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远去的“平原枪声”
2021-09-19■马达
■ 马 达
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故乡衡水有关部门专门举办了专题书画展,邀请我前往参观学习和交流。书画展的场地设在枣强县的肖张镇。听到这个地名,我的心头不禁一震:莫不是《平原枪声》中的“肖家镇”吗?当地有关负责同志回答:“正是。”于是我又问他们,有没有关于这部书涉及到的史实旧址或纪念馆?回答说镇上有一个小小的纪念馆。我当即决定,参加完书画展事活动,要去《平原枪声》纪念馆受受教育。
肖张镇距我老家景县的小村子也就五六十公里路程,是在我心目中颇带几分神秘色彩的地方。在作家李晓明、韩安庆的笔下,肖张镇成为肖家镇,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平原枪声》,多么耳熟能详、刻骨铭心的名字!孩童时期,兄弟们传阅的磨得毛了边、甚至少了封面的是这部书,大人们在田间地头、生产队的牲口棚的热炕上“摆古”摆的是这部书,夏秋季节小村里来了外乡的盲人说书人连续播讲的是这部书,那个年代家里稀有的木匣子收音机里热播的也是这部书……那可真算得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书中的正面人物如马英、苏建梅、赵振江、王二虎,赶大车的老孟头、开馍房的侯老奎,打入敌人内部的郑敬芝等,还有反派人物、可恨的卖国贼刘中正、大汉奸杨百顺等,都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象。记忆里这些人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就是我们三里五村的乡里乡亲,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引着我的目光。这部书还被改编为连环画、电影、电视剧、河北梆子剧,令我百看不厌。一直到了20 世纪90 年代初,我调到北京军区政治机关工作,一次去王府井书店买书,发现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的《平原枪声》,立即买了一本,拿回家连夜阅读后,恭恭敬敬地将书摆放在书架的显眼处,好像又回到了逝去的岁月。
我为家乡的热土上曾经有过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生活,有过那样英勇不屈的人民感到光荣和自豪。《平原枪声》不知给我的血液里注入了多少燕赵儿男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至于文学创作上的启迪也早已领教许多,单说那堪称经典的开头一句“老槐树上吊着一个人”,就让我回味无穷,钦佩至极。
一踏进《平原枪声》纪念馆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当年领导和参加抗日战争的前辈的图片。我一眼看见一位名叫刘英的前辈,他与其他前辈的区别是并没有留下照片,红地白字的介绍文字写道:“刘英,《平原枪声》中马英的原型之一。1925 年出生于河北藁城,1938年参加八路,194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 年被评为战斗英雄。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化装潜伏端炮楼,智擒叛徒除祸害,击毙鬼子中队长等事迹广为流传。”是的,许多革命前辈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但他们淡泊名利,低调做人,再加上当时的环境条件限制,竟连一张照片都不曾留下。作家李晓明、韩安庆笔下塑造的抗日英雄马英,机智勇敢,英勇顽强,他把当时家乡一代诸多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糅合在一起,使马英的形象更为高大、英武,使读者过目不忘。我看过家乡景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后任铁道部部长刘建章的传记,里面记载当初年轻的冀南五专署专员刘建章在一次突围行动中与敌激战,身受重伤,被民兵抬到枣强县一家外国人办的医院疗伤。谁知刚刚安顿下,日本鬼子就闯进这家医院搜查。机智的外国医生赶紧把刘建章抬到一张破床上,放在医院的院子里,身上盖上一块白布单。外国医生镇定地对前来搜查的鬼子说:“这是一个身患传染病的人,快不行了。”鬼子颇为警觉地撩开头部一看,刘建章脸无血色,紧闭双眼。鬼子掩鼻而逃。英雄躲过一劫。从景县郑古庄走出的、曾任冀南地委书记兼第六军分区政委的王泊生,1942 年10 月27日,在枣强县齐杨村召集会议时,被日本鬼子包围。王泊生在突围时负伤,他一手捂住伤口,一手举枪还击,当场击毙两个鬼子。当他准备再举枪射击时,一个鬼子突然从背后向他射击,王泊生中弹牺牲,时年27 岁。在《平原枪声》纪念馆里,老家叱咤风云的革命前辈王任重、刘建章、王泊生等人的事迹和图片赫然在列。
展柜里,抗日军民当年用过的“三八大盖”枪、大刀、红缨枪、梭镖、手榴弹、土炮、地雷,以及当年的红色传单、宣传册、标语,支前用的小推车、独轮车等实物应有尽有。既使人感受到抗日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又领略到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中国共产党因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正是紧紧依靠中国人民组成的铜墙铁壁,使入侵之敌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赢得抗日战争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再次证明,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过去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和平建设时期仍然是这样。
写《平原枪声》的作家李晓明是距离肖张镇不足一里地的程杨村人,他原名李鸿升,生于1920 年12 月,是位1938 年参加革命工作的老革命,战争年代曾任肖张区委书记、旅宣教科科长、枣北县委书记、县大队政委、大别山区固始县委书记等职,解放后南下先后任武汉市委党校副校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北省文化局局长、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艺术局局长等职。他从1956年起从事业余文学创作,除与人合著长篇小说《平原枪声》《破晓记》《风扫残云》《暗线谍影》等作品外,还有许多中短篇小说问世。是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业余文学创作的典范。在《平原枪声》纪念馆里,我看到这位老作家留下的厚厚的《平原枪声》手稿影印件,那时候也没有打字机和电脑,全是用钢笔写在方格纸上的,许多稿纸上的字迹反复修改,斟字酌句,看得出写作过程是非常繁杂、艰苦、细致的。从纪念馆工作人员的介绍中得知,人民作家李晓明已于2007 年12 月23 日,病逝于湖北武汉。想来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人,从基层机关一直干到中央国家机关,始终笔耕不辍,这些业余时间留下的文字已远远胜过他本职业务工作产生的影响。由此也再次证明:历史留下的不是官位,而是艺术、文化。事非经过不知难。让有特殊经历的人写出自己的故事,留下难得的记录,无论对于当事人还是有关领导和组织,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平原枪声》作者之一李晓明
离开《平原枪声》纪念馆时,我在观众留言簿上写下两句话:“平原枪声从未远去,英雄精神永留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