏先生本身有着重大的意义。对社会而言,浩瀚的书海增添了一本有情感、有生命力度的书籍,也是有益的。
著书立说是作者与读者深层交流的过程,夏先生的作品以情感人,以情引人,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随笔,都充斥着浓厚的情感色彩,也因此吸引了各阶层、各年龄段的读者。用心感受这部文集,能够从中得到珍贵的收获。
文學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大众化又有着独特的艺术内涵,这便是夏先生作品的亮点。其作品语言平实,但又令人身临其境,令读者体味艺术创作的美感,与大众的文学审美形成共鸣。
三毛的作品将自己的经历展现给读者,传阅于大江南北,而夏先生的创作也是将自己生活中的人与事进行文学再创作,并分享给读者。如收集在本书的《患难真情》《是友情还是初恋》《暗恋》《读书随笔》等文章,其创作灵感都是来自于作者的情感经历,令读者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不禁产生共情,自发地点评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或赞美或遗憾。
文集中的作品《豪情悲歌》,是他对电视剧《创业时代》的观后感。洋洋洒洒数千字,评论十分到位,这来自于他对社会的洞察力。而另一篇作品《读书随笔》则堪称剖析当下的“正气歌”,值得一读。他社会阅历丰富,书也读得非常多而杂,可称文学创作的多面手。小说、散文、诗歌、随笔、影评,皆下笔成章。
《放飞一世情怀》虽然只有二十余万字,但份量重,内容涉及广而深,可算是一部记录和表现社会百态的好书。书中的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深刻而引人深思。在带给读者快乐阅读体验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丰富而厚重的人生画卷!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