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使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2021-09-19张红云

系统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护患肝硬化护理人员

张红云

宜兴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苏无锡 214200

肝硬化为临床常见慢性、进行性肝病,发病原因和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有关。现阶段临床并无特效药物可以根治,主要方式为尽早发现、控制疾病发展。肝硬化常会使得机体多系统受累,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则会诱发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以及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有学者提出虽然无有效治疗方式,选取有效护理方式不仅可有效缓解病情发展,同时也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1]。 心理护理为患者心理为出发点, 依据患者自身问题诱导、纾解不良情绪后制定的疾病护理方式。此种护理方式不仅可调动患者自我护理积极性, 也可控制病情发展,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现选取2017年6月—2019年2月该院50 例肝硬化患者,分析心理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0 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5 例,男15 例,女10 例;年龄42~69 岁,平均年龄(56.27±2.19)岁;酒精性肝炎11 例、病毒性肝炎8 例、其他6 例。 观察组25 例,男14 例,女11 例;年龄41~68 岁,平均年龄(56.22±2.16)岁;酒精性肝炎12 例、病毒性肝炎7 例、其他6 例。 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肝硬化代偿期诊断标准[2];②患者有显著腹水;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恶性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③精神障碍且不配合治疗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为基础护理干预。为患者进行肝硬化集中药物指导、运动和饮食干预。 药物指导为遵医嘱叮嘱患者用药,同时为患者制定作息和饮食计划确保肝硬化患者营养均衡,整体护理效果良好。

观察组则增加心理护理。 ①成立心理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有一线工作经验。 科室主任和主治医师、护师、责任护士。 所有成员均需通过知识培训、考核。 患者入院后主治医师和责任护理人员需为患者、 家属讲解肝硬化疾病常规发病原理、治疗方案和思路。 引导患者家属讲述自身疑问和不理解事项,树立长期治疗观念,提升治疗依从度。

②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收集和登记患者年龄、性别喜好和生活经历等基础性数据。 大概掌握患者偏好、性格。 和内向和胆怯患者交流时保持语气柔和,禁止大声说话或者有歧义语言。 帮助患者尽可能感受温暖,引导患者建立乐观积极心理。 对于外向和积极患者可更多引导其讲述自身感受、 想法,实施针对性护理。 每天用药或基础护理时多和患者交流,对于轻微护患矛盾,立即解释、沟通,防止矛盾加深。

③自我护理。 鼓励患者学习自我护理技能,由于疾病长期性患者多数情况无法得到护理人员和家属护理,因此需学习各种自我护理知识。 每天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时需引导患者参与,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自我护理技能考核。 护理人员进行自我护理时多肯定,给予积极态度鼓励。 以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护理充分调重患者自主性。

④生活指导。 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定期消毒和打扫卫生。做好病毒性肝炎预防,严格监督器械消毒,注意治疗卫生、生活卫生。 避免由于护理或治疗不当引发疾病恶化。 鼓励患者培养自身兴趣爱好,引导患者多看书、听音乐。 可通过文学作品或其他艺术鼓励自己。每天进行床上上肢活动或依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轻微运动, 所有运动和锻炼活动以患者可承受为宜。

⑤社会支持。鼓励患者多和朋友、家属聊天,多接触社会,感受情亲和友情。 家属也需保持乐观积极心态,和患者交流时多鼓励,引导患者勇敢和疾病抗争,协同作战,尽可能消除疾病所引发的恐惧、孤独。叮嘱组织患者进行病友会,引导病友之间交流、沟通。主要交流疾病治疗经验、护理心得、彼此鼓舞,提升自信。

⑥饮食指导。 由营养护士科学指导患者饮食,为患者进行饮食评估, 依据个体差异提供营养补充方案。 患者肝功能显著损伤、肝性脑病时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适当摄入优质植物蛋白。 有轻微腹泻患者严格控制盐、水分摄入。适当摄入水果,以丰富维生素、矿物质食物为主,尽可能少量多餐,禁止烟酒。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并发症率,主要分析感染、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发生率。 ②对比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主要包括自护知识、自我概念、自护动机以及自护技能4 个方面,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护理技能越好。 ③对比患者心理评分,主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 总分为100 分,问题越严重得分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自护技能和自护知识等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评分对比[(±s),分]

组别 自护知识 自我概念 自护动机 自护技能对照组(n=25)观察组(n=25)t 值P 值24.76±3.29 30.24±2.76 6.380<0.001 23.90±2.91 31.27±1.85 10.687<0.001 20.41±3.42 28.67±1.65 10.876<0.001 26.34±2.72 32.09±2.54 7.725<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评分对比[(±s),分]

组别抑郁护理前 护理后焦虑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25)观察组(n=25)t 值P 值57.21±3.27 56.35±3.58 0.887 0.380 48.29±2.76 42.08±1.42 10.004<0.001 55.27±4.16 54.08±3.72 1.066 0.292 47.55±3.45 40.80±2.94 7.446<0.001

3 讨论

肝硬化为肝细胞广泛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所引发的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型疾病。 疾病主要特征为肝脏变硬、变形,具体病因和慢性酒精中毒以及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有关。 肝硬化则为慢性肝病末终期阶段,主要分为失代偿期以及代偿期,随着疾病恶化, 常会引发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肝性脑病、肝肾系统严重并发症[2]。 由于肝硬化对于肾脏功能损伤为不可逆性,且有病程迁延、病程长的特点,疾病可反复发作,现阶段并无特效治疗方式,选取有效护理方式控制疾病十分重要。

分析患者对于疾病态度和认知时发现,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了解,可过分担忧治疗效果,进而加重疾病,引发其他并发症,继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3-4]。 因此护理过程中控制消极情绪,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之前,对所有护理人员、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再次学习肝硬化疾病相关知识,确保管理和护理专业性。 患者入院后以基础性知识宣教为主,帮助患者和家属建立基础性疾病认识,消除快速治愈或者其他不实际想法。 正确认知和理解也可为之后护理打下共识,减少护患矛盾。 所有护理均以良好护患关系为基础。 为打造良好护患关系,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每位患者基础性喜好和性格等知识。依据患者性格特征采取不同沟通策略,不仅可建立更好护患关系,也可尽可能减少矛盾。 该次护理过程中并未出现严重护患矛盾问题,且多数患者对于护理工作认可度也较高[5-7]。同时也为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培训,此种方式不仅可提升自我护理技能,同时也可帮助患者学习自我管理,形成自律习惯,促使疾病康复。生活指导和社会干预,生活指导以治疗环境控制,帮助患者建立兴趣爱好为主。 由于多数患者受疾病影响感觉生活无望,会出现轻生等各种不良情绪。通过艺术和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则可间接性帮助患者形成良好心理[8-10]。 社会支持以鼓励患者接触社会,感受亲友关心为主,通过社会情感和生活环境改善,帮助患者认知疾病,战胜恐惧。 病友交流,让患者找到病友之间亲密感,减少孤独或自怜情绪。 饮食指导主要目的为调整身体素质,鼓励患者适当摄入合适蛋白质和维生素。通过盐分和水分摄入调整提升机体素质[11-12]。 饮食护理过程中患者因腹泻或便秘等问题,患者可依据需求摄入营养成分。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出血以及感染等问题出现概率最大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有其他学者研究认为,肝硬化患者接受心理护理之后各不良反应率为7.5%,和该次研究基本一致[13]。 分析具体原因:患者消化系统问题以及感染问题主要原因为药物反应、疾病恶化,但接受心理护理时患者疾病恶化得到改善同时并无治疗问题影响, 因此患者各不良反应率较少。 对比患者接受护理后自我评分时发现,心理护理之后患者护理概念、 技能保护等各种评分有显著提升。 由于患者心理更为健康和积极,且各种知识学习效果也更好,因此各种自我护理技能评分也有显著提升。 对比患者抑郁和焦虑心理评分时发现,观察组各种不良情绪评分更低(P<0.05)。 由于患者接受护理后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并发症更少,可积极面对疾病,治疗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各种不良情绪更少。对比其他学者研究结果,患者接受心理护理之后不仅对待疾病态度更为积极,同时治疗效果也更好,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有显著降低,和该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为肝硬化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减少不良情绪,同时也可控制并发症,提升自我护理技能。

猜你喜欢

护患肝硬化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