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研究

2021-09-19刘鹏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刘鹏

摘要:语文这一门学科在初中教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意义。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点教学内容,通过进行文章的阅读和鉴赏,有效促进学生良好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积累相关的作文素材,进而培养其良好的语文素养。为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方向,践行立德树人使命,这篇文章将重点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展开研究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应试教育也在逐步的改革之下变成了素质教育。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紧紧把握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深入挖掘阅读资源,全面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工作者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初中阶段语文这一学科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但对于阅读能力这个专项并没有在语文阅读教学里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所以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显得很单调且无趣,但家长和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的平时成绩,在学生没有注重培养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时,即使教师有意识地去对这方面进行针对性地提高,也达不到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构建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也存在着较大的阻力。在日常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影响因素最多的就是引用与应用,虽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法也比较多,但因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并没有把新的教学方式应用到课堂上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单一且无趣,这样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道路上就形成了阻碍。

(二)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能力

初中学生因为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往往并不强,因此,他们在遇到语文阅读时就会遇到很大的问题,学生没有太多的知识基础作为他们阅读的支撑,教师也不会对学生进行刻意地引导,因为,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者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因此,教师就很难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基础薄弱。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全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果教师还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将无法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引导。原本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现阶段的学生被要求拥有更多的能力和更高的素质。因此,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加以创新,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在初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可以发现,现在的教师依旧采取原来的阅读教学方式,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现阶段的教学来讲,这是不够全面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无法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如此,学生很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如此,现阶段许多初中学校教师对自身的定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是为学生设立的,课堂的作用就是教授学生,所以课堂的主角也应该是学生。但是在大部分学校中,教师才是课堂的中心,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在教学过程应该注意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存在,教师要突出學生的重要性和存在感,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更加全面。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立足语文教材,拓展阅读课堂

在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层层把关挑选出来的,具有极高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进一步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语文教材对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积累,通过群文阅读的形式,让同学们进一步对相关内容的文章进行深入探究,扩宽语文阅读教学的广度,培养学生对于同一类型文章的阅读敏感度。进行模块化的语文阅读教学,将教材与拓展阅读资料中相同类型的文章归类整理,进一步与核心素养进行关联,让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学习,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目的。在群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相关文章中意义深远的语句、段落进行深入学习和掌握,探究相关语句在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并分析这些语句在文章结构中起到的作用,进一步提高阅读课堂的质量和水平。

(二)开展名句摘抄提升审美素养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摘抄积累的习惯,将美文中的美句进行抄写、赏析,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实现语言审美品味能力的提升。即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与课上阅读中都能够养成摘抄积累的良好习惯,将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积累在本子中,并不时进行翻阅,以实现文字美的感知,同时让学生品味欣赏,并结合自身谈感悟和收获。

(三)布置课后任务,拓展阅读课堂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发展,从而发现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不再受困于班级之内,而是走出课堂,与社会实际生活有机联系到一起,强调社会体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合理布置课后任务,在课堂阅读结束之前进行相关内容的深入挖掘和探讨,让同学们带着对课文的疑惑走入现实生活当中。通过深入体验实际生活,理解相关作品的创作情感和思想内涵,进一步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情感。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延展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使同学们随时随地沉浸在语文阅读的海洋当中,通过长期的引导和渗透,自然而然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开展专题阅读理解文化内涵

中国是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度,在语文阅读之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字里行间展现历史的印记、文化的内涵。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责任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传统文化内涵,教师可以通过专题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文化形成更深刻的认知。例如在中秋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中秋月圆”进行不同阅读资料的收集与分享,其中既可以包括古人对月亮的赞美,也可以涉及中秋节的起源和作家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为渲染文化意境,教师还可以在教室中播放与之相匹配的音乐,让学生在中秋节的氛围中去感受不同阅读材料中所展现的文化之美。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意义上达到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兴趣引导不可或缺,这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善于利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从而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赵云霞.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文教资料,2020(30):203-204+162.

[2]俞玛琪.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华夏教师,2019(05):16-17.

[3]顾利亚.关键能力:初中语文阅读课的重要目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6.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