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2021-09-19张世海武彦芳伏永祥
张世海 武彦芳 伏永祥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1 引言
师资是办好职业教育的第一道关卡。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不能只会纸上谈兵,还要具备相当的实操经验和能力。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要超过一半,并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近几年,甘肃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虽然成效显著,但在“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数量、认定标准、聘用制度、培养与培训政策、考核制度及福利待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掌握现状、探明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本课题就甘肃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及分析。
2 调查方法、对象及内容
2.1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是在研究国家、教育部针对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发展问题的相关政策、文件及规定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的,问卷在问卷星平台(https://www.wjx.cn/vj/OkrT2Xm.aspx)发布。
2.2 调查范围及对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问卷从问卷星平台以“下载二维码”和“分享微信”的具体方式发送给甘肃省兰州市内各高职院校。此次调查范围较广,包括公办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一般高职院校、教育厅直属高职院校、行业举办的高职院校。
调查对象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代表性,主要是各高职院校专门从事人事管理、教师管理的负责人及干事、各系(部)负责人等。共发送问卷105份,收回问卷105份。
2.3 调查内容
此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问卷设计内容包括: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情况;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聘用制度、培养与培训政策、考核制度及福利待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综合能力水平及发挥效果、“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高职院校是否建立健全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以实现校企之间专业技术人员的双向流动等问题。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1 调查结果与统计
(1)学校教师来源情况。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来源如表1和图1。
图1 学校教师来源饼状图
表1 学校教师来源统计表
(2)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聘用制度、培养与培训政策、考核制度及福利待遇。学校是否建立了“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制度的比例如表2和图2;“双师型”教师和普通教师在福利待遇方面有无区别的比例如表3和图3。
图3 学校“双师型”教师和普通教师在福利待遇方面有无区别饼状图
表2 学校是否建立了“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制度统计表
表3 学校“双师型”教师和普通教师在福利待遇方面有无区别统计表
图2 学校是否建立了“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制度饼状图
学校是否建立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的比例如表4,是否落实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参加实训的要求如表5,是否落实了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如表6,是否建立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作用发挥如何如表7。
表4 学校是否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统计表
表5 学校是否落实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参加实训的要求统计表
表6 学校是否落实了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统计表
表7 学校是否建立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作用发挥如何统计表
(3)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水平及发挥情况和“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学校“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师能力相比情况如图4,“双师型”教师作用发挥情况如图5,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情况如图6。
图4 学校“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师能力相比情况的饼状图
图5 学校“双师型”教师作用发挥情况的饼状图
图6 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情况柱状图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教师来源单一、数量不足
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94.29%的教师来源于高校毕业生,即从一个“校门”到另一个“校门”,当前高职院校从行业企业聘用的教师数量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引进力度[1]。高校生毕业之后直接任教,虽然其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普遍缺少实操技能和实践经验。当前,职业院校的招聘方式相对单一,通常是通过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来选拔录用。这类考试基本以笔试为主,无法考查实践技能[2]。
截至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有133.2万人,其中“双师型”教师有45.56万人,占专业课教师总人数的34.2%。近几年,虽然“双师型”教师数量逐渐上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但本次调查结果还表明“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在50%以下的学校仍占有17.14%,即有17.14%的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仍不到一半。
3.2.2 “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聘用和考核制度不完善
调查结果表明,有18.1%的学校还未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及相关制度。职业院校的教师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也不到位,虽然大部分教师愿意将“双师型”教师作为个人努力的目标,以提升自身专业综合能力,但由于学校的认定标准缺乏科学性,聘用和考核制度不够合理,导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也是盲目的。还有部分教师,几乎没有认真考虑过自身的专业发展,只会纸上谈兵而缺乏实践经验,也缺少应对实际情况的能力。
3.2.3 “双师型”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不够到位
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是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参加实训的要求,还是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甚至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建立都不是很理想,几乎一半的职业院校没有培训制度及培养培训基地,建立了培养培训基地的学校对其使用效率并不高。
多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职业性不强,培训只流于表面形式,效果不尽人意[3]。原因有两方面:其一,多数培训是将多个学校的教师聚集到一处来进行文件解读、理论知识讲授,教师没有机会进入生产企业参与产品生产和企业管理,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其二,教师自身对培训的积极性不强(调查结果如图7),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都是饱和或超负荷的,在应付正常的教学工作之余,已没有更多精力去参加实践锻炼。这与职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显然是不相符合的。
图7 学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
3.2.4 制度不够健全,缺乏激励机制
(1)多数职业院校几乎没有在薪资、待遇和职称晋升中考虑“双师型”教师的因素。即使有的学校已制定出评选“双师型”教师的制度,但对评选结果不知该如何区分,因而降低了“双师型”教师在自身实践能力提升、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本课题在调查教师职称晋升中是否体现了同等条件下“双师型”教师优先的原则时,接近一半的学校是不考虑“双师型”教师资格的。
(2)“双师型”教师受到职业院校编制的限制无法按需求正常引入。目前,职业院校教师主要是通过学校人事部门组织的招考方式进入的,且对学历有一定的要求。大部分职业院校没有建立或健全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此局面导致学校很难聘请到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者高技能、行业影响力大的专家、大师、工匠为学校兼职教师,学校也因为教学任务重,很难派出专业课教师去企业生产管理一线提高实践能力,最终导致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双向流动的目标很难实现,因而拓宽职业院校人才引进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4 结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没有高水平的工匠之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大国工匠。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双向流动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有力支撑。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现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有针对性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